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陂塘·歸鴉”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背靠柴門,對著無邊無際的暮天,遠看歸鴉飛影紛紛如織。這分明就是一幅由倪瓚繪出的山水畫,再敷上米家山水的點墨筆法。實在是禁不起不看,歸鴉帶著一片斜陽而去,勾起了我傷心感喟的萬古幽情,更何況是在秋天的傍晚,一派西風蕭瑟、秋雨淅瀝的暮寒景象。好像秋風都是由它席卷而來,還帶著一陣陣秋雨掠過,把秋天的陰森和黑暗催送到小紅樓。
這歸鴉似曾相識,到底是誰曾經棲息在富貴人家?又是誰曾經駐足過漢家的上林宮苑?在幾簇枯木林中,在秋霜漫地的季節里,也會棲息著像我一樣倦飛的鳥兒。飛累了,暫時地停下來,剛好棲落在江邊的小舟上,這模樣就像是小坐在秋帆上的“倦客”。想必是它正在想念曾經棲息的舊巢,對著畫角的悲鳴,沉沉的暮靄,它無言而笑:自古到今真不知道有多少這樣未歸的倦客!
注釋
柴門:舊時用以比喻貧苦人家。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昏鴉:黃昏時的歸鴉。
倪迂:元代著名畫家倪瓚。
米家顛墨:指宋代畫家米芾的山水畫,他發明以墨點構圖的方法,所繪山水稱為“米點云山”。
蕭淅:指秋風的蕭瑟和秋雨的淅瀝。
朱門貴宅:紅色的大門,高貴的宅第,舊時借指富貴人家。
上林:即上林苑,在今陜西長安西,為漢代帝王游獵之所。
倦翮:倦飛的鳥兒。翮,鳥的翅膀。
好趁:趁著好時機。
畫角:古代樂器,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繪,故稱。陳子昂《過龍灣五王閣訪友人不遇》詩:“野橋秋水落,江閣暝煙微。”
“買陂塘·歸鴉”鑒賞
賞析
乾隆46年(1781)初冬,黃仲則在西安訪陜西巡撫畢沅后回到京都,與好友余少云,同寓法源寺。他和余少云詩云:“同是江南客,天涯結比鄰。”(《六疊韻和余少云作》)他的另一好友楊蓉裳,也在京都。三人經常同游共止,寫詩填詞。楊蓉裳赴甘肅任職時,黃仲則作《金縷曲》送別:“羨爾抽鞭早。”到乾隆48年(1783)春天,黃仲則再赴西安,與余少云也分手了。這首詞是三人同在京師時作。
上片寫黃昏時分歸鴉情狀。薄暮,烏鴉紛紛歸巢,“歸影如織”,極言其多。猶如一幅古木歸鴉圖,“分明小幅倪迂畫,點上米家顛墨”。元代著名畫家倪瓚,字元鎮,號云林,好潔成癖,我行我素,人稱倪迂。他長于山水景物。米顛,指宋代著名畫家米芾,字元章,號鹿門隱士,行為違世異俗,人稱米顛。他的山水畫別出新意,自成一家。這兩句實為“景色如畫”四字,但又不落俗套地稱為倪云林和米元章兩人合作的畫,真是看似平常卻奇倔。“看不得,帶一片斜陽,萬古傷心色。”夕陽西下,萬古傷心,大概有兩種不同的意思。宋玉《九辯》云:“歲忽忽而遒盡兮,老冉冉而愈施。”這是夕陽西下,時光流失,年歲徒增而功業無成的悲嘆。李商隱的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皆。”則重在表示美好事物即將消逝而倍增感傷。“萬古傷心色”,蘊含多方面意義,耐人尋味。“暮寒蕭淅”,實寫秋末初冬的蕭瑟景象。“似卷得風來,還兼雨過,催送小樓黑。”巧妙地刻劃了飛來的陣陣昏鴉。颯颯飛來的歸鴉卷起的風,如點點雨滴落在樹梢。烏鴉的黑色更增添了濃重的暮色,天色愈來愈黑了。詩人把鴉群的描摹與時光的推移結合起來,極富想象力。上片開端四句,純是寫景,自“看不得”到結末,在景色描繪中表達了凄涼寂寞的感情色彩。
下片重在抒情。“曾相識,誰傍米門貴宅?上林誰更棲息?”似曾相識的歸鴉,有哪些曾經棲息于豪門貴族之家?甚至是在帝王的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漢代著名的皇家苑囿,奇花異草,飛禽走獸,應有盡有。這里用來泛指君王苑囿。用這樣的對比描述,顯示得意者與失意者天差地別,不可同日而語。這是對人世間不平的憤懣。“郎君柘彈休拋灑,我是歸飛倦翮。”這是詩人自喻。倦飛歸來的歸鴉,再也經不起柘彈的襲擊了;歷經坎坷的人,怎能再受打擊和挫折?黃仲則江寧鄉試屢次落第,曾奔走四方。到了京城,任卑微的武英殿書簽官,郁郁不得志。這時,正等待按照慣例由書簽官轉為主簿或縣丞的機遇。“郎君柘彈休拋灑”,表達了他此時惴惴不安的心情。“飛暫歇,卻好趁江船,小坐秋帆側。”黃仲則在京師貧病交迫,無法養活一家八口。乾隆45年(1780),他出于無奈,托好友洪亮吉籌措盤纏,把老母和妻兒送回常州老家。此時,他多么希望趁江船,就此歸去。“啼還啞啞,笑畫角聲中,暝煙堆里,多少未歸客。”歸來的烏鴉,慶幸有枝可依,可以“笑”哪些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詩人自己借此表示深切同情那些聽著聲聲號角戍守邊境的戰士和在沉沉暮色中匆匆趕路的游子。由自己的歸思之情升華為對普天下的未歸客的同情,既表現出詩人寬廣的胸懷,也深化了詞的內在含蘊。
寫這首詞之前九年,黃仲則在安徽潁州,寫了同樣題材的《寒鴉》詩。詩與詞在摹寫刻劃方面異曲同工,但在思想感情方面,詞勝于詩。詩限于個人無衣無褐、飄泊流離的悲嘆,詞則由一己的得失而想到天涯海角的游子。這種不同是與詩人閱歷的增長,對現實社會感知的深度密切相關的。
黃景仁簡介
清代·黃景仁的簡介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后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 黃景仁的詩(15篇)〕猜你喜歡
買陂塘·歸鴉
倚柴門、晚天無際,昏鴉歸影如織。分明小幅倪迂畫,點上米家顛墨。看不得。帶一片斜陽,萬古傷心色。暮寒蕭淅。似捲得風來,還兼雨過,催送小樓黑。
曾相識。誰傍朱門貴宅。上林誰更棲息。郎君柘彈休拋灑,我是歸飛倦翮。飛暫歇。卻好趁江船,小坐秋帆側。啼還啞啞。笑畫角聲中,暝煙堆里,多少未歸客。
蝶戀花·春江暖漲桃花水
陳浩然招游觀音山,宴張氏樓。徐姬楚蘭佐酒,以琵琶度曲。郯云臺為之心醉。口占戲之。
春江暖漲桃花水。畫舫珠簾,載酒東風里。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斷山中起。
過眼韶華渾有幾。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枉殺云臺標內史,斷腸只合江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