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當盡屏去,萬事付懶惰。”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雖然不擅長書法 但是通曉書法的又沒有人比的過我!
我經常說:假如通曉書法的本意在于追求寄意,即使不經常學習書法也是可以的。
佳人只要容貌靚麗應該容許有皺著眉頭憂愁的時候;璧玉只要色質美好,即使橢圓又有什么妨礙呢?
端正莊重之中混合著流暢華美,堅強有力之中包含著輕盈柔美。
我很喜歡這種風格,卻每每自我調侃,想不到你也是這樣看待我的。
我平常書法創作完成以后就隨手丟棄,卻被他人包裹而去。
形體結構﹑氣勢風格本來就疏放不拘束,筆勢收束卻能進入細微之處。
你的詩也對我的書法大加推舉,話語雖然誠懇,我卻不敢承當。
近來,我又學習射箭,總是憂愁自己臂力不足。
愛好很多終究沒有成就,如果技藝不精湛,即使多幾種技藝又有什么用呢!
什么時候能把這些都拋開,對萬事都懶惰些啊。
我聽說古代的書法原則是:一味駿快不如帶點跛偃。
世俗書法的毛病在于過于驕矜,總想在眾人之中強行出頭。
三國的鍾繇、東漢的張芝早已被人們忘記了,我得這些說法,恐怕已不合時宜了。
注釋
貌妍容有顰:蘇軾書法不計工拙,遭到當時一些士大夫的諷刺,黃庭堅辯道:“此又見其管中窺豹,不識大體。殊不知西子捧心而顰,雖其病處,乃自成妍。”
璧美何妨橢:璧玉只要色質美好,即使形狀上不是很圓又有什么妨礙呢?璧是平圓形中間有孔的玉,橢圓便是有些不圓滿,有缺憾。
體勢:指字畫的形體結構﹑氣勢風格。
結束:指字的筆勢收束。
細麼:細微。麼,細小。
守駿莫如跛:一味駿快不如帶點跛偃,也就是藏巧于拙的意思。駿:迅速。
嵬騀:高大。
鐘張:三國的鐘繇、東漢的張芝,皆為古代書法家。
“何當盡屏去,萬事付懶惰。”鑒賞
賞析
這首詩意在說明書法重在“寓意”,不必死學古人,斤斤計較于“法度”。
蘇軾《石蒼舒醉墨堂》詩:“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游。……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把書法藝術作為寫意、樂心、游息的一種手段,不計工拙,唯在自由揮灑耳。
蘇軾曾自我剖示道:“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這種追求自我精神的遨游,信手遣興,不計工拙,也遭到當時一些士大夫的諷刺,有人說蘇軾的書法多病筆,“作‘戈’多成病,又腕著而筆臥,故左秀而右枯”等等。黃庭堅辯曰:“此又見其管中窺豹,不識大體。殊不知西子捧心而顰,雖其病處,乃自成妍。”
蘇軾提倡“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論書》)。胸中有浩然之氣,便能發之于胸,應之以手,便能聽筆之所至。蘇軾的書藝神而化之,法意互得,無意于佳而自佳,達到自然天成的境界。
蘇軾簡介
宋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的詩(15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