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過張見陽山居賦贈”譯文及注釋
譯文
到處都是車馬奔走的紛雜景象,我真羨慕你找到這樣一個幽靜偏僻的住處。這里滿山都是殷紅的柿葉,聽到的是四面蕭蕭的清風。
看鏡中容顏漸老,感嘆功名無成。真想讓明月和銀河與我們做伴,和你一起高枕而臥,隱居在這個山間。
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溪碧》,雙調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
張見陽:即張純修,字子敏,號見陽,容若好友。
幽僻:幽靜偏僻。
柿葉:柿樹的葉子,經霜即紅 詩文中常用以渲染秋色.
“功名”句:看鏡中容顏漸老,感嘆功名無成。語出杜甫《江上》“勛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
看鏡:照鏡子,常暗喻鏡中容顏漸衰之意。
秋河:銀河。
“與君”句:《楚辭·九辯》有“堯舜皆有所舉任兮,故高枕而自適”,是成語“高枕無憂”的出處,《世說新語·排調》載高靈與謝安語,謂謝安“屢違朝旨,高臥東山”,后人遂以“東山高臥”比喻悠閑隱居、不問世事。
“菩薩蠻·過張見陽山居賦贈”鑒賞
賞析
此詞上片寫對友人別墅的贊美,其向往之情毫無掩飾。下片寫世間的功名利祿之事不過過眼云煙,表達出對官場斗爭、人海沉浮的厭倦。全詞借景抒情,看似套語,卻露真情。
上片寫詞人平日身在繁華都市之中,見慣了車水馬龍,如今來到友人幽屑的山間,實在心生羨慕。對友人的別墅毫無掩飾地贊美,到處都是車馬如龍,羨慕友人能尋到一個如此清幽的住處。在這里,眼見的是滿山柿葉殷紅,聽聞的是四面蕭蕭清風,多么美麗。但是,容若出身鐘鳴鼎食之家,享盡榮華,什么優美的住所他未曾見過,何需對友人的別墅艷羨不已。
下片說世間的功名利祿之事,只不過是鏡中之月、河中之影而已??寸R中自己的容顏漸老,越發感慨功業無成。結尾兩句“安得此山間,與君高臥閑”則直接地表達了納蘭也渴望歸隱山林的愿望:真想和友人一道隱居在此,以明月和銀河為伴,何等逍遙自在。至此,終于明白容若的真意,對見陽山莊的向往是假,對官場斗爭、人海沉浮的厭倦才是真。容若真正想對友人說的,乃是結伴從紅塵喧囂中逃走吧,躲開這骯臟的一切。
小詞有景有情,借景抒情,看似套語,卻露真情。納蘭性德雖身在高門廣廈,內心深處“其于世味也甚淡,直視勛名如糟粕,勢利如塵?!薄R晃怀衅綍r代的貴公子,能夠作如此之想,古今難得?!?/p>
創作背景
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三月十五日,朱彝尊、陳維崧等人與容若有西山之游,宿于張純修處。是年秋,張純修已經出任陽江令。是詞作于秋日,柿葉紅遍,秋風四起,則作期當至晚為康熙十七年(1678年)。
納蘭性德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的詩(220篇)〕猜你喜歡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
廢逐人所棄,遂為鬼神欺。
才難不其然,卒與大患期。
凌人古受氏,吳世夸雄姿。
寂寞富春水,英氣方在斯。
六學成一貫,精義窮發揮。
著書逾十年,幽賾靡不推。
天庭掞高文,萬字若波馳。
記室征兩府,宏謀耀其奇。
車酋軒下東越,列郡蘇疲羸。
宛宛凌江羽,來棲翰林枝。
孝文留弓劍,中外方危疑。
抗聲促遺詔,定命由陳辭。
徒隸肅曹官,征賦參有司。
出守烏江滸,左遷湟水湄。
高堂傾故國,葬祭限囚羈。
仲叔繼幽淪,狂叫唯童兒。
一門即無主,焉用徒生為!
舉聲但呼天,孰知神者誰?
泣盡目無見,腎傷足不持。
溘死委炎荒,臧獲守靈帷。
平生負國譴,駭骨非敢私。
蓋棺未塞責,孤旐凝寒颸。
念昔始相遇,腑腸為君知。
進身齊選擇,失路同瑕疵。
本期濟仁義,合為眾所嗤。
滅身竟不試,世義安可支!
恬死百憂盡,茍生萬慮滋。
顧余九逝魂,與子各何之?
我歌誠自慟,非獨為君悲!
念奴嬌·登旸臺山絕頂望明陵
登臨縱目,對川原繡錯,如襟接袖。指點十三陵樹影,天壽低迷如阜。一霎滄桑,四山風雨,王氣消沈久。濤生金粟,老松疑作龍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終古,滾滾邊墻走。野老也知人世換,尚說山靈呵守。平楚蒼涼,亂云合沓,欲酹無多酒。出山回望,夕陽猶戀高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