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人 > 宋代詩人 > 張孝祥

      張孝祥簡介

      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 張孝祥的詩文(10篇)張孝祥的名句(4條)

      生平

      少年英偉

      公元1127年,北宋為女真金朝所滅,徽、欽二帝被俘,同年宋高宗趙構在商丘稱帝,建立了南宋政權。在南宋小朝廷與金朝常年對峙的風雨之中,發生了百姓大規模南遷避難的情況。張孝祥之父張祁亦率母領弟避難移居至明州鄞縣(今浙江鄞縣)。1132年,張孝祥出生在鄞縣的方廣寺的僧房中,并在鄞縣生活到十三歲。

      由于孝祥伯父張邵因不肯屈膝金朝而被拘禁在彼,而父張祁僅任小官,張家在鄞縣又無田產,因此較之于陸游,朱熹,張元干等出身書香門第,家境富足的同時代文人境況不同,張孝祥是在貧苦中成長,如王質在《于湖集序》中所云 “故宋中書舍人奮起荒涼寂寞之鄉”。

      公元1144年,張祁舉家返鄉,然而并沒有回故鄉歷陽,而是居于蕪湖,蕪湖位于長江之南,金人威脅較少。蕪湖、于湖二縣名字唐后混淆,因此張孝祥自號“于湖居士”,指代實際是蕪湖,亦足見他對蕪湖這一第二故鄉的深厚感情。

      張孝祥自幼資質過人,被視為天才兒童,《宋史》稱他“讀書一過目不忘”,《宣城張氏信譜傳》說他“幼敏悟,書再閱成誦,文章俊逸,頃刻千言,出人意表”。公元1147年,張孝祥十六歲,通過了鄉試,走出了邁向仕途的第一步。十八歲,孝祥在建康從蔡清宇學,二十二歲時,“再舉冠里選” (張孝伯《張于湖先生集序》)。到二十三歲中狀元前,事跡大致如此。作為一個出身”荒涼寂寞“的年青人,能在同時代文人中脫穎而出,必有不凡之處,歸納起來,一是才華卓絕,如時人對他的評價“天上張公子,少年觀國光”(王十朋),其次也有英邁的性格,“談笑翰墨,如風無蹤”(張拭),“當其得意,詩酒淋漓,醉墨縱橫,思飄月外”(楊萬里)。從這些時人對他的評價中,可見他自少年時代起,便具瀟灑倜儻的氣質,英偉不羈性格。

      高中狀元

      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張孝祥二十三歲,參加廷試。高宗親自將其擢為第一,居秦檜孫秦塤之上,同榜中進士的有范成大,楊萬里,虞允文。此次科舉考試,本來掌握在秦檜手中,因為高宗干預,孝祥才能得中狀元。高中狀元一事,改變了他一生命運。登上政治舞臺不久,孝祥便站在了主戰派一面,一則,他方第不久便上言為岳飛鳴冤,二則,他在朝堂上對秦檜黨羽曹泳提親“不答”,這一對主和派鮮明的反對立場,使得他得罪秦檜一黨。檜指使黨羽誣告其父張祁殺嫂謀反,將祁投入監獄,百般折磨,孝祥因此牽連受難,幸而秦檜不久身死,才結束了這段艱難的時期。

      官場生涯

      1154-1159年的五年中,張孝祥官居臨安,接連異遷,直至升任為中書舍人,為皇帝執筆代言,平步青云之態,難免遭人嫉妒。汪徹一紙彈劾,使其丟官外任。罷官以后,孝祥回蕪湖閑賦兩年半,在此期間,金主完顏亮南下,雖無官職,張孝祥仍舊密切關注戰局變化,并提出抗金計策,致書李顯宗,王權等軍事將領,據陳戰略。他的好友同年進士虞允文(1110-1174)在采石磯大敗金兵,迫使金主完顏亮移師揚州渡江,亮最終被部下叛將所殺,南宋朝廷得到相對的穩定—— 聽聞此事后,孝祥當即作了一首《水調歌頭· 聞采石磯戰勝》,詞中所呼“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表達了他渴望能夠建功立業,做一番事業的心情。采石戰后,他赴建康,謁南宋主戰重臣張浚,席上賦《六州歌頭》詞,慷慨激憤,張浚為之罷席。其愛國拳拳之心可鑒。

      1162年,孝祥復官,知撫州。1163年,孝宗即位,知平江府,時值宋軍遭符離之敗,損失慘重。1164年,張浚推薦孝祥,稱其“可負事任”,升遷為中書舍人,遷直學士院,兼都督府參贊軍事,領建康留守,盡管當時因為軍事失利,朝廷內議和聲大起,張孝祥仍舊堅持自己主戰收復中原的理想,向孝宗奏議。四月,張浚罷黜,八月逝世。十月,孝祥被罷免知建康府。主戰派完全失敗。湯思退指使尹檣彈劾孝祥,孝祥因此第二次在政治生涯上遭到打擊和排斥。雖然被打擊重重,但是在無情政治斗爭中,張孝祥更加堅定了自己主戰的政治主張,認為只要能不懈奮斗,就能成功收復中原,而一味求和茍安,是不可取的。(參加《太平州學記》)

      1165-1166年,孝祥復官靜江府。1167-1168,孝祥知潭州。1168-1169年三月,知荊南,荊湖北路安撫使。1169年三月,孝祥請祠侍親獲準,回鄉退隱,絕意仕途。

      在十幾年的官場生涯中,張孝祥幾番起落,終究沒有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最后黯然離開官場時的心情是抑郁的,但是他為官期間,頗有治才,懷著“惻袒愛民之誠心”,政績卓著。在撫州時他身先士卒,一人單馬與亂兵對峙,干凈利落的平定了兵亂,離開撫州之時,父老夾道相送。在平江時,他懲治大姓奸商,收繳其米倉,第二年饑荒,用收繳的糧食接濟災民;浙東大水,兩次上疏請不催兩浙積欠,由于他的努力,朝廷從其所請,使得萬千災民得以生存。在建康時,孝祥專心治理水患,為民請命,招撫流民,處理妥當,足見其才能與魄力。在潭州時,孝祥關注農事,勤勉公事,善待于民,使得“獄事清靜,庭無留滯”(《敬簡堂記》)。最終在荊州任上,盡管不過短短數月,心境對朝廷的失望而愈發沉郁,孝祥仍舊盡忠職守,加強武備,整修軍塞,筑堤防洪,建倉儲糧,置萬盈倉以儲漕運。而在其第二故鄉蕪湖,張孝祥更是捐出自己的三百畝田地為湖,疏通水源,為蕪湖開通“水澤地脈”——今日鏡湖便可為證。

      縱觀孝祥出守六郡,所至皆有惠政,本著愛民之心,能因地制宜,做出不同的政策,切合百姓的要求,所以每能創出佳績,受到人們的敬重和懷念。

      英年早逝

      1169年三月,孝祥返還蕪湖。七月,得急病而逝。卒年三十八歲。英年早逝,殊讓人為之嘆息。對于其死因,據周密《齊東野語》:以當暑送虞雍公(虞允文),飲蕪湖舟中,中暑卒。

      張孝祥的死是讓人意外的,孝宗有用才不盡的嘆息,他的好友,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張拭更是哀悼,著文以悼之曰:

      嗟呼!如君而止斯耶?其英邁豪特之氣,其復可得耶?其如長江,巨河奔逸洶涌,渺然無際,而獨不見其東匯溟渤之時耶?又如驊騮,綠耳追風絕塵,一日千里,而獨不見其日暮銳駕之所耶?此拭所以痛之深,惜之至,而哭之悲也。

      孝祥死后葬于建康上元縣鐘山之清國寺。今墓存于南京江浦老山。

      愛情婚姻

      正妻時氏

      張孝祥正娶妻子為表妹時氏,時氏當在1159年前卒于臨安,除卻簡短的悼文三則外,《于湖集》中并無一詞、一詩、一文提到時氏,雙方感情應該是平淡的。

      情人李氏

      23歲中狀元時,秦檜黨羽曹泳在朝堂上當眾為女兒向張孝祥提親,孝祥“不答”,當時他的身份是未婚的。但其實,早在十六歲時,他便同一位姓李的女子同居生子,兒子張同之,后來終生至仕。但在當時,李氏一直沒有在張家取得合法地位,族譜中亦沒有將她的名字收錄其中,從1971年偶然發現的張同之的墓志銘上,更附為證。宛敏灝先生認為,孝祥在與時氏結婚前,被迫將李氏與同之送走,李氏入道觀出家,從此二人再未謀面?!队诤~》中本來有幾首意義晦澀的情詞因此得解,其實是張孝祥懷念李氏之作,如《念奴嬌·風帆更起》,《木蘭花慢·送歸云去雁》,《木蘭花慢·紫簫吹散后》,闡述了詞人對失去情人,痛別愛子的哀痛,悔恨與凄涼的心情。李氏究竟身份如何,這段感情因何要到被迫送別妻子,還是不解之謎,唯一可知的是,較之時氏,張孝祥對李氏的感情深厚得多。

      介紹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本蜀之簡州(今四川簡陽市)人,先世移居歷陽烏江(今安徽省和縣),生于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父親張祁,任直秘閣、淮南轉運判官。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紹興二十四年(1154)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為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于上書為岳飛辯冤,為當時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并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任秘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為建康留守。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乾道五年(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是年夏于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歲。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傳世?!度卧~》輯錄其223首詞。

      菩薩蠻·渚蓮紅亂風翻雨

      宋代張孝祥

      渚蓮紅亂風翻雨。雨翻風亂紅蓮渚。深處宿幽禽。禽幽宿處深。

      淡妝秋水鑒。鑒水秋妝淡。明月思人情。情人思月明。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

      宋代張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桿久,缺月掛簾鉤。

      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沈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厥捉杏菟矗湃魸M芳洲。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宋代張孝祥

      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寄聲月姊,借我玉鑒此中看。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涌起白銀闕,危駐紫金山。

      表獨立,飛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厥兹胶翁帲劦廊合尚ξ?,要我欲俱還。揮手從此去,翳鳳更驂鸞。


      木蘭花慢·送歸云去雁

      宋代張孝祥

      送歸云去雁,淡寒采滿溪樓。正佩解湘腰,釵孤楚鬢,鸞鑒分收。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樹織離憂。只有樓前流水,伴人清淚長流。

      霜華夜永逼衾裯,喚誰護衣篝?今粉館重來,芳塵未掃,爭見嬉游!情知悶來殢酒,奈回腸不醉只添愁。脈脈無言竟日,斷魂雙鶩南州。


      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宋代張孝祥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疵跸C,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隱凈山中大雨

      宋代張孝祥

      青嶂度云氣,幽壑舞回風。山神助我奇觀,喚起碧霄龍。電掣金蛇千丈,霆震靈鼉萬疊,洶洶欲崩空。誰瀉銀河水,傾入寶蓮宮。

      坐中客,凌積翠,看奔洪。人間應失匕箸,高處獨從容。洗盡從來塵垢,潤及無邊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開霽,日在五云東。


      木蘭花慢·紫簫吹散後

      宋代張孝祥

      紫簫吹散后,恨燕子、只空樓。念璧月長虧,玉簪中斷,覆水難收。青鸞送碧云句,道霞扃霧鎖不堪憂。情與文梭共織,怨隨宮葉同流。

      人間天上兩悠悠。暗淚灑燈篝。記谷口園林,當時驛舍,夢里曾游。銀屏低聞笑語,但醉時冉冉醒時愁。擬把菱花一半,試尋高價皇州。

      浣溪沙·洞庭

      宋代張孝祥

      行盡瀟湘到洞庭。楚天闊處數峰青。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夜涼船影浸疏星。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人配人种jizz| 水蜜桃亚洲一二三四在线| 亚洲成片观看四虎永久|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在线|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成人亚洲国产va天堂|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 456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国产人成亚洲第一网站在线播放| 性xxxx黑人与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亚洲va中文字幕|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亚洲综合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大香伊人蕉在人依线|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