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唐代]: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旦成為貶謫之人,就像賈誼到了長沙,日日西望,望不見長安,也望不見家。

      黃鶴樓上傳來了一聲聲《梅花落》的笛聲,使這五月的江城又見到紛落的梅花。

      注釋

      郎中:官名,為朝廷各部所屬的高級部員。欽:當是史郎中名。一作“飲”。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謂史欽,其生平不詳。黃鶴樓:古跡在今湖北武漢,今已在其址重建。

      遷客:被貶謫之人。去長沙:用漢代賈誼事。賈誼因受權臣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曾寫《吊屈原賦》以自傷。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長江、漢水濱,故稱江城。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鑒賞

      賞析

      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詩人引賈誼為同調。“一為遷客去長沙”,就是用賈誼的不幸來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無辜受害的憤懣,也含有他的自我辯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擊,并沒有使詩人忘懷國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長安”,這里有對往事的回憶,有對國運的關切和對朝廷的眷戀。然而,長安萬里迢迢,對遷謫之人來說十分遙遠,充滿了隔膜。望而不見,詩人不免感到惆悵。聽到黃鶴樓上吹奏《梅花落》的笛聲,他感到格外凄涼,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滿了梅花。

      詩人巧借笛聲來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樂府詩集》對此調的題解說:“《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當初夏,當然是沒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動聽,使詩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開放的,景象雖美,卻不免給人以凜然生寒的感覺,這正是詩人冷落心情的寫照。同時使詩人聯想到鄒衍下獄、六月飛霜的歷史傳說。由樂聲聯想到音樂形象的表現手法,就是詩論家所說的“通感”。詩人由笛聲想到梅花,由聽覺訴諸視覺,通感交織,描繪出與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蒼涼景色,從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國懷鄉的悲愁情緒。所以《唐詩直解》評此詩“無限羈情笛里吹來”,是很有見解的。清代的沈德潛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唐詩別裁》卷二十)這首七言絕句,正是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見長,使讀者從“吹玉笛”、“落梅花”這些眼前景、口頭語,聽到了詩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這首詩還好在其獨特的藝術結構。詩寫聽笛之感,卻并沒按聞笛生情的順序去寫,而是先有情而后聞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后半部分才點出聞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創作背景

      詹福瑞、劉崇德、葛景春等認為,此詩是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牽連,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被長流夜郎,路經江夏(今武漢武昌)時游黃鶴樓所作。而王運熙、華桂金則認為此詩是乾元二年(759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東歸,途徑江夏時所作。 ?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的詩(143篇)

      猜你喜歡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唐代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曲江

      唐代李商隱

      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

      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

      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

      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


      新安吏

      唐代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

      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

      “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北來人二首·其二

      宋代劉克莊

      十口同離仳,今成獨雁飛。

      饑鋤荒寺菜,貧著陷蕃衣。

      甲第歌鐘沸,沙場探騎稀。

      老身閩地死,不見翠鑾歸。


      憫黎詠

      明代錢嶫

      葉落當歸根,云沉久必起。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

      誅求盡余粒,尚豢犢與豕。

      昨當租吏來,宰割充盤幾。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泣向邏者借,刻箭以為誓。

      貸一每輸百,朘削痛入髓。

      生當剝肌肉,死則長已矣。

      薄訴吏轉嗔,鎖縛不復視。

      黎兒憤勇決,挺身負戈矢。

      槍急千人奔,犯順非得已。

      赫赫王章存,令人棄如紙。

      朔風戒良節,赫赫張皇師。

      軍門號令嚴,震肅將天威。

      壯士快鞍馬,鋒鏃如星飛。

      一舉破賊壘,刀斧紛紜揮。

      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

      白日暗西嶺,瘴氣昏余暉。

      翅鼠墮我前,饑鳥逐人歸。

      征夫懷慘憂,涕泗沾我衣。

      黎人本同性,云何發禍機?

      神武貴勿殺,不在斬獲為。

      息火當息薪,弭兵當弭饑。

      誰生此厲階,哲士知其非。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代鄭燮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擬古九首

      魏晉陶淵明

      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

      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

      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蘭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負。

      多謝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辭家夙嚴駕,當往至無終。

      問君今何行?非商復非戎。

      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

      斯人久已死,鄉里習其風。

      生有高世名,既沒傳無窮。

      不學狂馳子,直在百年中。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迢迢百尺樓,分明望四荒,

      暮作歸云宅,朝為飛鳥堂。

      山河滿目中,平原獨茫茫。

      古時功名士,慷慨爭此場。

      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

      松柏為人伐,高墳互低昂。

      頹基無遺主,游魂在何方!

      榮華誠足貴,亦復可憐傷。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無此比,常有好容顏。

      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

      青松夾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來意,取琴為我彈。

      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愿留就君住,從令至歲寒。

      蒼蒼谷中樹,冬夏常如茲;

      年年見霜雪,誰謂不知時。

      厭聞世上語,結友到臨淄。

      稷下多談士,指彼決吾疑。

      裝束既有日,已與家人辭。

      行行停出門,還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長,但畏人我欺。

      萬一不合意,永為世笑嗤。

      伊懷難具道,為君作此詩。

      日暮天無云,春風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達曙酣且歌。

      歌竟長嘆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間月,灼灼葉中華。

      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

      誰言行游近?張掖至幽州。

      饑食首陽薇,渴飲易水流。

      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

      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

      此士難再得,吾行欲何求!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

      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

      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復何悔。


      田上

      唐代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盡,東方殊未明。


      巴丘書事

      宋代陳與義

      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

      四年風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亂洲。

      未必上流須魯肅,腐儒空白九分頭。


      舟中立秋

      清代施閏章

      垂老畏聞秋,年光逐水流。

      陰云沉岸草,急雨亂灘舟。

      時事詩書拙,軍儲嶺海愁。

      洊饑今有歲,倚棹望西疇。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欧美aⅴ在线资源|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乱码中文论理电影| 亚洲a级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韩国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亚洲视频在线不卡|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野外| 毛茸茸bbw亚洲人|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