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簡介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 劉克莊的詩文(10篇)劉克莊的名句(5條)〕軼事:劉克莊王邁戲聯軼事
據宋周密《齊東野語》有載:宋朝蔡襄與陳亞互相友善。一日,以謔語嘲其名而出對。蔡出對:“陳亞有心終是惡。”陳應聲對云:“蔡襄無口便成衰。”又有劉頒曾經戲謔王覿,而云:“公何故見賣?”王覿:“賣公直甚分文。”此例頗多,純屬巧謔。
南宋時期,莆仙有二位愛國詩人。一是劉克莊(1187—1269),字潛夫,號后村居士。于宋淳祐六年(1246)特賜同進士出身,后兼國史院編修官。仙游王邁(1184—1248),字貫之,號臞軒,宋嘉定十年(1217)進士,官至知邵武軍。劉與王是詩友,常以詩唱酬,互為調侃。
《齊東野語》有載:宋楊平舟(棟)以樞椽出任莆陽太守。當時劉克莊與同鄉劉希仁,俱以史官身份在故里定居。一日,群集莆仙諸多才子會宴。王邁以此借題出對助興。出對為:“大編修,小編修,同赴編修之會”。因楊氏與劉氏同是編修,而等級不同。劉克莊當即而道:“欲屬對不難,不可見怒”。王邁坦然表示見聞。劉應對云:“前通判,后通判,但聞通判之名”。因王邁有五次調升通判正官職未得,僅是副職。王邁又出對,是將劉克莊之名拆開戲對。對為:“十兄(克),二十年前何其壯(莊),二十年后何其不壯?”劉克莊遂即對曰:“二畫(畫),二十年前何其遇(邁),二十年后何其不遇?”聯對熨貼善謔,傳為美談。
文學成就
詞方面
劉克莊論詞,推崇辛棄疾、陸游,對辛棄疾評價尤高。他的詞以愛國思想內容與豪放的藝術風格見稱于時,在辛派詞人“三劉”(劉克莊、劉過、劉辰翁)中成就最大,甚至被認為“與放翁、稼軒,猶鼎三足”(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沁園春〕《夢孚若》、〔玉樓春〕《戲林推》等詞,是他的代表作。或悲痛“長安不見”,或慨嘆“功名未立”,諸如〔玉樓春〕《戲林推》中“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等名句,愛國情深,沉郁蒼涼,確乎“壯語亦可起懦”(楊慎《詞品》)。此外,像〔鵲橋仙〕、《鄉守趙寺丞生日》要求“更將補納放寬些,便是個西京循吏”,直是以詞為民請命,在別的詞家中這樣的作品是不多見的。劉熙載注意到劉克莊不屑于剪紅刻翠,認為“后村〔賀新郎〕《席上聞歌有感》云:‘粗識國風《關雎》亂,羞學流鶯百轉,總不涉閨情春怨。’……意殆自寓其詞品耶?”(《藝概》)但也有人認為他的詞“直致近俗,乃效稼軒而不及者”(《詞林紀事》引《歷代詩余》錄張炎語);“縱橫排宕,亦頗自豪,然于此事究非當家”(《四庫全書總目》)。這是偏頗之見。實際劉克莊也不乏清切婉麗之作,如詠海棠的〔卜算子〕、詠舞女的〔清平樂〕等詞即是。其缺點在于有的作品思想內容比較消極頹喪,語言過于議論化、散文化。應酬的壽詞太多,亦是一病。
散文方面
劉克莊在詩、詞之外,尚有不少散文著作。紀昀等人認為他的文章“文體雅潔,較勝其詩,題跋諸篇,尤為獨擅”(《四庫全書總目》),而在當時則以表制誥啟見稱(林希逸《后村先生行狀》)。劉克莊生前曾自編文集,囑林希逸為序,繼有后、續、新三集,其季子山甫匯為《大全集》200卷。《四部叢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詞集有《宋六十名家詞》本《后村別調》1卷,《□村叢書》本《后村長短句》5卷,今人錢仲聯有《后村詞箋注》4卷。
滿江紅·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
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鐵馬曉嘶營壁冷,樓船夜渡風濤急。有誰憐、猿臂故將軍,無功級。
平戎策,從軍什。零落盡,慵收拾。把茶經香傳,時時溫習。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嘆臣之壯也不如人,今何及。
賀新郎·九日
湛湛長空黑。更那堪、斜風細雨,亂愁如織。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百尺。看浩蕩、千崖秋色。白發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無跡。
少年自負凌云筆。到而今、春華落盡,滿懷蕭瑟。常恨世人新意少,愛說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對黃花孤負酒,怕黃花、也笑人岑寂。鴻北去,日西匿。
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鄭伯昌
怪雨盲風,留不住江邊行色。煩問訊、冥鴻高士,釣鰲詞客。千百年傳吾輩語,二三子系斯文脈。聽王郎一曲玉簫聲,凄金石。
晞發處,怡山碧;垂釣處,滄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遺直。只愿常留相見面,未宜輕屈平生膝。有狂談欲吐且休休,驚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