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小構園林寂不嘩”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小小的園林一片寂靜而不喧嘩,稀疏的籬笆和曲折的小徑都仿照著山野人家的樣式。白天在這里吟唱《風流子》,到了晚上可以聽到碧紗窗里傳出棋子落盤的聲音。
添加一些竹子和石頭,來襯托山水的自然風光。隹備在這里用酒來度過年華,不要感嘆會在安逸舒適的生活中無所作為,等來年春天來到時,親自在這里種植花草。
注釋
于中好:即《鷓鴣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前后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上闋第三四句、下闋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對仗。也是曲牌名。
山家:山野人家。
風流子:詞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三十四字,仄韻。雙調又名《內家嬌》。
楸枰(qiū píng):棋盤,古時多用楸木制作,故名。響:棋子落盤的聲音,即敲棋聲。
竹石:竹與石。
煙霞:指山水自然。
樽(zūn)酒:意即杯酒。
休嗟(jīe):休嘆。嗟:感嘆聲。髀(bì)里今生肉:因長久不騎馬,大腿上的肉又長起來了。意為不要嘆老嗟卑,自尋苦惱。
“于中好·小構園林寂不嘩”鑒賞
賞析
上片描寫了隱者消閑自適的生活情景。“小構園林寂不嘩,疏籬曲徑仿山家”,納蘭心中向往的疏籬曲徑,在朱門富貴的府邸是否有安身之處。疏籬山徑,本是尋常人家。這人間再普通不過的場景卻是被模仿之物。物以稀為貴,如大觀園里的“杏簾在望”,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權相明珠府邸,山家之景不過是借景取意,雅俗同樂,不得作真。而于納蘭而言,那牢籠中的疏籬曲徑似植于金絲籠邊的野花,縱使不能翱翔長空,盡情歌唱,至少可以用以觀天,用以記憶對自由的向往,用以維持對平淡生活的渴望。“晝長吟罷風流子”,納蘭便是到了荒山村野也離不開一份詩意的棲居。“忽聽楸枰響碧紗”,楸枰響碧,應是清脆的金石之音。“煙雨湖山六朝夢,英雄兒女一枰棋”,黑白子的圍棋沒有被現代人的游戲無情取代,而是裹挾著一個個過去的時代的黃沙,仍游走于世間。納蘭的生活中怎能沒有棋,就在這一角楸枰中,納蘭悟得功名不過虛妄,悟得幽居山間的鄉野之樂。
下片說如果再加以竹石和著煙霞的相伴,便是得到了人間的全福。“添竹石,伴煙霞。擬憑樽酒慰年華”,與太白斗酒詩百篇不同,納蘭杯中酒難解萬古愁,樽酒一杯,聊寄年華。不知納蘭是否想到蘇東坡,想到李白,舉杯消愁愁更愁。納蘭的精神家園顯然不在錯綜復雜的井野,他需要一個單純的地方來滋養詩情畫意的靈魂,不知已入紅塵的納蘭能否舍下這些繁華,小隱于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來自種花”,年華不再,壯志未酬,此時的納蘭已不再是那個一心考取功名的青澀少年了。十幾年,納蘭經歷人的生離,魂的死別,見慣了月的陰晴圓缺,人的悲歡離合。還有什么放不開的。納蘭的心早已奔波疲倦,對于那些八千里路云與月,他沒有力氣回頭觀望。倦鳥尚知還,納蘭需要的是一方余田,倚著閑窗靜靜地品嘗著這半生交加的苦憶。花田下,一人執鋤,行孤芳自賞。或學陶淵明,東皋臨嘯,清泉賦詩。花木成林時,等到百鳥爭來,平添了幾分情趣。
全詞描繪了納蘭理想中的隱逸生活:竹籬、小徑、飲灑、下棋,最重要的是與知心好友一起吟詩作對。這首詞雖然明快,讀起來卻有點令人傷心,甚至會不由想到以納蘭容若所擁有的一切,要達成這樣一點小小的夢想竟然也是艱難的。
創作背景
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載:“性德曾在其宅中筑茅屋,詞即緣此事而作。草堂落成在康熙十七年(1679年)內,詞即作于堂成之際。” ?
納蘭性德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的詩(220篇)〕猜你喜歡
宿田家
落日下遙峰,荒村倦行履。
停車息茅店,安寢正鼾睡。
忽聞扣門急,云是下鄉隸。
公文捧花柙,鷹隼駕聲勢。
良民懼官府,聽之肝膽碎。
阿母出搪塞,老腳走顛躓。
小心事延款,屋余糧復匱。
東鄰借種雞,西舍覓芳醑。
再飯不厭飽,一飲直呼醉。
明朝怯見官,苦苦燈前跪。
使我不成眠,為渠滴清淚。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懷伊尹心,何補堯舜治?
南樓中望所遲客
杳杳日西頹,漫漫長路迫。
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
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夕。
圓景早己滿,佳人猶未適。
即事怨睽攜,感物方凄戚。
孟夏非長夜,晦明如歲隔。
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摘。
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
搔首訪行人,引領冀良覿。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于規林·其一
行行循歸路,計日望舊居。
一欣侍溫顏,再喜見友于。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豈不險?歸子念前涂。
凱風負我心,戢楪守窮湖。
高莽眇無界,夏木獨森疏。
誰言客舟遠?近瞻百里余。
延目識南嶺,空嘆將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