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黃昏時的庭院,纖月當空,兩人情話綿綿,醉意也漸漸消減。現在,情人已長久未來相會,不知那人心,是真情?還是假意?舊恨新歡,舊情新怨,交織在一起,說不清,理還亂。有誰能見到我憂傷思念,長夜難眠,臉上紅淚漣漣,浸濕了珊瑚枕函。
注釋
纖:細小。
語密:纏綿的情話。
翻:反,卻。
珊(shān)枕:珊瑚色的枕頭,即紅色的枕頭。
泫(xuàn):流淚。
“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鑒賞
鑒賞
這首詞的前兩句“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是對往日感情的回憶。那個時候,正好是黃昏,一輪新月籠罩整個庭院,雖然沒有落霞孤鶩,卻有長天秋水。詞人十有八九是因為心有牽絆,所以就借酒消愁,但是戀人卻翩然而來,悅然相伴,說著綿綿的情話,情意真是纏綿,原本濃濃的醉意都被這些纏綿給驅散到九霄云外了。這回憶的甜美,如飲醇醪。這大概是那些富貴人家原本就有遲眠晏起,俾晝作夜的好習慣,況且納蘭性德是個公子,白天要在書房讀書,要學習騎射,放學歸內時,差不多天色已晚,因此所寫詩詞都以“夜景”居多。
后面一句“知否那人心”把詞人從美好的回憶里帶到了殘酷的眼前。真不知道離別后,戀人心里怎么想,說不定早就把自己忘了,雖說“舊恨新歡相半”,事實上很有可能迷上新歡,而忘記舊恨。這里仿佛句句都是埋怨的語氣,聲聲都是質問了。有道是多情自古空余恨,埋怨也沒有什么用處,所以詞人只好幽獨孤單,相思彷徨,以淚洗面而不能入睡。
““紅泫”二字足以看出納蘭性德思念之孤楚。描寫戀人約會只用了“纖月黃昏庭院”六個字,描寫被拋棄的悲哀也只用了“珊枕淚痕紅泫”,可以說簡約精練到了極點。整首詞詞人之悲傷已自不待言,然而亦是空惆悵,徒奈何,所以只能對浩渺蒼天發一聲:誰見?誰見?以決絕之問收尾全篇。
創作背景
苦悶的職業加之痛失愛妻,使納蘭性德深陷苦海當中怨天無門,他尤人不果,只能將所有的愁苦都寄托于筆端,有感而發,寫出了這首詞。 ?
納蘭性德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的詩(220篇)〕猜你喜歡
賀新郎·兵后寓吳
深閣簾垂繡。記家人、軟語燈邊,笑渦紅透。萬疊城頭哀怨角,吹落霜花滿袖。影廝伴、東奔西走。望斷鄉關知何處,羨寒鴉、到著黃昏后。一點點,歸楊柳。
相看只有山如舊。嘆浮云、本是無心,也成蒼狗。明日枯荷包冷飯,又過前頭小阜。趁未發、且嘗村酒。醉探枵囊毛錐在,問鄰翁。要寫牛經否。翁不應,但搖手。
錦堂春·墜髻慵梳
墜髻慵梳,愁蛾懶畫,心緒是事闌珊。覺新來憔悴,金縷衣寬。認得這疏狂意下,向人誚譬如閑。把芳容整頓,恁地輕孤,爭忍心安。
依前過了舊約,甚當初賺我,偷翦云鬟。幾時得歸來,香閣深關。待伊要、尤云殢雨,纏繡衾、不與同歡。侭更深、款款問伊,今后敢更無端。
醉高歌過紅繡鞋·樂心兒比目連枝
樂心兒比目連枝,肯意兒新婚燕爾。畫船開拋閃的人獨自,遙望關西店兒。黃河水流不盡心事,中條山隔不斷相思。當記得夜深沉,人靜情,自來時。來時節三兩句話,去時節一篇詩,記在人心窩兒里直到死。
七哀詩三首·其三
邊城使心悲,昔吾親更之。
冰雪截肌膚,風飄無止期。
百里不見人,草木誰當遲。
登城望亭燧,翩翩飛戍旗。
行者不顧反,出門與家辭。
子弟多俘虜,哭泣無已時。
天下盡樂土,何為久留茲。
蓼蟲不知辛,去來勿與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