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九日”譯文及注釋
譯文
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織著斜風細雨。實在令人難以忍受,我的心中紛亂如麻,千絲萬縷的愁思如織。我平生就喜歡登高臨遠眺望四海,幸虧現在高樓百尺。放眼望去,千山萬壑盡現于點點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滿懷情意。雖然只是普通的一個白發書生,流灑下的行行熱淚卻總是為著神州大地,絕不會像曾經登臨牛山的古人一樣,為自己的生命短暫而悲哀飲泣。追憶懷念以往的榮辱興衰,一切都已經杳無影跡了。
少年時我風華正茂,氣沖斗牛,自以為身上負有凌云健筆。到而今才華如春花凋謝殆盡,只剩下滿懷蕭條寂寞的心緒。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愛說南朝文人的疏狂舊事。每當重陽吟詠詩句,動不動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讓人感到有些厭煩。如果對著菊花而不飲酒,恐怕菊花也會嘲笑人太孤寂。只看見鴻雁向北飛去,一輪昏黃的斜陽漸漸向西邊沉了下去。
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之一。此調始見蘇軾詞,原名“賀新涼”,因詞中有“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句,故名。
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湛(zhàn)湛:深遠的樣子。
空四海:望盡了五湖四海。
高樓百尺:指愛國志士登臨之所。
白發書生:指詞人自己。
牛山:在山東臨淄縣南。
凌云筆:謂筆端縱橫,氣勢干云。
南朝狂客:指孟嘉。晉孟嘉為桓溫參軍,嘗于重陽節共登龍山,風吹帽落而不覺。
拈(niān)出:搬出來。
岑(cén)寂:高而靜。岑音此仁反。
匿(nì):隱藏。
“賀新郎·九日”鑒賞
賞析
首三句先以“湛湛長空黑”烘托出胸中塊壘,通過對昏黑風雨交加的描寫,表達出詞人憂慮國事、痛心神州陸沉的悲憤之情。滿天密布深黑的烏云,再加上陣陣斜風細雨,使人心亂如麻,愁思似織,“亂愁如織”點出全篇主旨。重陽本來是登高之佳節,由于風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樓,放眼遙望千山萬壑,浩蕩秋色。但“千崖秋色”,寂寞凄涼,會使人淚水滂沱。“白發”四句直抒“老眼”登覽之所感。“神州淚”說明詞人是為神州殘破沉淪的“往事”而極度傷心灑淚。“神州”二字曾在詞人詞中反復出現,說明恢復中原是他念念不忘的頭等大事。
“少年”三句遙接“老眼平生”,折筆追敘少年時代的豪興與才情。但是目前卻青春已逝,壯志成空,進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國之恨。“常恨世人”三句則有更深寄托。詞人慨恨文士不顧國家多難,只想效法魏晉名士風流的狂客行徑,每年在重陽節登高,總喜歡提起東晉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稱揚一番,毫無現實意義。“若對”兩句,是說如自己這樣的憂國志士,并不追慕魏晉風度,但對國破家亡的現狀憂心如焚卻又無能為力。詞意至此急轉直下,壯志未酬,詞人在感憤之余,覺得自己既不能改變這種局面,在此佳節也只能賞黃花以遣懷,借酒澆愁了。“鴻北去”,目送飛鴻北去,抒發對故土的思戀。“日西匿”暗指南宋國勢危殆,振興無望。以天際廣漠之景物作結,與首句呼應,意余言外。
上片寫重陽節登高望遠所引起的感喟。下片批評當時的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風,表達出詞人對國事和民生的極端關注。全詞寫景寓情,敘事感懷,以議論為主,借題發揮,感慨蒼涼。主旋律是英雄失路融家國之恨的慷慨悲歌,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
創作背景
這首詞為詞人于重陽節登上高樓之作。重陽本是登高遠眺的好時光,但詞人卻遇到了烏云密布、陰雨綿綿的糟糕天氣,詞人由凄涼的天氣聯想到自己報國無門的苦悶,于是借景抒情,寫下了這首詞。 ?
劉克莊簡介
宋代·劉克莊的簡介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 劉克莊的詩(10篇)〕猜你喜歡
悲從弟仲德
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
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
禮服名群從,恩愛若同生。
門前執手時,何意爾先傾!
在數竟不免,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數齡。
雙位委空館,朝夕無哭聲。
流塵集虛坐,宿草旅前庭。
階除曠游跡,園林獨馀情。
翳然乘化去,終天不復形。
遲遲將回步,惻惻悲襟盈。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云,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登百丈峰二首
朝登百丈峰,遙望燕支道。
漢壘青冥間,胡天白如掃。
憶昔霍將軍,連年此征討。
匈奴終不滅,寒山徒草草。
唯見鴻雁飛,令人傷懷抱。
晉武輕后事,惠皇終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爭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猶對青陽門。
朝市不足問,君臣隨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