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四日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棠梨花兒開了,社酒已釀得濃濃,四面的村子里,到處是鼓聲冬冬。
只求麥子熟了,能吃上幾頓飽飯,又怎敢議論,說谷價賤了會傷我田農!
如今酷吏曹泳被放逐到萬里外的崖州去了,可湖南張浚什么時候才能被再度起用?
只愿有眾多的忠臣賢士云集在朝廷,我這書生便是窮困而死,也勝過侯王升封!
注釋
棠梨:薔薇科,落葉喬木,春天開花,白色。社:此指社日,古代祭拜社神(土地神)的節日,分春秋兩社。
敢說:豈敢說。谷賤傷農:指豐年米多,商人壓低米價,農民們因此受到損失。
崖州:宋代轄境相當今廣東崖縣等地,治所在寧遠(今崖縣崖城鎮)。竄:放逐。酷吏:指秦檜死黨酷吏曹泳,紹興二十五年(1155)十月,曹泳被免除戶部侍即代理尚書兼知臨安府的官職,貶逐到新州(今廣東省新興一帶),二十六年正月,命移崖州編管。
湖南:宋代荊湖南路的簡稱,今屬湖南。臥龍:本指三國時蜀相諸葛亮,這里借指宋杭金名將張浚。張浚因為主張杭戰,屢遭秦檜排擠,紹興二十五年十二月,秦檜已死,張浚仍被貶在湖南的郴州。
廊廟:廟堂,指朝廷。
書生:陸游自指。侯封:封侯。
“二月二十四日作”鑒賞
賞析
這首詩和同期所寫的《夜讀兵書》等詩一樣表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開頭兩句生動地描寫春社日農村的熱鬧景象。三四句突然轉折,寫農民只不過暫且祈求麥熟能吃飽飯,不能再說谷踐傷農。這樣寫,含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深厚同情。接著,由此聯想到該竄逐那些殘害百姓的貪官污吏,同時希望朝廷盡快起用抗戰志士張浚,使天下賢才能云集朝廷,讓有才能的賢人來治理國家。結尾兩句進一步表明詩人的強烈愿望:只要天下賢人都能云集朝廷,國家中興有日,即使自己窮死山村亦勝于封侯。充分表現了詩人不計一己之窮通崇高的精神境界。
詩人用“棠梨花開”起興,塑造了一幅春枕日的美好景像,繼而又用“杜酒濃”,“鼓冬冬”作更細致的描繪,反映容社日的歡樂、熱鬧。這種從視覺、嗅覺、聽覺三個角度來表現的方法,是古代詩人常用的藝術手法。
創作背景
這首詩于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春寫于山陰家中,陸游時年三十二歲。陸游早年曾被秦檜所黜落,困居山陰。這首詩寫在秦檜死后四個多月。此年春社日作者有感而作此詩。 ?
陸游簡介
宋代·陸游的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 陸游的詩(44篇)〕猜你喜歡
擬古九首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
多謝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辭家夙嚴駕,當往至無終。
問君今何行?非商復非戎。
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
斯人久已死,鄉里習其風。
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
不學狂馳子,直在百年中。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迢迢百尺樓,分明望四荒,
暮作歸云宅,朝為飛鳥堂。
山河滿目中,平原獨茫茫。
古時功名士,慷慨爭此場。
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
松柏為人伐,高墳互低昂。
頹基無遺主,游魂在何方!
榮華誠足貴,亦復可憐傷。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無此比,常有好容顏。
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
青松夾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
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愿留就君住,從令至歲寒。
蒼蒼谷中樹,冬夏常如茲;
年年見霜雪,誰謂不知時。
厭聞世上語,結友到臨淄。
稷下多談士,指彼決吾疑。
裝束既有日,已與家人辭。
行行停出門,還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長,但畏人我欺。
萬一不合意,永為世笑嗤。
伊懷難具道,為君作此詩。
日暮天無云,春風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歌竟長嘆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
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
誰言行游近?張掖至幽州。
饑食首陽薇,渴飲易水流。
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
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
此士難再得,吾行欲何求!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
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
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
打馬賦
歲令云徂,盧或可呼。千金一擲,百萬十都。樽俎具陳,已行揖讓之禮;主賓既醉,不有博奕者乎!打馬爰興,樗蒱遂廢。實博奕之上流,乃閨房之雅戲。齊驅驥騄,疑穆王萬里之行;間列玄黃,類楊氏五家之隊。珊珊佩響,方驚玉蹬之敲;落落星羅,急見連錢之碎。若乃吳江楓冷,胡山葉飛,玉門關閉,沙苑草肥。臨波不渡,似惜障泥。或出入用奇,有類昆陽之戰;或優游仗義,正如涿鹿之師。或聞望久高,脫復庾郎之失;或聲名素昧,便同癡叔之奇。亦有緩緩而歸,昂昂而出。鳥道驚馳,蟻封安步。崎嶇峻坂,未遇王良;跼促鹽車,難逢造父。且夫丘陵云遠,白云在天,心存戀豆,志在著鞭。止蹄黃葉,何異金錢。用五十六采之間,行九十一路之內。明以賞罰,覈其殿最。運指麾于方寸之中,決勝負于幾微之外。且好勝者,人之常情;小藝者,士之末技。說梅止渴,稍蘇奔竟之心;畫餅充饑,少謝騰驤之志。將圖實效,故臨難而不四;欲報厚恩,故知機而先退。或銜枚緩進,已逾關塞之艱;或賈勇爭先,莫悟阱塹之墜。皆因不知止足,自貽尤悔。況為之不已,事實見于正經;用之以誠,義必合于天德。故繞床大叫,五木皆盧;瀝酒一呼,六子盡赤。平生不負,遂成劍閣之師;別墅未輸,已破淮淝之賊。今日豈無元子,明時不乏安石。又何必陶長沙博局之投,正當師袁彥道布帽之擲也。
辭曰:佛貍定見卯年死,貴賤紛紛尚流徙,滿眼驊騮雜騄駬,時危安得真致此?木蘭橫戈好女子,老矣誰能志千里,但愿相將過淮水。
憫黎詠
葉落當歸根,云沉久必起。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
誅求盡余粒,尚豢犢與豕。
昨當租吏來,宰割充盤幾。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泣向邏者借,刻箭以為誓。
貸一每輸百,朘削痛入髓。
生當剝肌肉,死則長已矣。
薄訴吏轉嗔,鎖縛不復視。
黎兒憤勇決,挺身負戈矢。
槍急千人奔,犯順非得已。
赫赫王章存,令人棄如紙。
朔風戒良節,赫赫張皇師。
軍門號令嚴,震肅將天威。
壯士快鞍馬,鋒鏃如星飛。
一舉破賊壘,刀斧紛紜揮。
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
白日暗西嶺,瘴氣昏余暉。
翅鼠墮我前,饑鳥逐人歸。
征夫懷慘憂,涕泗沾我衣。
黎人本同性,云何發禍機?
神武貴勿殺,不在斬獲為。
息火當息薪,弭兵當弭饑。
誰生此厲階,哲士知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