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蟬數聲起,戲蝶一團飛。”譯文及注釋
譯文
林蔭夾道上熱風陣陣,正當正午,路上行人稀少。
樹上鳴蟬初起,花間一團團蝴蝶在飛舞著。
火辣的陽光直射到清澈的水面上,槐樹分泌的樹脂落在白衣上,染上黑點。
一事無成、回歸故里,心中愁悶、臉上也少了光彩。
注釋
炎風:指東北風。 熱風。
槐膏:槐樹分泌的樹脂。
“初蟬數聲起,戲蝶一團飛。”鑒賞
賞析
時值盛夏,詩人落第還鄉,雖然早早就起床,卻直到中午才出門。“樹夾炎風路,行人正午稀。”首聯描寫天氣、時間和地點,作者屢次落第,自覺無顏面對熟人,于是就在正午時出發。雖然汗流浹背,卻少了一些煩惱。
多年在外流浪,雖然非常想家,但是仕途上沒有著落,詩人覺得愧對家人,于是能拖就拖,一來是省些盤纏,二來也因為交通不便,最主要的是怕聽到父母嘮叨,更怕看妻子臉色。可是他現在確實感到累了,也就無所顧忌了。
詩人不顧炎熱,一路跋涉,終于走到一處林蔭茂密的地方,便想喘口氣。“初蟬數聲起,戲蝶一團飛。”蟬兒在枝間肆無忌憚地鳴叫,仿佛希望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激情,根本不管外界的感受。蝴蝶在陽光下閃亮著翅膀,同伴之間也任意地戲耍,毫不在意旁邊有人在注視著它們。
熱風撲面、蟬聲鳴噪,作者以景襯情, 卻彰顯出內心的愁悶。詩人在心中默想,若是回到童年時光,自己一定會爬到樹上,或是追趕蝴蝶。而如今他只會旁觀,而且更感到孤寂。
作者心情低落,看見眼前的景象,也覺得無比悵惘,“日色欺清鏡,槐膏點白衣。”這里采用擬人手法,作者用一個“欺”字,傳達出內心的真實感受。日光照射到水面,詩人卻感到刺眼,仿佛太陽也欺人太甚。其實都是自己情感的投射,因為落第而感到不悅,于是看什么東西都不順眼。
“槐膏”二字,照應首句中的“炎”字,也委婉地展現出詩人對于這樣的天氣叫苦不迭,加上人生到了低谷,幾乎就快挺不住了。
前三聯寫景,尾聯抒發感慨,“無成歸故里,自覺少光輝。”作者直抒胸臆,前后相承,水到渠成地抒發了情感。“歸故里”三字,進行了概括,交代了這些都是作者夏日歸途所見之景。
詩人并非要強,古代書生除了參加科舉,沒有別的出路。而貧寒之家為了改變命運,省吃儉用,也讓學子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唯有金榜題名、仕途成功,才能對得住全家人的辛苦付出。所以“少光輝”三字,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卻飽含了辛酸和淚水。
詩人李廓名不經轉,幾乎沒有人聽說過,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似乎也是司空見慣,可是這首詩卻道出了很多寒士的悲涼心境。詩人孟郊若不是感到進士及第太不容易,也不會一日看盡長安花。而詩鬼李賀也因為未能如愿,才一直悶悶不樂,最后悲慘的結局也令人唏噓。
作者在這首詩中將議論、描寫、抒情、敘事緊密結合,并交替使用這幾種表達方式,既呈現了形象的畫面,又含蓄地表達了凄楚的心境,不愧為唐詩中的佳作!
李廓簡介
唐代·李廓的簡介

李廓,官宦之家,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李程之子。唐(約公元八三一年前后在世)代隴西人,字號不詳,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少有志功業,而困于場屋。工詩,與賈島友善。少有志功業,與賈島友善。元和十三年,(公元八一八年)舉進士第。調司經局正字。出為鄂縣令。累官刑部侍郎,潁州刺史。(公元八五三年前后)拜武寧節度使,不能治軍。補闕鄭魯奏言:“新麥未登,徐必亂”。既而果逐廓。廓詩有集《唐才子傳》傳世。大中中,終武寧節度使。
...〔? 李廓的詩(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