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暮雨絲絲吹濕
[清代]:納蘭性德
暮雨絲絲吹濕,倦柳愁荷風急。瘦骨不禁秋,總成愁。
別有心情怎說,未是訴愁時節,譙鼓已三更,夢須成。
暮雨絲絲吹濕,倦柳愁荷風急。瘦骨不禁秋,總成愁。
別有心情怎說,未是訴愁時節,譙鼓已三更,夢須成。
“昭君怨·暮雨絲絲吹濕”譯文及注釋
譯文
傍晚細細雨絲還是將站立在風雨之中的詞人打濕了,看著路邊的柳樹疲倦的舞動,池塘里的荷花也略顯疲憊。這些景色讓我聯想到了瘦骨嶙峋的自己,頓生煩惱。
別有心情,不光是因為秋風秋雨,還不到訴說愁緒的季節,不說也罷。譙鼓已經打了三下,定要睡去了,但愿有美夢一場。
注釋
昭君怨:詞牌名,又名“洛妃怨”“宴西園”等,雙調,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倦柳愁荷:此謂秋色已濃。
不禁:不能經受。
譙(qiáo)鼓:古代譙樓(城門之上的了望樓)上的更鼓。
須:即“應”。
參考資料:
1、施議對編選.納蘭性德集:鳳凰出版社,2014.10:21
2、唐譯編著.圖解納蘭詞: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10:102
“昭君怨·暮雨絲絲吹濕”鑒賞
賞析
這首詞情景交融,悲秋傷懷。講的是納蘭對伊人不在、夜深獨立的一片哀怨心緒。
細觀上片,自然是“瘦骨成愁”的刨心之痛了。作者一片之中連用兩個“愁”字,可見其寂苦心緒。王國維語“有我之境,以我觀物,則物皆著我之色彩”,于是,此處,暮雨之形,實為愁之形、柳之倦、荷之愁、風之急,更非實景,全是詞人心中想象出來的。
在下片,納蘭承接上景而引發清愁,“別有心情怎說”一問出,萬古寂囿,道是家家爭唱飲水詞,卻是納蘭心事幾人知。不論是青梅竹馬的表妹,抑或是賢良淑德的翠花公主,總是佳人一方,此岸卻只身孤影暗銷魂。
“未是訴愁時節”則是這首詞第三次提到“愁”,宋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若不是那離情別緒纏綿難去,又如何翻來覆去地拿捏這個字,若不是那伊人回目、嫣然一笑的音容恍在耳畔,又如何會在失去之后生出這無邊無盡的愁意來。
而自語“未是訴愁時節”則像是詞人恍然發現此情難訴,對應發問那句,于是更顯出無奈孤寂之情。是啊,未是訴愁時節,我何來這么多的愁緒。而那愁,卻愁進了心底,愁成三更一片“譙鼓”之聲。
“譙鼓”之聲,則引此愁緒更見升華。譙鼓則是望樓上的更鼓了,三更未眠,于此淺道:夢須成。卻不點破何來糾結,家國之意若隱若現。于此,此詞,言有盡而意無窮,讓人無限回味。
創作背景
納蘭性德對表妹情深之至,但其表妹最終輾轉進宮。是夜,作者獨看暮雨絲絲,秋雨凄苦,夜風涼,薄凌厲,柳樹、荷花也倦極愁極,于是作者由這凄風苦雨,生出對表妹的無盡相思愁緒來。就是在這種煎熬中,作者創作了這首詞以表達相思愁緒。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20篇)〕
宋代:
柳永
繡幃睡起。殘妝淺,無緒勻紅補翠。藻井凝塵,金梯鋪蘚。寂寞鳳樓十二。風絮紛紛,煙蕪苒苒,永日畫闌,沈吟獨倚。望遠行,南陌春殘悄歸騎。
凝睇。消遣離愁無計。但暗擲、金釵買醉。對好景、空飲香醪,爭奈轉添珠淚。待伊游冶歸來,故故解放翠羽,輕裙重系。見纖腰,圖信人憔悴。
繡幃睡起。殘妝淺,無緒勻紅補翠。藻井凝塵,金梯鋪蘚。寂寞鳳樓十二。風絮紛紛,煙蕪苒苒,永日畫闌,沈吟獨倚。望遠行,南陌春殘悄歸騎。
凝睇。消遣離愁無計。但暗擲、金釵買醉。對好景、空飲香醪,爭奈轉添珠淚。待伊遊冶歸來,故故解放翠羽,輕裙重系。見纖腰,圖信人憔悴。
元代:
王元鼎
垂柳依依惹暮煙,素魄娟娟當繡軒。妾身獨自眠,月圓人未圓。
啼得花殘聲更悲,叫得春歸郎未知。杜鵑奴倩伊,問郎何日歸?
垂柳依依惹暮煙,素魄娟娟當繡軒。妾身獨自眠,月圓人未圓。
啼得花殘聲更悲,叫得春歸郎未知。杜鵑奴倩伊,問郎何日歸?
元代:
劉燕哥
故人別我出陽關,無計鎖雕鞍。今古別離難,兀誰畫蛾眉遠山。
一尊別酒,一聲杜宇,寂寞又春殘。明月小樓間,第一夜相思淚彈。
故人別我出陽關,無計鎖雕鞍。今古別離難,兀誰畫蛾眉遠山。
一尊別酒,一聲杜宇,寂寞又春殘。明月小樓間,第一夜相思淚彈。
宋代:
司馬槱
家在錢塘江上住?;浠ㄩ_,不管年華度。燕子又將春色去。紗窗一陣黃昏雨。(家在 一作:妾本)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徹黃金縷。望斷云行無去處。夢回明月生春浦。
家在錢塘江上住。花落花開,不管年華度。燕子又將春色去。紗窗一陣黃昏雨。(家在 一作:妾本)
斜插犀梳雲半吐。檀闆清歌,唱徹黃金縷。望斷雲行無去處。夢回明月生春浦。
宋代:
柳永
有美瑤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詩長簡。想初襞苔箋,旋揮翠管紅窗畔。漸玉箸、銀鉤滿。
錦囊收,犀軸卷。常珍重、小齋吟玩。更寶若珠璣,置之懷袖時時看。似頻見、千嬌面。
有美瑤卿能染翰。千裡寄、小詩長簡。想初襞苔箋,旋揮翠管紅窗畔。漸玉箸、銀鈎滿。
錦囊收,犀軸卷。常珍重、小齋吟玩。更寶若珠璣,置之懷袖時時看。似頻見、千嬌面。
清代:
納蘭性德
彤霞久絕飛瓊宇,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彤霞久絕飛瓊宇,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五代:
孫光憲
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揚州初去日。
輕別離,甘拋擲,江上滿帆風疾。卻羨彩鴛三十六,孤鸞還一只。
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揚州初去日。
輕別離,甘拋擲,江上滿帆風疾。卻羨彩鴛三十六,孤鸞還一隻。
唐代:
李商隱
氣盡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峽云尋不得,溝水欲如何。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無由見顏色,還自托微波。
氣盡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峽雲尋不得,溝水欲如何。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無由見顔色,還自托微波。
清代:
王鵬運
蘼蕪春思遠。采芳馨愁貽,黛痕深斂。薄命憐花,倚東風羅袖,淚珠偷泫。瞑入西園,容易又、林禽聲變。那得相思,付與青蘋,自隨蓬轉。
惆悵羅衾捫遍。便夢隔歡期,舊恩還戀。芳意回環,認鴛機錦字,斷腸緘怨。縷縷絲絲,拚裊盡、香心殘篆。漫想歌翻璧月,臨春夜滿。
蘼蕪春思遠。采芳馨愁貽,黛痕深斂。薄命憐花,倚東風羅袖,淚珠偷泫。瞑入西園,容易又、林禽聲變。那得相思,付與青蘋,自隨蓬轉。
惆悵羅衾捫遍。便夢隔歡期,舊恩還戀。芳意回環,認鴛機錦字,斷腸緘怨。縷縷絲絲,拚裊盡、香心殘篆。漫想歌翻璧月,臨春夜滿。
清代:
曹雪芹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霢霢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霢霢複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