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敬簡介

惲敬(1757—1817),字子居,號簡堂,江蘇陽湖(今常州)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舉人,陽湖文派創始人之一。曾任咸安宮宮學教習,浙江富陽、江西瑞金等縣知縣,官南昌同知、署吳城同知,失察被劾罷官,有《大云山房文稿》。
〔? 惲敬的詩文(1篇)惲敬的名句(0條)〕人物生平
惲敬自幼飽讀詩書,8歲會寫詩,11歲會作文,15歲通漢魏賦頌、六朝文章及宋元小詞,17歲精通大家文章,稍長又治經史百家,廣泛涉獵天文地理,他不僅勤勉好學,更善于思考,持論獨具眼光、獨出己見,于乾隆五十二年年開創了被后人美譽的“陽湖文派”。
個人作品
惲敬的先祖惲向為明末清初的山水畫大家,族祖惲南田為武進畫派創始人,家族內有良好的藝術傳統和氛圍,因此他具有鑒別古畫的精湛目力,且篆草書法也頗有成就。惲敬的書法作品在全國各地包括常武地區的博物館有所收藏,但惲敬的繪畫作品鮮見于世,以前未有發現。一套清代陽湖文派創始人惲敬的花鳥繪畫條屏,在常州民間被發現,這是常州地區首次發現的惲敬花鳥作品,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 2010年1月常州一收藏世家后裔處發現的惲敬繪畫作品,為典型的沒骨花卉畫法,內容分別為春風富貴、落花游魚、蒲塘真趣、鄧尉揮梅,均系花鳥作品,作于清嘉慶十一年丙寅二月,即公元1806年,該套花鳥作品經文博專家品評,確屬惲敬繪畫作品。
游廬山記
廬山據潯陽、彭蠡之會,環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敵其大以蕩潏之,則靈;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曠,與海水異。故并海諸山多壯郁,而廬山有娛逸之觀。
嘉慶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絕宮亭,泊左蠡。庚辰,艤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過小三峽,駐獨對亭,振鑰頓文會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葉方茁。月出后,循貫道溪,歷釣臺石、眠鹿場,右轉達后山,松杉千萬為一桁,橫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峽澗陟歡喜亭。亭廢,道險甚。求李氏山房遺址不可得。登含鄱嶺,大風嘯于嶺背,由隧來風,上攀太乙峰。東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澤,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頃之,地如卷席漸隱;復頃之,至湖之中;復頃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隱矣。始知云之障,自遠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萬成陣,起山后,相馳逐布空中,勢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窺玉淵潭,憩棲賢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勢相倚負,返宿于文會堂。
壬午,道萬杉寺,飲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見瀑布在天中。既及門,因西瞻青玉峽,詳睇香爐峰,盥于龍井,求太白讀書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繞白鶴觀,旋至寺,觀右軍墨池。西行尋栗里臥醉石;石大于屋,當澗水途中。訪簡寂觀,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頭陀。
甲申,吳蘭雪攜廖雪鷺、沙彌朗圓來,大笑排闥而入,遂同上黃巖。側足逾文殊臺,俯玩瀑布下注盡其變。叩黃巖寺,跐亂石,尋瀑布源,溯漢陽峰,徑絕而止。復返宿秀峰寺。蘭雪往瞻云,一微頭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曉望瀑布倍未雨時。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蒼釅一色,巖谷如削平。頃之,香爐峰下,白云一縷起,遂團團相銜出;復頃之,遍山皆團團然;復頃之,則相與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蒼釅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靈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歷,皆類記之。而于云獨記其詭變足以娛性逸情如是,以詒后之好事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