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譯文及注釋
譯文
閑來的憂愁像飛雪一樣,落入酒杯中就自然消融。
美麗的花朵像故人一樣,一陣歡笑酒杯就自然而空。
畹囀的黃鶯似乎有情地眷戀我,從早到晚鳴叫在柳樹邊的春風中。
居住長安還不到十四年,嗜酒者常常變成了老翁。
縱然有權貴的寶帶光芒照大地,還不如惋留您痛飲個雙頰緋紅。
注釋
閑愁:閑暇的憂愁。
故人:老朋友。
流鶯:鳴聲婉轉的黃鶯。
“長安”句:陸游自隆興元年(1163年)三十九歲時被免去樞密院編修官離開臨安,到寫此詩時(淳熙三年,即1176年),已歷十四年。長安,代指南宋都城臨安。
酒徒:嗜酒者。
往往:常常。
衰翁:衰弱的老者。
九環寶帶:古時帝王和官僚穿常服時用的腰帶,這里指佩帶此種“寶帶”的權貴。《北史·李德林傳》說隋文帝以李德林、于翼、高颎等修律令有功,賜他們九環帶,《唐書·輿服志》則記載不但隋代貴臣多用九環帶,連唐太宗也用過。
光照地:兼用唐敬宗時臣下進貢夜明犀,制為寶帶,“光照百步”的典故。
雙頰紅:飲酒至醉,雙臉發紅。
“對酒”鑒賞
賞析
詩開頭四句為第一層,寫飲酒的作用和興致,是“對酒”的經驗和感受。這一層以善于運用比喻取勝?!熬颇芟睢笔窃娙藗儾恢勒f過多少遍的話了,陸游卻借助于“飛雪”進入熱酒即被消融作為比喻,便顯得新奇。以愁比雪,文不多見;飛雪入酒,事亦少有;通過“雪”把“愁”與“酒”的關系連結起來,便有神思飛來之感。對著“好花”可助飲興,說來還覺平常,把花比為“故人”,便馬上平添助飲之力,因為對著好友容易敞懷暢飲的事,是人們所熟悉的。通過“故人”,又把“好花”與“空杯”的關系連結起來,便更增助飲。這兩個比喻的運用,新鮮、貼切而又曲折,表現了詩人有極豐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經驗,有極高的藝術創造才能,使詩篇一開始就有了新奇、突兀而又真切動人的氣概。
“流鶯”兩句為第二層,補足上文,表自然景物使人“對酒”想飲之意,并下層作過渡?!傲鼹L有情”,在“柳邊”的“春風”中啼叫,承接上文的“好花”,顯示花紅柳綠、風暖鶯歌的大好春光。春光愈好,即愈動人酒興,寫景是圍繞“對酒”這一主題。這一層寫景細膩、秀麗,筆調又有變化。
結尾四句為第三層,從人事方面抒寫“對酒”想飲之故。第一句寫自己的一段經歷,慨嘆年華飛逝。第二句不懷念首都的權貴,而只懷念失意縱飲的“酒徒”,則詩人眼中人物的輕重可知,這些“酒徒”,當然也包括了一些“故人”。身離首都,“酒徒”、“故人”轉眼成為“衰翁”,自然詩人身體的變化也會大體相似,則“衰翁”之嘆,又不免包括自己在內?!熬仆健敝胁粺o壯志難酬、辜負好身手的人,他們的成為“衰翁”,不止有個人的身體變化之嘆,而且包含有朝廷不會用人、浪費人才之嘆。這句話外示不關緊要,內涵深刻的悲劇意義。這兩句在閑淡中出以深沉的感慨,下面兩句就在感慨的基礎上發出激昂的抗議之聲了?!熬怒h寶帶光照地”,寫權貴的光輝顯耀;接下來一句,就用“不如”飲酒來否定它。用“留君雙頰紅”寫飲酒,色彩絢麗,足以奪“九環寶帶”之光,又與“衰翁”照應,法密而辭妍,既富力量,又饒神韻。
全詩抒情明快優雅,節奏自由流暢。起句以愁比雪,構思新穎巧妙,飛雪如酒,好花賞懷,極富于詩意和浪漫色彩。這種名士風流式的行為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審美效果,陸游以此入詩,包含著對于“美在生活”這一命題的初步認識,使之更增添無盡的歷史文化意蘊。一切閑愁,一切不平與憤懣,都如同輕盈的雪花,飄飛進金樽清酒后,轉瞬便化作潺潺甘泉,詩人揚眉舒目,將其一飲而盡,正所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室內酒酣氣熱,室外春風流鶯,這種生活態度是多么的曠達,而又富有詩情畫意。陸游的醉酒是一種酣暢淋漓的解脫,解脫之后的清醒,清醒之后的超俗。他雄視千古、傲岸王侯的精神氣質,不計前嫌、渴望進取的生命意志都在飲酒中得到充分張揚。
陸游寫飲酒的詩篇很多,有側重寫因感慨世事而痛飲的,如《飲酒》、《神山歌》、《池上醉歌》等;有側重因憤激于報國壯志難酬而痛飲的,如《長歌行》、《夏夜大醉醒后有感》、《樓上醉書》等;有想借酒挽回壯志的,如《歲晚書懷》寫“夢移鄉國近,酒挽壯心回”;而此詩則側重蔑視權貴而痛飲。開頭奇突豪放,中間細致優美,結尾以壯氣表沉痛,筆調雖靈活多變,跌宕起伏,但感情基調仍不失豪壯灑脫。
創作背景
淳熙三年(1176)春,陸游任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幕僚時,與友開懷痛飲,因酒醉而賦此詩(《對酒》)。 ?
陸游簡介
宋代·陸游的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 陸游的詩(44篇)〕猜你喜歡
喜達行在所三首
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
眼穿當落日,心死著寒灰。
霧樹行相引,蓮峰望忽開。
所親驚老瘦,辛苦賊中來。
愁思胡笳夕,凄涼漢苑春。
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
司隸章初睹,南陽氣已新。
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
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靜千官里,心蘇七校前。
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
丁酉歲,吾北征。出自薊門,歷觀燕之舊都,其城池霸異,跡已蕪沒矣。乃慨然仰嘆。憶昔樂生、鄒子,群賢之游盛矣。因登薊丘,作七詩以志之。寄終南盧居士。亦有軒轅之遺跡也。
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臺。
應龍已不見,牧馬空黃埃。
尚想廣成子,遺跡白云隈。
南登碣石阪,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悵已矣,驅馬復歸來。
王道已淪昧,戰國競貪兵。
樂生何感激,仗義下齊城。
雄圖竟中夭,遺嘆寄阿衡。
秦王日無道,太子怨亦深。
一聞田光義,匕首贈千金。
其事雖不立,千載為傷心。
自古皆有死,徇義良獨稀。
奈何燕太子,尚使田生疑。
伏劍誠已矣,感我涕沾衣。
大運淪三代,天人罕有窺。
鄒子何寥廓,漫說九瀛垂。
興亡已千載,今也則無推。
逢時獨為貴,歷代非無才。
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讀李翱文
予始讀翱《復性書》三篇,曰:此《中庸》之義疏爾。智者誠其性,當讀《中庸》;愚者雖讀此不曉也,不作可焉。又讀《與韓侍郎薦賢書》,以謂翱特窮時憤世無薦己者,故丁寧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以韓為秦漢間好俠行義之一豪俊,亦善論人者也。最后讀《幽懷賦》,然后置書而嘆,嘆已復讀,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與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時,與翱上下其論也刪。
凡昔翱一時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韓愈。愈嘗有賦矣,不過羨二鳥之光榮,嘆一飽之無時爾。此其心使光榮而飽,則不復云矣。若翱獨不然,其賦曰:“眾囂囂而雜處兮,成嘆老而嗟卑;視予心之不然兮,慮行道之猶非?!庇止稚駡蛞砸宦萌√煜拢笫雷訉O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為憂必。嗚呼!使當時君子皆易其嘆老嗟卑之心為翱所憂之心,則唐之天下豈有亂與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時,見今之事,則其憂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憂也?余行天下,見人多矣,脫有一人能如翱憂者,又皆賤遠,與翱無異;其余光榮而飽者,一聞憂世之言,不以為狂人,則以為病癡子,不怒則笑之矣。嗚呼,在位而不肯自憂,又禁他人使皆不得憂,可嘆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歐陽修書。
送客之江寧
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徐州見柳花。
朱雀橋邊看淮水,烏衣巷里問王家。
千閭萬井無多事,辟戶開門向山翠。
楚云朝下石頭城,江燕雙飛瓦棺寺。
吳士風流甚可親,相逢嘉賞日應新。
從來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卻人。(定卻 一作: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