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懷著深重的憂慮輾轉反側夜不能寐,內心備受煎熬,長夜漫漫無盡頭,天明遲遲盼不來,不堪忍受啊。
明月照在積雪上,北風猛烈而且凄厲。
沒有永久的事物,都會隨時間的消逝而亡。一年將要過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無情的催逼。
注釋
歲暮:年底。
殷憂:深深的憂慮,《詩經·邶風·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隱憂”之句,謝詩這一聯當化用其意。殷:多,深。 寐:睡覺。 頹:盡。
朔風:北風;朔:北方。 勁:猛烈。 哀:悲痛,凄厲。
運往,四季更替;運:即一年四季的運轉。 淹物:久留之物;淹:浸沒。 年逝:年華逝去。 催:緊迫。
參考資料:
1、《古詩評議》,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90-291頁
“歲暮”鑒賞
創作背景
據“年逝覺已催”這一句話推測,這首詩應當作于詩人晚年。詩人當時被貶為永嘉太守,接觸了山陰道上的千巖競秀和萬壑爭流的山水,有感而發,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這是一首歲暮感懷詩,時間又是在寂靜的長夜。在這“一年將盡夜”,詩人懷著深重的憂慮,輾轉不寐,深感漫漫長夜,似無盡頭。
詩的開頭兩句,以夜不能寐托出憂思之深,用一“苦”字傳出不堪禁受長夜難眠的折磨之狀。但對“殷憂”的內涵,卻含而不宣。《詩經·邶風·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隱憂”之句,謝詩這一聯當化用其意,“殷憂”包含下文已經明白揭出的“運往”“年逝”之悲。它并非單純的對自然壽命的憂慮,而是交織著人生追求、社會人事等多方面矛盾的復雜思緒。
三四兩句是殷憂不寐的詩人歲暮之夜所見所聞。積雪的白,本就給人以寒凜之感,再加以明月的照映,雪光與月光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種清冷寒冽的青白色光彩,給人以高曠森寒的感受。這是一種典型的陰剛之美。這一句主要是從色感上寫歲暮之夜的凜寒高曠之象。下一句則轉從聽覺感受方面寫歲暮之夜所聞。“朔風”之“勁”,透出了風勢之迅猛,風聲之凄厲與風威之寒冽,著一“哀”字,不僅如聞朔風怒號的凄厲嗚咽之聲,而且透出了詩人的主觀感受。兩句分別從視、聽感受上寫出歲暮之夜的高曠、蕭瑟、寒凜、凄清。這兩句的真正妙處是它和殷憂不寐的詩人之間存在一種微妙的契合。詩人是在特定的處境與心境下猝然遇物,而眼前的景象又恰與自己的處境、心境相合,情與境合、心與物愜。明月映照積雪的清曠寒冽之境象,似乎正隱隱透出詩人所處環境之森寒孤寂,而朔風勁厲哀號的景象,則又反映出詩人心緒的悲涼與騷屑不寧。
五六句寫到隨著時間的運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長留,人的年歲也迅速消逝。值此歲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無情的催逼。這兩句抒發詩人歲月不居、年命易逝之慨。這種遲暮之感與詩人的壯志不能實現的苦悶聯系在一起,并由“明月”二句所描繪的境界作為烘托,這種感慨并不流于低沉的哀吟,而是顯得勁健曠朗、沉郁凝重。
全詩敘事寫景抒情交融匯合,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無可追回的惋惜和對事業無成的惆悵。
謝靈運簡介
南北朝·謝靈運的簡介

謝靈運(385年-433年),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原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又以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著名山水詩人,主要創作活動在劉宋時代,中國文學史上山水詩派的開創者。由謝靈運始,山水詩乃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賦》,也是見諸史冊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謝靈運還兼通史學,工于書法,翻譯佛經,曾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晉書》錄有《謝靈運集》等14種。
...〔? 謝靈運的詩(26篇)〕猜你喜歡
述懷
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
今夏草木長,脫身得西走。
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
朝廷愍生還,親故傷老丑。
涕淚受拾遺,流離主恩厚;
柴門雖得去,未忍即開口。
寄書問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聞同罹禍,殺戮到雞狗。
山中漏茅屋,誰復依戶牖?
摧頹蒼松根,地冷骨未朽。
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
嵚岑猛虎場,郁結回我首。
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
漢運初中興,生平老耽酒。
沉思歡會處,恐作窮獨叟。
綠頭鴨 和馬九皋使君湖上即事
別來時。綠箋猶寄相思。自當年、黃州人去,不煩朱粉重施。翠屏寒、秋凝古色,朱奩空、影淡芳姿。蝶抱愁香,鶯吟怨曲,殘紅一片洗胭脂。更誰汲、香泉菊井。寂寞水仙祠。西泠*、苔衣生滿,懶曳筇枝。尚依依、月移疏影,黃昏翠羽□差。問丹砂、石涵墜井,尋古寺、金匾題詩。歲晚江空,童饑鶴瘦,匆匆舍此欲何之。且重和,四時漁唱,象管寫烏絲。仙翁笑、梅花折得,上鬧竿兒。
憶舊游·登蓬萊閣
問蓬萊何處,風月依然,萬里江清。休說神仙事,便神仙縱有,即是閑人。笑我幾番醒醉,石磴掃松陰。任狂客難招,采芳難贈,且自微吟。
俯仰成陳跡,嘆百年誰在,闌檻孤憑。海日生殘夜,看臥龍和夢,飛入秋冥。還聽水聲東去,山冷不生云。正目極空寒,蕭蕭漢柏愁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