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共收錄〔233〕首關于生活的古詩
生活詩句專題欄目提供了各類關于描寫生活的詩詞大全,生活詩句包含有入彭蠡湖口、桃花源記、逢入京使、清平樂·村居、田園樂七首、隴頭歌辭三首、南園十三首等關于描寫生活的詩詞大全。
有會而作
舊谷既沒,新谷未登,頗為老農,而值年災,日月尚悠,為患未已。登歲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資,煙火裁通。旬日已來,始念饑乏,歲云夕矣,慨然永懷,今我不述,后生何聞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長饑。
菽麥實所羨,孰敢慕甘肥。
惄如亞九飯,當暑厭寒衣。
歲月將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來何足吝,徒沒空自遺。
斯濫豈攸志,固窮夙所歸。
餒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師。
醉吟先生傳
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鄉里、官爵,忽忽不知吾為誰也。宦游三十載,將老,退居洛下。所居有池五六畝,竹數千竿,喬木數十株,臺檄舟橋,具體而微,先生安焉。家雖貧,不至寒餒;年雖老,未及昏耄。性嗜酒,耽琴淫詩,凡酒徒、琴侶、詩客多與之游。
游之外,棲心釋氏,通學小中大乘法,與嵩山僧如滿為空門友,平泉客韋楚為山水友,彭城劉夢得為詩友,安定皇甫朗之為酒友。每一相見,欣然忘歸,洛城內外,六七十里間,凡觀、寺、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人家有美酒鳴琴者,靡不過;有圖書歌舞者,靡不觀。自居守洛川泊布衣家,以宴游召者亦時時往。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遇,必為之先拂酒罍,次開詩筐,詩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宮聲,弄《秋思》一遍。若興發,命家僮調法部絲竹,合奏霓裳羽衣一曲。若歡甚,又命小妓歌楊柳枝新詞十數章。放情自娛,酩酊而后已。往往乘興,屨及鄰,杖于鄉,騎游都邑,肩舁適野。舁中置一琴一枕,陶、謝詩數卷,舁竿左右,懸雙酒壺,尋水望山,率情便去,抱琴引酌,興盡而返。如此者凡十年,其間賦詩約千馀首,歲釀酒約數百斛,而十年前后,賦釀者不與焉。
妻孥弟侄慮其過也,或譏之,不應,至于再三,乃曰:“凡人之性鮮得中,必有所偏好,吾非中者也。設不幸吾好利而貨殖焉,以至于多藏潤屋,賈禍危身,奈吾何?設不幸吾好博弈,一擲數萬,傾財破產,以至于妻子凍餒,奈吾何?設不幸吾好藥,損衣削食,煉鉛燒汞,以至于無所成、有所誤,奈吾何?今吾幸不好彼而目適于杯觴、諷詠之間,放則放矣,庸何傷乎?不猶愈于好彼三者乎?此劉伯倫所以聞婦言而不聽,王無功所以游醉鄉而不還也。”遂率子弟,入酒房,環釀甕,箕踞仰面,長吁太息曰:“吾生天地間,才與行不逮于古人遠矣,而富于黔婁,壽于顏回,飽于伯夷,樂于榮啟期,健于衛叔寶,幸甚幸甚!余何求哉!若舍吾所好,何以送老?因自吟《詠懷詩》云:
抱琴榮啟樂,縱酒劉伶達。
放眼看青山,任頭生白發。
不知天地內,更得幾年活?
從此到終身,盡為閑日月。
吟罷自曬,揭甕撥醅,又飲數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復醒,醒復吟,吟復飲,飲復醉,醉吟相仍若循環然。由是得以夢身世,云富貴,幕席天地,瞬息百年。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將至,古所謂得全于酒者,故自號為醉吟先生。于時開成三年,先生之齒六十有七,須盡白,發半禿,齒雙缺,而觴詠之興猶未衰。顧謂妻子云:“今之前,吾適矣,今之后,吾不自知其興何如?”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誤落 一作:誤入)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項脊軒志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于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堦寂寂 一作:階寂寂)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語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無此段文字;滬教版無此段。)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