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煙深水闊”譯文及注釋
譯文
無邊煙水把你我隔開,些須音信早巳斷絕。唯有碧天云邊明月,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
整天感懷往事傷心,愁眉象鐵鎖難以打開。夜夜留著半邊錦被,等待你的夢魂歸來。
注釋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通常以李煜詞為準。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懸懸:遙遠。《易林-晉之坎》:“懸懸南海,去家萬里。”
盡日:整天。
被:棉被。
待:等候,逗留,遲延。
“清平樂·煙深水闊”鑒賞
賞析
《清平樂》“詞語淺薄”,甚而疑為后人偽托。這首詞表面上抒寫了一位思婦離別之苦,實際上通過女主人公的內心描寫,塑造出一位熱情、大膽,對生活充滿加烈追求的可愛的婦女形象。詩人借夢中相聚,一方面把不合理的社會現實赤裸裸的地暴露出來,另一方面也表達出了對思婦的這種不可扼殺的愛情的歌頌和贊美。
上闋用環境襯托寫愁苦心情。“煙深水闊”,音信也無;碧天明月,樂景哀情,一個“偏”字,遷愁于月,煩心之至,愁苦之至。“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正與此同。竇娥臨刑,怨地怨天,都是怨極的表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懸懸離別。”唯碧天云邊明月,偏照著我倆遙遙的離別。“懸懸”惦記晝夜懸懸思戀。
下闋用表情行動寫愁苦與盼歸。“愁眉似鎖難開”是表情、心情;“夜夜長留半被,待君夢魂歸來。”是行動,是切盼,更是癡情。難得詞人奇思異想,把思婦情思寫得深而再深。遷愁怨于明月,留半被待魂歸,奇想幽深,構成此詞的特色藝術。“夜夜長留半被”,晚上孤獨等候,睡了留著半邊錦被。“待君魂夢歸來”,希望在入睡的夢靈魂相遇。直接抒發了思婦的愁苦和思念,百轉千回。
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的具體時間已無法考證。這首詞是詞人看到一位思婦的離別之苦,有感而發。 ?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的詩(143篇)〕猜你喜歡
漁歌子
草芊芊,波漾漾,湖邊草色連波漲。沿蓼岸,泊楓汀,
天際玉輪初上¤
扣舷歌,聯極望,槳聲伊軋知何向。黃鵠叫,白鷗眠,
誰似儂家疏曠?
泛流螢,明又滅,夜涼水冷東灣闊。風浩浩,笛寥寥,
萬頃金波重疊¤
杜若洲,香郁烈,一聲宿雁霜時節。經霅水。過松江,
盡屬儂家日月。
金縷曲·聞杜鵑
少日都門路。聽長亭,青山落日,不如歸去。十八年間來往斷,白首人間今古。又驚絕,五更一句。道是流離蜀天子,甚當初,一似吳兒語。臣再拜,淚如雨。
畫堂客館真無數。記畫橋,黃竹歌聲,桃花前度。風雨斷魂蘇季子,春夢家山何處?誰不愿,封侯萬戶?寂寞江南輪四角,問長安,道上無人住。啼盡血,向誰訴?
永遇樂·病中
翠帳春寒,玉爐香細,病懷如許。永晝懨懨,黃昏悄悄,金博添愁炷。薄幸楊花,多情燕子,時向瑣窗細語。怨東風、一夕無端,狼藉幾番紅雨。
曲曲闌干,沉沉簾幕,嫩草王孫歸路。短夢飛云,冷香侵佩,別有傷心處。半暖微寒,欲晴還雨,消得許多愁否。春來也、愁隨春長,肯放春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