“觀長安城圖”譯文及注釋
譯文
報國之志雖堅定,但歲月不留情,如今頭發已斑白,在山的這一邊想象著長安的終南山。
拿起干戈翻身上馬的雄心壯志仍在,敵人并不可怕,他們穿鑿護城河圍在城外以為防守,可見敵人實孱弱膽小。
日暮黃昏之際,站在城樓上看見一片秋風,一片云煙,一直籠罩到隴山之上,直到隴內的長安。身在瞿塘,心在長安的曲江,兩地相隔萬里,秋風吹起的云煙把兩地接成一片。
關中父老遺民一定很悲哀,因為祖國的軍隊就在這里,可是幾十年過去了,王師為什么從未出關收復失地呢?
注釋
許國:謂將一身奉獻給國家,報效國家。
鬢:鬢角。
橫戈:把戈橫拿著。多指作戰。
穿塹:穿越護城河和壕溝。
孱:軟弱。
日暮: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傍晚。
隴上:指今陜北、甘肅及其以西一帶地方。
刁斗:古代軍隊中用的一種器具,又名“金柝”、“焦斗”。銅質,有柄,能容一斗。體呈盆形,下有三足細柄向上曲,柄首常作成獸頭型,口部帶流。軍中白天可供一人燒飯,夜間敲擊以巡更。
“觀長安城圖”鑒賞
賞析
報國之志報國之志雖堅定,但歲月不留情。如今頭發已斑白,在山的這一邊想象著長安的終南山。拿起干戈翻身上馬的雄心壯志仍在,敵人并不可怕,他們穿鑿護城河圍在城外以為防守,可見敵人實孱弱膽小。日暮黃昏之際,站在城樓上看見一片秋風,一片云煙,一直籠罩到隴山之上,直到隴內的長安。杜甫曾有詩說:“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身在瞿塘,心在長安的曲江,兩地相隔萬里,秋風吹起的云煙把兩地接成一片。放翁詩也受有杜甫影響,用風煙表示兩地的相連,國家土地是完整的。下一句的“刁斗”是鐵器,白天用以為炊,夜間擊以巡邏。秋夜天高氣爽,刁斗之聲直傳天上,表示有軍隊在這里駐軍。下一句“三秦父老應惆悵”,“三秦”指關中陜西,秦亡之時,項羽分封諸侯,咸陽附近共封了三個王,所以關中咸陽、長安附近即被稱為三素。這句是說關中父老遺民一定很悲哀,因為祖國的軍隊就在這里,可是幾十年過去了,王師為什么從未出關收復失地呢?他是設身處地替淪陷區的人設想,他想要統一中原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躍然紙上。
陸游簡介
宋代·陸游的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 陸游的詩(44篇)〕猜你喜歡
念奴嬌·策勛萬里
策勛萬里 ,笑書生骨相,有誰相許?壯志平生還自負,羞比紛紛兒女。酒發雄談,劍增奇氣,詩吐驚人語。風云無便,未容黃鵠輕舉。
何事匹馬塵埃,東西南北,十載猶羈旅?只恐陳登容易笑,負卻故園雞黍。笛里關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佇。吾今未老,不須清淚如雨。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昔擬栩仙人王云鶴贈予詩云:“寄與閑閑傲浪仙,枉隨詩酒墮凡緣。黃塵遮斷來時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龜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予因以詩寄之云:“玉龜山下古仙真,許我天臺一化身。擬折玉蓮聞白鶴,他年滄海看揚塵。”吾友趙禮部庭玉說,丹陽子謂予再世蘇子美也。赤城子則吾豈敢,若子美則庶幾焉。尚愧辭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
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曾識閑閑居士,好為濯冠巾。卻返天臺去,華發散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