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人 > 唐代詩人 > 王昌齡

      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 王昌齡的詩文(14篇)王昌齡的名句(5條)

      文學成就

      成就綜述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邊塞詩可并高適、岑參而三,四杰以后,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游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光及邊關戰場場景進行細致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膩的內心世界。其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耐人尋味,在發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而王昌齡的宮怨詩可與李白爭勝,且其詩用意之深、寫景之妙、比興之切、造語之奇,都有獨道之處。王昌齡閨怨詩以悲天憫人的精神書寫那些久閉深宮的妃殯宮人的悲情哀怨,以細膩的筆觸多方面地展現她們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們在殘酷的宮殯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客觀上批判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這種思想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調,洗盡六朝宮廷詩浮艷色情之污穢,有力地扭轉了齊梁歌詠的不良文風另一方面,就藝術表現而言,王昌齡又發揚了六朝華美艷麗、精雕細琢的表現手法,繼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齡被譽為是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

      詩歌形式

      五古之嚴

      王昌齡的五古,基本上都寫得嚴正肅然,高古勁健,頗有風骨。在他有生之時,就正是以這樣的詩歌風格馳譽于盛唐詩壇。王昌齡的五言古詩中也卻不難看出:特點鮮明、風格多樣,呈現出不同的美學風貌:其一,勁健奔放,雄渾豪邁。其二,清麗幽秀,超逸曠放。胡應麟《詩藪》曾將唐初至盛唐的五古發展劃分為兩大流派,即所謂“古雅之源”和“清澹之派”,并把王昌齡等歸入前者。其三,悲愴慘惻,深沉蒼郁。雄渾豪邁的圖景漸次而為清幽超逸以致沉郁蒼涼的畫面所代替,這與王昌齡的人生經歷、身世遭際是密切相連的。而這深沉悲愴的風格特點也正突出體現于詩人所描寫的目睹邊幕的蒼涼、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詩歌之中。其四,清新活潑,自然明朗。難能可貴的是,王昌齡雖所謂“謗議沸騰,兩竄遐荒”,因而抑郁憂傷。但是,詩人也并未時時陷于痛苦,永遠沉于郁悶,而是不時脫略事務、擺落蒼涼,從而也創作出一些頗具清新自然、活潑爽朗風格的五古詩篇。

      七絕于美

      初唐七絕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齡七十四首,幾乎占了六分之一。王昌齡在盛唐詩人中年輩較長,寫作七絕時間也早,是唐朝詩人中較早大量寫作七絕并獲得優異成就的“七絕圣手”,獨以七絕成為名家。七絕因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漸地成為唐代流行的體裁,因此在七絕方面他與李白齊名。中唐、晚唐七絕數量之多,僅僅次于五律。吳喬《圍爐詩話》卷二指出:“王昌齡七絕,如八股之王濟之也。起承轉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為唐體,后人無不宗之。”由此可見,七絕至王昌齡而體制大定,表現手法完全成熟,給后人以很大影響。

      詩歌內容

      題材綜述

      王昌齡的七言絕句在內容上可分三類,這三類都自有特色。而其中以邊塞詩第一、閨怨詩第二。

      第一類是沿用樂府舊題的邊塞詩。盛唐邊塞詩人歷來以高適、岑參為首。兩人又都擅長歌行長篇,高作昂揚奮激,岑作瑰麗雄奇。王昌齡卻另辟蹊徑,以短小的絕句形式,抒寫征人的種種情思,既有“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七首》之四)的壯志和“已報生擒吐谷渾”(《從軍行七首》之五)的勝利喜悅,也有沙漠風前、長城月下懷念親人的離愁,都寫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調的舒緩自然、音節的宛轉瀏亮,成為傳唱不衰的名作。

      第二類是抒寫宮女思婦怨情的閨怨詩和宮詞。王昌齡在《宮詞》、《閨怨》諸作中從另一方面表現了他刻畫封建制度下婦女內心情感的高度藝術才能。從外表上看,宮廷生活是那么靜謐迷人:“西宮夜靜百花香”(《西宮春怨》)、“芙蓉不及美人妝”(《西宮秋怨》),但在綺麗的情景中,詩人卻細膩入微地摹寫了她們深刻的內心痛苦,她們對幸福的憧憬,她們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織著希望的復雜心理。這些作品文筆之龍麗,語言之凝煉,情韻之深刻,都使后來作者難于爭勝。

      第三類是送別詩。王昌齡的一生交游很廣,和許多文人、官吏、隱士和僧道都有來往,特別是在他兩次遭貶、長年謫居的情況下,他多么需要親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溫暖。他也把自己忠貞深沉的友情,獻給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寫了四十多首送別詩,不落窠臼,不同凡響,他的送別詩,在表現手法上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一、用不同的藝術構思,表現誠摯而深厚的友情。二、打破送別詩常規,不重在寫當前的離別,卻著意在寫別后的情景。三、不寫傷離,而以慰別為“主意”四、無恭維、無應酬,以抒情、寫人見長。

      邊塞稱世

      王昌齡是著名的邊塞詩人,并在后代以邊塞詩稱世。而王昌齡邊塞詩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其一,王昌齡善于采用心理描寫,表現細膩多變的感情。王昌齡在詩中較早地抒寫征夫心靈的一位詩人,為宋詞對人物心理進行細膩刻劃打下了基礎。他或通過瞬間征夫的心理變化,描寫他們跳動的心曲;或通過營中的歌舞聲,對征夫的內心痛苦進行抒寫;或者借助邊關的特有的生活場景,寫征夫內心的憂愁;或者借戰爭,寫守邊將士捍衛國家尊嚴的英雄氣概。可以說感情的抒發非常細膩、真實。

      其二,王昌齡詩情景妙合,意與境渾。王昌齡去過邊塞,真正看到了邊塞的大漠、雄關、孤城、長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因而在他的邊塞詩中,組成了一幅非常壯美的自然景物的群體圖。這些意象的上面附著了邊塞將士的情與意,是特定環境中的特定物,即自然的物與將士的情兩相交觸,詩人還借助化無形為有形的藝術手法,構成了王昌齡邊塞詩的情景妙合,意與境渾的藝術境界。他創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其一,選擇某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注入強烈的主觀情感,促使景與情水乳交融,真善美高度統一。其二,既采用賦體,描寫實景,又巧用直中含曲的方式,求得含蘊無窮的言外之意。其三,以苦心與孤詣,展開形象思維的翅膀,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使意境十分深蔚。其三,王昌齡詩內容簡潔、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語言藝術成就。王昌齡的邊塞詩,非常講究語言的精煉,真正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蘊無窮。或簡潔、或明快、或含蓄,讓讀者回味無窮。另外,王昌齡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對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處理,沒有閑筆,絕句的起句往往是驟響易徹,以雷鳴般的聲勢打開一個局面,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大漠風塵日色昏”、“青海長云暗雪山”、“琵琶起舞換新聲”等等,都是單刀直入,開門見山,不過最妙的地方還不在于起句,而是在第三句。絕句一般的都要在第三句另辟新境,翻出新意,所以首二句要平緩些才便于翻上一層。王昌齡調既已高險,還能在第三句上就勢一振,把思想感情再深入一步,實在是需要高超的藝術技巧。

      表現手法

      詩歌意境

      在藝術風格上,王昌齡的七絕以委婉含蓄為主要特色,表現曲折,意境深遠。其中不少是用比興、寄托手法,抒寫了詩人對現實的揭露和幽怨,因而與屈原的《離騷》在精神上有一致之處。王昌齡詩亦善用典故。其《詩格》提出“詩有六式”,第五就是“用事”:“謂如己意而與事合?!蓖踉娪玫洳欢啵玫们擅疃N切,不露跡象。王昌齡很重視詩的境界,他的《詩格》提出“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彼磳σ馀c景的分離:“若一向言意,詩中不妙及無味。景語若多,與意相兼不緊,雖理通亦無味?!彼苤匾暻榕c景的結合,認為:“凡詩,物色兼意下為好。若有物色,無意興,雖巧亦無處用之?!?/p>

      語言風格

      王昌齡的詩歌從語象選擇、句式運用到語句組合三方面都體現了詩人對典雅勁健的語言藝術風格的追求。在語象選擇方面,王昌齡多選用大的數詞、有力度的動詞、準確的形容詞來表現有氣勢的大場景或有氣魄的大胸懷,體現出了語言的力量美、氣勢美。在名詞選擇方面,王昌齡選擇的是典雅的、典型的語象。王昌齡在詩中多使用短句、變形句式、緊縮復句。使語言有力量感、經濟簡練。王昌齡詩歌中的語句組合也體現著他簡練清峻的語言風格??偨Y王昌齡的詩三大特點就是:語言簡練而內涵豐富;文辭平易但句意險峻;意興相兼、沉中見清。

      修辭技法

      一、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王昌齡善于運用層層深入的手法,反復渲染氣氛,為突出主題服務。如《長信秋詞五首》。

      二、典型情景畫面生動,王昌齡極善于捕捉和概括典型情景,給人以真切的形象生動的畫面感,如《從軍行》,王昌齡以邊塞為題材的七絕,其畫面皆色彩渾厚,凝重,筆觸粗獷。而在宮怨、閨怨諸作中,王昌齡則轉變了畫風,且不在是油畫,而是工筆重彩的仕婦圖與金壁輝煌的界畫的組合。

      三、善用比興深于寄托善用比興,深于寄托,代表作如《長信怨》。

      介紹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約生于武則天圣歷元年(698年),約卒于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云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閑居》之作。而《新唐書 文苑傳》稱其為江寧人,或為誤會。殷璠《河岳英靈集》又稱"太原王昌齡"。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逗釉烙㈧`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人物生平

      嵩山學道

      唐武則天圣歷元年(698年),王昌齡出生在山西太原。

      唐玄宗開元八年庚申(720年),二十三歲,是年前后,曾居嵩山學道。

      開元十一年癸亥(723年),二十六歲,約在是年前后,客河東并州、潞州。

      邊塞留名

      開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歲約在是年前后,赴河隴,出玉門。其著名之邊塞詩,大約作于此時。

      開元十四年丙寅(726年),二十九歲。隱居于京兆府藍田縣石門谷。是年有《同從弟銷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之作。“山陰崔少府”即崔國輔。

      進士及弟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后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

      開元十九年辛末(731年),三十四歲。在長安,以博學宏詞登科,再遷河南汜水縣尉。

      開元二十一年癸酉(733年),三十六歲,當年四月,在長安參加宴會,有《夏月花萼樓酺宴應制》詩。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群倫,于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左遷交友

      開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年),四十一歲,因事獲罪,謫赴嶺南。

      開元二十七年己卯(739年),四十二歲,遇赦北還。秋,在巴陵(今湖南岳陽)遇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

      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齡北歸,游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兩人見面后非常高興,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許海鮮而癰疽復發,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郊游,也都有留詩。

      天寶三載甲申(744年),四十七歲,在江寧丞任。四月曾因事暫至長安,與辛漸、李白、王維過從。

      天寶七載戊子(748年),五十一歲,至此年,官江寧丞前后共八載。此年昌齡乃自江寧丞貶為龍標尉。昌齡自金陵首途赴龍標,基本上是溯江前往,曾順道游南陵,有《至南陵答皇甫岳》。

      妒才被殺

      天寶十五載、唐肅宗至德元載(七月,肅宗即位靈武,改元至德)丙申(756年),五十九歲。約在此年離開龍標,還鄉。其去龍標,過辰溪,經武陵,扁舟沿江東去,約在今年七、八月后,有《留別司馬太守》《留別武陵袁丞》等詩為證。

      唐肅宗至德二載丁酉(757年),六十歲。756年冬到757年年十月之間,王昌齡路經亳州,為亳州刺史閭丘曉所殺害,后張鎬杖殺曉。

      何九于客舍集

      唐代王昌齡

      客有住桂陽,亦如巢林鳥。

      罍觴且終宴,功業會未了。

      山月空霽時,江明高樓曉。

      門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此意投贈君,滄波風裊裊。


      浣紗女

      唐代王昌齡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

      吳王在時不得出,今日公然來浣紗。


      塞下曲四首

      唐代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

      不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奉詔甘泉宮,總征天下兵。

      朝廷備禮出,郡國豫郊迎。

      紛紛幾萬人,去者無全生。

      臣愿節宮廄,分以賜邊城。

      邊頭何慘慘,已葬霍將軍。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聞。

      功勛多被黜,兵馬亦尋分。

      更遣黃龍戍,唯當哭塞云。

      代扶風主人答

      唐代王昌齡

      殺氣凝不流,風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遠,游子彌不歡。

      依然宿扶風,沽酒聊自寬。

      寸心亦未理,長鋏誰能彈。

      主人就我飲,對我還慨嘆。

      便泣數行淚,因歌行路難。

      十五役邊地,三四討樓蘭。

      連年不解甲,積日無所餐。

      將軍降匈奴,國使沒桑乾。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

      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

      鄉親悉零落,冢墓亦摧殘。

      仰攀青松枝,慟絕傷心肝。

      禽獸悲不去,路旁誰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靜波瀾。

      老馬思伏櫪,長鳴力已殫。

      少年興運會,何事發悲端。

      天子初封禪,賢良刷羽翰。

      三邊悉如此,否泰亦須觀。


      從軍行二首

      唐代王昌齡

      向夕臨大荒,朔風軫歸慮。

      平沙萬里馀,飛鳥宿何處。

      虜騎獵長原,翩翩傍河去。

      邊聲搖白草,海氣生黃霧。

      百戰苦風塵,十年履霜露。

      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

      早知行路難,悔不理章句。

      秋草馬蹄輕,角弓持弦急。

      去為龍城戰,正值胡兵襲。

      軍氣橫大荒,戰酣日將入。

      長風金鼓動,白露鐵衣濕。

      四起愁邊聲,南庭時佇立。

      斷蓬孤自轉,寒雁飛相及。

      萬里云沙漲,平原冰霰澀。

      惟聞漢使還,獨向刀環泣。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連江 一作:連天)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重別李評事

      唐代王昌齡

      莫道秋江離別難,舟船明日是長安。

      吳姬緩舞留君醉,隨意青楓白露寒。


      從軍行七首·其五

      唐代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男同gay片|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美女视频网址|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无码专区国产乱码|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片在线播放|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日本无线码|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女bbbbxxxx另类亚洲| 亚洲伦乱亚洲h视频|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男同| 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亚洲红怡院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