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法惠寺橫翠閣

      法惠寺橫翠閣

      [宋代]:蘇軾

      朝見吳山橫,暮見吳山縱。

      吳山故多態,轉側為君容。

      幽人起朱閣,空洞更無物。

      惟有千步岡,東西作簾額。

      春來故國歸無期,人言悲秋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錦,更看橫翠憶峨眉。

      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

      百年興廢更堪哀,懸知草莽化池臺。

      游人尋我舊游處,但覓吳山橫處來。


      “法惠寺橫翠閣”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晨,我見到吳山,像展開的一條綠帶;傍晚,我見到吳山,它又仿佛聚合在一塊。

      吳山是那么地多姿多態,似乎把自己美麗的身形呈現,供人賞玩抒懷。

      是誰建造了這座高閣,空空曠曠,什么也沒有,

      只有這綿亙的吳山,從東到西,像是一道簾旌,在我面前展開。

      春色滿眼,我卻滯留他鄉,不知何時回歸;人們說秋天使人悲傷,誰知道春天給人的傷感更加難遣難排。

      我已游覽過波平水靜的西湖,卻更令我想念家鄉的濯錦江水;再看見這橫翠閣前的山色,不由得又思念起秀麗的峨眉。

      哎,這雕欄又能經幾番風雨?不單是我這憑欄登眺的人兒,倏忽便會龍鐘老態。

      百年興廢,轉眼即過,更使我無限傷悲。我知道,這華美的樓臺,也很快會成為荒草污萊。

      可是,那時定然有游人尋覓我的游蹤,在這吳山橫翠之處,留連忘返,觀望徘徊。

      注釋

      法惠寺:故址在杭州清波門外,舊名興慶寺,五代時吳越王錢氏所建。

      吳山:一名胥山,以舊時山上有伍子胥祠而得名,又叫城隍山,在今杭州市西南。從,通“縱”。

      故態:本來的姿態。

      轉側為君容:打扮好以后,轉換不同的角度,讓你欣賞。這是把吳山比作美女,用了《戰國策·趙策》中“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典故。蘇軾還在《和何長官六言》中寫過“青山自是絕色,無人誰與為容”;在《次韻答馬中玉》中寫過“只有西湖似西子,故應宛轉為君容”的句子,表達的是同樣的意思。

      千步岡:指吳山。

      簾額:門窗上掛的簾子,懸在上端,有如人的額頭。這是把吳山比作法惠寺的簾額。

      人言秋悲:宋玉曾在《九辯》中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草木搖落而變衰。”

      平湖:指西湖。濯錦:四川成都有江名錦江,據說在江中濯錦顏色更加鮮明。由于蘇軾是四川人,所以他從西湖和吳山聯想到錦江和峨嵋山。

      懸知:預先知道。草莽化池臺:即池臺化為草莽。

      “法惠寺橫翠閣”鑒賞

      賞析

      這是首典型的登臨詩,與歷來登臨詩一樣,分為二層,即登臨所見、由登臨而產生的感慨。詩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都波折多變,筆法靈活,用語清麗。同時,詩以五言寫景,七言抒情,起首四句又雜以民歌體,活潑跳蕩,用韻平仄交合,寓以變化。

      開頭四句,“起得峭拔”(紀昀語),直接點出登寺之所見,而省略了登寺的過程。更主要的,是暗示了并非登一次,所以才有“朝”“暮”之說。白天看吳山,但見蜿蜒起伏,所以說是“橫”;晚上看吳山,只能在夜空中見出輪廓,所以說是“從”(縱)。這一表達方式,與著名的《題西林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相似,可見作者觀察的細致。如此寫山,看似不具體,實則正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對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施朱則太紅,傅粉則太白的“東家之子”的描寫一樣,可以充分調動讀者的想象,表現出吳山之美。至此,寫山題面已足,于是進而寫閣。寫閣不說其外部之壯麗和內部之清雅,而說“空洞無一物”,這就和題中的“寺”聯系起來了。閣中當然不可能空無一物,但佛家宣稱“四大皆空”,蘇軾本人也曾在《送參寥師》中說過:“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這實際上是對“幽人”即佛徒的贊美。

      以下分別續足前面的意思,“春來”四句承接首四句,寫由吳山之美惹動思歸之心,因而覺得“秋悲春更悲”。“雕欄”四句承接次四句,寫由朱閣之美聯想雕欄易朽,致慨于光陰易逝,人生無常。這就由樂生悲,感情也顯得低沉。但末二句又復振起,說人雖然與亭臺池閣最終都將化為異物,但吳山長存,則詩人的精神亦長存,見出樂觀和曠達,而這種樂觀和曠達又暗與“幽人”數句相承,反映了佛家無生無滅的思想。這種思想可以和作者的《前赤壁賦》相對照。在那篇著名的賦里,作者借“客”之口寫道:“方其(曹操)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又由曹操寫到普遍的人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人們追求永恒不得,是一種永恒的、無法解脫的悲哀,對此,蘇軾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以不變的眼光看待物與我,就能超越具體的悲和喜,與大自然一樣,達到永恒。《法惠寺橫翠閣》的結尾所表達的,也就是這個意思。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一月。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憤怒,讓御史謝景在皇帝跟前說蘇軾的過失。蘇軾于是請求出京任職:熙寧四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寧七年(1077年)秋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豐二年(1079年)四月調往湖州任知州。

      蘇軾簡介

      宋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的詩(156篇)

      猜你喜歡

      送告八從軍

      唐代孟浩然

      男兒一片氣,何必五車書。

      好勇方過我,多才便起予。

      運籌將入幕,養拙就閑居。

      正待功名遂,從君繼兩疏。


      還陜述懷

      唐代李世民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星旂紛電舉,日羽肅天行。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

      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題三十計小象

      清代吳慶坻

      食肉何曾盡虎頭,卅年書劍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黃祖,襆被今猶窘馬周。

      自是汝才難用世,豈真吾相不當侯。

      須知少日拏云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

      宋代陸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試無路空崢嶸。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

      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

      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虜運盡行當平。

      何時夜出五原塞,不聞人語聞鞭聲。


      重贈盧諶

      魏晉劉琨

      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

      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

      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

      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鉤。

      茍能隆二伯,安問黨與讎?

      中夜撫枕嘆,想與數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

      誰云圣達節,知命故不憂。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云浮。

      朱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

      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辀。

      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


      賀新郎·夢冷黃金屋

      宋代蔣捷

      夢冷黃金屋。嘆秦箏、斜鴻陣里,素弦塵撲。化作嬌鶯飛歸去,猶認紗窗舊綠。正過雨、荊桃如菽。此恨難平君知否,似瓊臺、涌起彈棋局。消瘦影,嫌明燭。

      鴛樓碎瀉東西玉。問芳悰、何時再展,翠釵難卜。待把宮眉橫云樣,描上生綃畫幅。怕不是、新來妝束。彩扇紅牙今都在,恨無人、解聽開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沐浴子

      唐代李白

      沐芳莫彈冠,浴蘭莫振衣。

      處世忌太潔,至人貴藏暉。

      滄浪有釣叟,吾與爾同歸。


      綠頭鴨 和馬九皋使君湖上即事

      元代張可久

      別來時。綠箋猶寄相思。自當年、黃州人去,不煩朱粉重施。翠屏寒、秋凝古色,朱奩空、影淡芳姿。蝶抱愁香,鶯吟怨曲,殘紅一片洗胭脂。更誰汲、香泉菊井。寂寞水仙祠。西泠*、苔衣生滿,懶曳筇枝。尚依依、月移疏影,黃昏翠羽□差。問丹砂、石涵墜井,尋古寺、金匾題詩。歲晚江空,童饑鶴瘦,匆匆舍此欲何之。且重和,四時漁唱,象管寫烏絲。仙翁笑、梅花折得,上鬧竿兒。


      又答斌老病愈遣悶二首·其二

      宋代黃庭堅

      風生高竹涼,雨送新荷氣。

      魚游悟世網,鳥語入禪味。

      一揮四百病,智刃有余地。

      病來每厭客,今乃思客至。


      又答斌老病愈遣悶二首·其一

      宋代黃庭堅

      百疴從中來,悟罷本誰病。

      西風將小雨,涼入居士徑。

      苦竹繞蓮塘,自悅魚鳥性。

      紅妝倚翠蓋,不點禪心靜。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 韩国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亚洲黄色在线电影|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古典武侠|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欧洲日韩|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网站2|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苍井空|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