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夜起倚危樓”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半夜起來登上高樓,樓檐與玉繩星是如此接近。漫天當中只有冷冷的月亮和迷茫的霜霧,籠罩著城里人家的房屋。
不要為秋天的到來感到悲傷,也正如不要為春天的逝去而傷心。向往在春風亭的日子,數著一片片飄落的梧桐樹葉。
注釋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張子野詞》。
危樓:危即高的意思,指高樓。
樓角:高樓的檐角。玉繩:星名,《春秋元命苞》:玉衡北兩星為玉繩。亞:通“壓”,低垂貌。
惟有:只有。
鴛瓦:鴛鴦瓦,舊時屋瓦一伏一仰,片片相扣故有此稱。
傷春罷:感傷春天逝去。
數:計算。梧桐葉下:代表秋天來臨。
參考資料:
1、王國維.誰道人間秋已盡:人間詞·人間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17).
2、王傳臚.王國維與人間詞[J].四川:四川大學學報,2002:14(7).
“好事近·夜起倚危樓”鑒賞
賞析
這是一首把悲秋的感情和哲理的思致結合起來的小詞。但悲秋的感情中結合了對人間的關愛。哲理的思致中也夾雜了一些放不開的執著。
從上片來看,一般來說古人的詩詞在寫到“夜起”和“倚危樓的時”的時候,都是由于內心有某種難以言說的憂愁郁悶。那是因為當時國家的命運不容樂觀,所以“夜起倚危樓”雖然可能是在寫實,但“夜起”與“倚危樓”的組合,卻暗示了作者內心也有某種難以言說的憂愁和郁悶。“樓角玉繩低亞”是登樓之所見。但作者的目光并沒有停留在夜空。而是隨著霜天寒冷的月光轉向對人間的俯瞰。在月光下從城市的高樓向下看,最顯眼的大約也就是一片屋頂。但作者不說“萬家屋頂”而說“萬家鴛瓦”并非只是因為“鴛瓦”這個詞更關麗。因為“萬家鴛瓦”令人想到人間千家萬戶的美好生活。
下片雖然有“春風亭畔”有“梧桐葉下”。似乎也是寫景,實際上卻是議論,哲理的思致主要表現在下片之中。傷春與悲秋是詩人的傳統,但傷春其實是不愿意看到青春和美好歡樂時光的離去,悲秋其實是不愿意看到衰老和摧傷打擊的到來。這種感情本來是人人共有的,詩人只是用詩的語言把這種悲哀表達出來而已。而四季的輪換和春秋的代序是自然規律,不可能因人的愁腸而改變。同樣,人的過去和未來也不是自己所能夠完全把握的,一生之中不斷為此而悲傷痛苦豈不是徒尋煩惱。
正是由于有了這種覺悟,詩人才能夠對春秋的代序和盛衰的交替有一種冷靜的明察,能夠“卻向春風亭醉,數梧桐葉下”。這一句,說得實在很妙。“春風”,是欣欣向榮的春天的象征;而梧桐是秋天落葉最早的樹木。當梧桐的第一片葉子飄落下來的時候,秋的肅殺便開始一天比一天通近了。所謂“春風亭”,不一定真有此亭,作者只是通過春風與梧桐的對比來表現出這種對哲理的體悟而已。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05年的秋天,王國維作為一個文人,也很關心國家大事,因為他所忠于的清王朝如同他描寫的秋葉一樣,飄零而下,王國維也為此憂心忡忡。但王國維當時只是一個學校教員,生活也是相當的拮據,所以借這首詞表達自己對國事和自己命運前途的擔憂。王國維簡介
清代·王國維的簡介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王國維的詩(60篇)〕猜你喜歡
游虞山記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未及登。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詭云:“距劍門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張子少弋、葉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無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緣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詠詩處,今潭名空心,取詩中意也。遂從破龍澗而上,山脈怒坼,赭石縱橫,神物爪角痕,時隱時露。相傳龍與神斗,龍不勝,破其山而去。說近荒惑,然有跡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層折而度,越巒嶺,躋蹬道,遂陟椒極。有土坯磈礧,疑古時冢,然無碑碣志誰某。升望海墩,東向凝睇。是時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頃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駐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徑而南,益露奇境:齦腭摩天,嶄絕中斷,兩崖相嵌,如關斯劈,如刃斯立,是為劍門。以劍州、大劍、小劍擬之,肖其形也。側足延,不忍舍去。遇山僧,更問名勝處。僧指南為太公石室;南而西為招真宮,為讀書臺;西北為拂水巖,水下奔如虹,頹風逆施,倒躍而上,上拂數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門,山后有石洞通海,時潛海物,人莫能名。余識其言,欲問道往游,而云之飛浮浮,風之來冽冽,時雨飄灑,沾衣濕裘,而余與客難暫留矣。少霽,自山之面下,困憊而歸。自是春陰連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兩經其下,為踐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識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歷。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輒盡者,始焉欣欣,繼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艱,且得半而止者,轉使人有無窮之思也。嗚呼!豈獨尋山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