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運簡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于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 謝靈運的詩文(26篇)謝靈運的名句(0條)〕生平
謝靈運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 原名謝公義,字靈運。東晉末年劉宋初年的文學家、詩人。父謝瑍,不慧,其母劉氏為王羲之外孫女。祖籍陳郡陽夏,但其祖父謝玄已移籍會稽始寧,并葬于該地。因此,謝靈運平生實未至此地。謝靈運從小寄養在錢塘杜家,故乳名為客兒,世稱謝客。幼年便穎悟非常,《宋書》本傳稱其謝靈運十五歲時,去京都舊居作烏衣之旅,受其叔器重,贊曰:文章之美,江左(指長江下游南岸地區,即南朝挖制區)莫及。善書,“詩書皆兼獨絕,每文竟,手自寫之”。他還兼通史學,精通佛教老莊哲學,工于書法、繪畫。宋文帝劉義隆曾稱賞他的詩和字為“二寶”。東晉時,他8歲襲封康樂公,晉末曾出任為瑯琊王德文的大司馬行參軍,豫州刺史劉毅的記室參軍,北府兵將領劉裕的太尉參軍等。劉宋建立后,按例被降為康樂侯,故又稱“謝康樂”,改食邑為五百戶,起為散騎常侍,轉太子左衛率。謝靈運因是名公子孫,才能出眾,認為自己應當參與時政機要,但宋文帝對他“唯以文義見接,每侍上宴,談賞而已”。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謝靈運已二十歲,出任瑯琊大司馬行參軍,后任太尉參軍、中書侍郎等職。好營園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種“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后齒”的木屐,后人稱之為“謝公屐”。與族弟謝惠連、東海何長瑜、潁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賞會,共為山澤之游,時人謂之四友。元嘉十年(433)因罪徙廣州,密謀使人劫救自己,事發,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終年四十九歲。
謝靈運墓位于今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里泉村。子謝鳳,同徙嶺南,早卒;孫謝超宗,被宋孝武帝認為是“靈運復出”。
文學成就
謝靈運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脫自己的政治煩惱,謝靈運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謝靈運的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勝。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寫春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寫秋色“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寫冬景“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歲暮》)等等。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謝靈運的詩歌雖不乏名句,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但盡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極大地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
謝靈運善于用富艷精工的語言記敘游賞經歷、描繪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鮮明、意境優美的佳句,對唐代的詩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唐朝大詩人李白對謝靈運頗為推崇,曾有"吾人詠歌,獨慚康樂"之句。
嶺表賦
見五瀆之東寫,睹六水之南馳,揮靈海之委輸,孰石穴之永歸。
若乃長山款跨,外內乖隔,下無伏流,上無夷跡,麕兔望岡而旋歸,鴻雁睹峰而反翮。既陟麓而踐坂,遂升降於山畔。顧后路之傾巘,眺前磴之絕岸。看朝云之抱岫,聽夕流之注澗。羅石棋布,怪譎橫越。非山非阜,如樓如闕。斑采類繡,明白若月。蘿蔓絕攀,苔衣流滑。
登永嘉綠嶂山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行源徑轉遠,距陸情未畢。
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
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蠱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發歸瀨三瀑布望兩溪詩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圓。
沫江免風濤,涉清弄漪漣。
積石竦兩溪,飛泉倒三山。
亦既窮登陟,荒藹橫目前。
窺巖不睹景,披林豈見天。
陽烏尚傾翰,幽篁未為邅。
退尋平常時,安知巢穴難。
風雨非攸吝,擁志誰與宣。
倘有同枝條,此日即千年。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猿鳴誠知曙,谷幽光未顯。
巖下云方合,花上露猶泫。
逶迤傍隈隩,迢遞陟陘峴。
過澗既厲急,登棧亦陵緬。
川渚屢徑復,乘流玩回轉。
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淺。
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
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
情用賞為美,事昧竟誰辨?
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