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舊四首”譯文及注釋
暫無譯文及注釋提交譯文
“感舊四首”鑒賞
賞析
這四首詩與《秋夕》系于同年(1768),當時詩人甫滿弱冠,詩中所懷念女子,不能確指。但是詩人抒發的真情實感卻是感同身受,毫無疑問,這些詩句是寫給一個他曾愛戀眷顧的女子。黃逸之年譜稱:“又按先生《感舊》詩,乃是自述氿里時之回憶。是篇極悱惻柔綿之致。”知何據。這些詩作因為缺乏必要的材料支持,無法準確判斷到底是寫給誰的了。
青樓,豪華精美的樓房,不必定指勾欄瓦舍、青樓妓院,例如曹植《美女篇》:“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唐溫庭筠《塞寒行》:“彩毫一畫竟何榮,空使青樓淚成血。”這里指裝飾精美、富麗豪華的樓房,或者指妓院亦可通。因為確無實證可知此詩所感為誰。況且也不是所有的詩歌都可以坐實本事,另外有些詩作即便詩人自己也沒有確指,只是抒發一種心情而已,所以不必拘泥于本事。藝術創作需要以生活為基礎,但藝術創作本身并不直接就等同于生活。流霞,代指酒。詩人在年輕時曾系馬樓邊,飲酒作樂。這句讓我們不由想起王維的那首《少年行》來:“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一樣的少年英雄俠氣,顧盼自如、風流自賞之情仿佛宛然在目,風前帶是同心結,杯底人如解語花。是形容當時戀愛對象的美好,解語花,語出《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于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頸聯是描述與所愛女子相聚歡好之處在大道通衢,煞是繁華,下杜與上闌均指長安繁華所在。尾聯揚州夢語本杜牧《遣懷》,意謂作者追憶當日旖施風光,奈何時過境遷,只剩鬢邊白發,大有感嘆時光流逝,美好不再的心酸況味。
明代詩論家謝榛曾提出“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鏡花,勿泥其跡可也。”其后葉燮在《原詩》里也說:“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指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離形象,絕議論而窮思維,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為至也。”梁啟超在《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中曾說:“義山的《錦瑟》、《碧城》、《圣女祠》等詩,講的是什么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有神秘性的”,再如葉嘉瑩談到李商隱的《燕臺四首》時指出:“這種作品原來就不屬于理念的有限的解說之內,它的不可指說正是它的好處所在。如果要對這一類作品加以指實的解說,那反而將是對其豐美幽微之含蘊的一種新喪和損害了。”
由此可知,對于這些詩作中的女主人公盡管我們可能一時無從知曉,其實也不必一味的絞盡腦汁的去考證本事,因為詩無達詁,文學藝術鑒賞中所產生審美的差異性是永遠存在的。
第二首是說酒醒后詩人尚不清醒,卻不得不離去,今天不禁回憶起那些當日的誓言,目睹那些往日書信,年少輕狂的心緒已然平靜。自從分別之后有如牛郎織女一水相隔,卻不得相見,空自相互牽念,今天重游故地,回首前塵往事,恍若隔世,有物是人非之感,杜牧有句:“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七夕》),李清照《行香子·七タ》亦曾徑用此句:“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仿佛空氣中還依稀聞得見當日女子所留香味。尾聯“云階月地依然在,細逐空香百遍行。”細逐是巨大的失落,是無可奈何的追尋。此聯是說詩人想要忘情,卻又無法忘情,在依稀留有當日戀人香氣的舊地百遍逡行,不斷體味舊情。
第三首是從對方的角度敘述,遮莫是莫要、不必的意思,意即你不要一直想念著我,甚至如娥皇與女英哭舜帝一般,血淚染就斑竹。不是你要把我當作路人,故意的生分,怪就怪我當初沒有與你堅約,信守誓言。造成的結果就是現在我只能遙望你的身影如同天際彩云,雖然無限美好,卻無法觸摸。我的愁苦猶如春水粼粼,無邊無際。就算我有百尺珊瑚,千斛明珠也無法再將你換回了,更何況黃仲則一貧如洗呢?這是一種莫大的傷感與悲痛。
這四首詩第一首是敘寫戀情故事的緣起,中間兩則是抒發自己對所愛女子的感懷,最后一則實為尾聲。四首詩實則為一個整體。通過對文本的細讀,可以感覺到這四首詩并不是寫的同一個人,前兩首可能是一個歡場女子,而后兩首通過“多緣刺史無堅約,豈視蕭郎作路人。”與“他時脫便微之過,百轉千回只自憐。”兩句可以判斷出詩中女子似乎當為良家女子,并非青樓女子。詩人與這個女子一別之后,兩地相懸,也沒有互通音問,春山如黛,草色如煙,詩人只能是自傷自感,自怨自憐,徒留悵惘而已。中間兩聯連用四典,竟然不覺凝滯,實在是已臻化境。一切緣于黃仲則將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詩內,只有真詩才能打動人心。
黃景仁簡介
清代·黃景仁的簡介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黃景仁的詩(15篇)〕猜你喜歡
飲酒
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
舉觴酹先酒,為我驅憂煩。
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暄。
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
藹藹南郭門,樹木一何繁。
清陰可自庇,竟夕聞佳言。
盡醉無復辭,偃臥有芳蓀。
彼哉晉楚富,此道未必存。
一枝花·不伏老
〔一枝花〕
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梁州〕
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個茅草岡、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的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善哉行·其一
上山采薇,薄暮苦饑。
溪谷多風,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還望故鄉,郁何壘壘!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憂來無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今我不樂,歲月如馳。
湯湯川流,中有行舟。
隨波轉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馬,被我輕裘。
載馳載驅,聊以忘憂。
鬻海歌
鬻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輪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
風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
鹵濃堿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
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
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
自從潴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
周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門,安得母富子不貧。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廣皇仁到海濱。
甲兵凈洗征輪輟,君有馀財罷鹽鐵。
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
堤上行三首
酒旗相望大堤頭,堤下連檣堤上樓。
日暮行人爭渡急,槳聲幽軋滿中流。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
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
長堤繚繞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開。
日晚出簾招估客,軻峨大艑落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