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望金陵寄殷淑”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三山遠懷謝眺,波水澹靜眺望金陵。
我如同在荒蕪的河陽的潘岳遠望京城,秋日站在江邊向北看去。
盧龍關塞霜氣冷寂,鷯鵲觀上月光寒冷。
誠心誠意懷念友人,相隔天涯同期一歡。
注釋
三山:在南京附近的長江邊上。金陵:今南京。殷淑,道士李含光門人,道號中林子。
謝脁:南朝齊詩人,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
澹:水勢平靜。長安:代指金陵。王粲《七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此用其意。
河陽:今河南孟縣。晉人潘岳有《河陽縣作》,其中有“引領望京室”句。
盧龍:在金陵西。
鳷鵲:漢代長安觀名。
瓊樹:指友人。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鑒賞
賞析
首聯所寫登三山、望金陵與謝脁所作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相同,借用謝脁詩句,以長安代指金陵,即地即景即事自然而生的緬懷古人之情十分熨貼而濃郁。“水澹”是描繪江水恬靜的樣子,變繪形態為繪色彩。
頷聯“蕪”是繁草叢生之貌,“河陽縣”位今河南省孟縣西,謂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次句“河陽望京縣”,以河陽代指三山,李白循此。此聯承首聯“望長安(金陵)”,意為登上繁茂草木掩映下的三山,面對大江秋色而北望金陵。這一聯中,不僅有“蕪沒”的“河陽”,秋日的大江,更有在這寥廓江山中引領北望的詩人形象。無論是蔥蘢的三山、曠遠的秋江還是凝望的詩人,都隱含著深深的情意。此句聯系詩題“寄殷淑“可以體味出詩人寄托的是思友之情。在這一聯,詩人的登臨之意已由首聯的緬懷古人而暗暗地向思念友人過渡。
頸聯“盧龍”即盧龍山,與三山同在當時的昇州,臨大江,遠接金陵,此處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鳷鵲”本鳥名,南朝時金陵建有鳷鵲樓,此處亦用以代指望中之金陵。“霜氣冷”,“月光寒”均借助于人的感受來寫景,它與上聯的“秋”字相呼應,透出遙望金陵所見的一片寒涼冷寂之氣。以凄涼索寞的哀景引出孤獨凄涼的思友意境。這一聯表面并未明言思念友人,而思念之情浸溶于景中,顯得更為深沉而濃摯。
尾聯,思友之情由暗轉明。“瓊樹”本是樹的美稱,此處用以比喻殷淑美好的人品。此聯意為自己真誠地憶念著友人,將寄詩天涯,使遠離的友人得到一點友情的歡慰。在這一聯中,詩人的“耿耿”之情,友人的“瓊樹”之美,相隔“天涯”之遠,寄上“一歡”之慰,把友情推向了至深至濃至切的境地。
這首詩化用了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詩題,也借鑒了謝脁詩首二句的句意,且同為抒寫愁懷。謝脁詩寫思故鄉之戀,李白詩寫故友之思;二者所寄情不同。李白這首詩寫秋夜哀景,景中有哀情,景又正襯其衰情;又以“瓊樹”、“一歡”作結,留給人的是飄逸之態。四聯中起承轉合關系中包蘊感情變化。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的詩(143篇)〕猜你喜歡
與殷晉安別
殷先作晉安南府長史掾,因居潯陽,后作太尉參軍,移家東下。作此以贈。
游好非少長,一遇盡殷勤。
信宿酬清話,益復知為親。
去歲家南里,薄作少時鄰。
負杖肆游從,淹留忘宵晨。
語默自殊勢,亦知當乖分。
未謂事已及,興言在茲春。
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難為因。
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
脫有經過便,念來存故人。
贈徐干詩
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
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
志士營世業,小人亦不閑。
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
文昌郁云興,迎風高中天。
春鳩鳴飛棟,流猋激欞軒。
顧念蓬室士,貧賤誠可憐。
薇藿弗充虛,皮褐猶不全。
慷慨有悲心,興文自成篇。
寶棄怨何人?和氏有其愆。
彈冠俟知己,知己誰不然?
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
亮懷玙璠美,積久德愈宣。
親交義在敦,申章復何言!
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
青門金鎖平旦開,城頭日出使車回。
青門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幾人別。
東出青門路不窮,驛樓官樹灞陵東。
花撲征衣看似繡,云隨去馬色疑驄。
胡姬酒壚日未午,絲繩玉缸酒如乳。
灞頭落花沒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黃鸝翅濕飛轉低,關東尺書醉懶題。
須臾望君不可見,揚鞭飛鞚疾如箭。
借問使乎何時來,莫作東飛伯勞西飛燕。
以詩代書答元丹丘
青鳥海上來,今朝發何處?
口銜云錦書,與我忽飛去。
鳥去凌紫煙,書留綺窗前。
開緘方一笑,乃是故人傳。
故人深相勖,憶我勞心曲。
離居在咸陽,三見秦草綠。
置書雙袂間,引領不暫閑。
長望杳難見,浮云橫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