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簡介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 劉徹的詩文(7篇)劉徹的名句(0條)〕軼事典故
名字軼事
漢武帝幼年曾以彘(彘即豬)為名的說法出于志怪小說《漢武故事》:“景帝亦夢高祖謂已曰:‘王美人得子。’可名為彘。’及生男,因名焉。”
而《史記·孝景本紀》和《漢書·孝景紀第五》已經明確寫明劉徹被立為膠東王前,名字已經是徹了,根本沒有使過彘字。即使是后世的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卷第十六·漢紀八》,也沒有采信《漢武故事》的說法,由此,幼名彘是以訛傳訛。其實,漢代彘徹同音,說漢武帝本名劉彘是同音致訛。
求仙
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到泰山行封禪大禮,聽信一些方士“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的鼓惑,“乃復東至海”,以“望冀遇蓬萊”。所希望見到的“蓬萊”仙山在山東海邊沒有“遇”到,其“并海”(并為沿之意)而“北至碣石”,沿著海邊一直來到有“神岳”盛名的碣石山祭神求仙。漢武帝此行碣石,使碣石山一帶沿海地區的求仙活動在時隔百年之后死灰復燃。而他搞的求仙活動,比秦始皇要熱鬧許多,如召鬼神、煉丹沙、候神等,各種名堂數不勝數,而且動輒就入海求“蓬萊”,指山說封禪。當時,為了迎合他祀神求仙,“于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為此,碣石山一帶又留下不少祀神求仙的各種各樣的建筑。在碣石山南麓,迄今存有漢武帝行宮的遺跡,1958年在修建位于昌黎縣城的西山東坡原二中(昌黎一中)校園操場時,曾出土了大量“千秋萬歲”瓦當和大型漢瓦,其地當為漢武帝來碣石山時駐蹕的行宮所在地。
在碣石山,劉徹也像秦始皇一樣,進行了刻石紀功活動。對此,酈道元的《水經注·濡水》有明確記述:“濡水(灤河)又東南至絫縣碣石山……漢武帝亦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絫縣為昌黎在西漢時的縣名,坐落在昌黎縣城之北的碣石山主峰仙臺頂之所以又名“漢武臺”,當以“漢武帝亦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于此”得稱。“漢武臺”,極可能為碣石山主峰最古的專有名稱。
金屋藏嬌
“金屋藏嬌”典故來自志怪小說《漢武故事》,正史中無此記載。《漢武故事》中寫道:后長主還宮,膠東王數歲,公主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曰:“阿嬌好否?”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長主大悅。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陳皇后,小名阿嬌,原為漢景帝劉啟的外甥女,生得甜美嫵媚、楚楚動人。某日,其母帶她入宮,漢景帝的兒子劉徹(即漢武帝)也在一邊玩耍,便將劉徹抱起問道:“我把阿嬌姐姐嫁給你為妻好嗎?”
阿嬌年歲雖比劉徹大,但劉徹長居深宮,經常與阿嬌嬉戲,見大姐姐皓齒明眸,又擅童玩,于是毫不考慮地回答:“好啊!如果阿嬌姐姐嫁給我,我就蓋一棟黃金屋,把她藏之于內!”景帝聽到,隨口道來:“徹兒小小年紀,已懂得‘金屋藏嬌’!”
評價
總評
漢武帝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是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他的治理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漢書》評敘劉徹“雄才大略”,《謚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國歷史書內,“秦皇漢武”經常互相銜接。他的功業,對中國歷史進程和后來西漢王朝的發展影響深遠。
漢武帝是第一個用“罪己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敢于罪己,置自己過失于天下輿論中心,漢武帝無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錯,也會下“罪己詔”,公開認錯,展示明君姿態。-
封建專制體制下,人才使用有兩大陋習:一是任人唯親,只用自己熟悉親信的人;二是論資排輩,必須按“三十九級臺階”,一級一級往上爬,不能“亂”了規矩。而漢武帝一不會因言廢人:只要有才華,主父偃持不同政見,漢武帝照樣求賢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為有能力,衛青家奴出身,漢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僅如此,漢武帝甚至擯棄正統,容納異類,慧眼發現東方朔,將莊嚴的朝堂變成一個充滿溫情和快樂的休息室,君臣之間宛如玩伴;同時,他不以狎褻而喪失原則,對東方朔的諍言擊節贊嘆,言聽計從。-
他初讀《子虛賦》,即大為傾慕;得見作者司馬相如,如獲至寶,讓他享受與自己同等的寫作待遇。能識人、能容人、能用人。-
歷代評價
班固:“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后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汲黯:“陛下求賢甚勞,未盡其用,輒已殺之。以有限之士,恣無已之誅,臣恐天下賢才將盡,陛下誰與共為治乎?”
曹丕:“孝武帝承累世之遺業,遇中國之殷阜,府庫余金錢,倉廩畜腐粟,因此有意乎滅匈奴而廓清邊境矣。故即位之初,從王恢之畫,設馬邑之謀,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載之間,征匈奴四十馀:舉盛馀,逾廣漢,絕梓嶺,封狼居胥,禪姑幕,梁北河,觀兵瀚海,刈單于之旗,剿閼氏之首,探符離之窟,掃五王之庭。納休屠昆邪之附,獲祭天金人之寶。斬名王以千數,馘酋虜以萬計。既窮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積聚,虜不暇于救死扶傷,疲困于孕重墮殞。元封初,躬秉武節,告以天子自將,懼以兩越之誅,彼時號為威震匈奴矣。”
曹植:“世宗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蠻,恢拓土疆。簡定律歷,辨修舊章。封天禪土,功越百王。”
李世民:“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虞世南:“漢武承六世之業,海內殷富,又有高人之資,故能總攬英雄,駕御豪杰,內興禮樂,外開邊境,制度憲章,煥然可述。方於始皇,則為優矣。至於驕奢暴虐,可以相亞,并功有馀而德不足。”
馬周:“孝武皇帝雖然窮奢極侈,但承文、景遺德,故人心不動。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則天下必不能全。”
司馬貞:“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
司馬光:“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李綱:“茂陵仙客,算真是,天與雄才宏略。獵取天驕馳衛霍,如使鷹鹯驅雀。戰皋蘭,犁庭龍磧,飲至行勛爵。中華疆盛,坐令夷狄衰弱。追想當日巡行,勒兵十萬騎,橫臨邊朔。親總貔貅談笑看,黠虜心驚膽落。寄語單于,兩君相見,何苦逃沙漠。英風如在,卓然千古高著。”
朱熹:“武帝天資高,志向大,足以有為。末年海內虛耗,去秦始皇無幾。輪臺之悔,亦是天資高,方能如此。”
吳裕垂:“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勞民也,蓋欲復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盡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誰之想。于是承累朝之培養,既庶且富,相時而動,戰以為守,攻以為御,匈奴遠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單于稱臣,稽玄而朝,兩漢之生靈,并受其福,廟號‘世宗’,宜哉!”
趙翼:“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孫中山:“秦皇漢武、元世祖、拿破侖,或數百年,數十年而斬,亦可謂有志之士矣。拿破侖興法典,漢武帝紀贊,不言武功,又有千年之志者。”
毛澤東:“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翦伯贊:“用劍猶如用情,用情猶如用兵”。
歷史首創
漢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
漢武帝是第一位在統一的國家制定、頒布太初歷的皇帝,以正月為歲首這一點,一直沿用至今。
漢武帝時期寫出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
漢武帝時期出現了秦統一后中國見于史籍記載的《輿地圖》,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孫賀行御史大夫事……奏輿地圖,請所立國名。
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
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于此。
元朔五年為五經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復其身;地方郡國可按一定條件選送一些人,可受業如弟子。經考試,能通一藝以上,可用作官吏。
漢武帝在獨尊儒術時,又“悉延(引)百端之學”,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為統治思想的同時,又兼用百家的格局。
元封二年(公元前年),漢武帝親臨現場督察堵塞黃河瓠子決口。
漢武帝時推廣耬車(土法播種機)下種,此后這一方法在中國用了兩千多年。
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這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漢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年)令細君公主嫁烏孫和親。
在輪臺、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
漢武帝時用井渠法作龍首渠,后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并進而入波斯等地。
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漢武帝外施仁義,實行德治;同時又重視法治,用嚴刑峻法治理國家。
元封五年(公元前年),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為加強皇權,改革丞相制度,設立中朝(內朝)。
元鼎二年(公元前年)禁郡國鑄錢,專令國家所屬上林三官鑄錢,非三官錢不得流通,郡國以前所鑄錢皆廢銷。
漢武帝通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為此又在今內蒙筑受降城。
李廣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于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于漢。至此,西邊直達里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
漢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島置儋耳郡、珠崖郡,統治了今天的海南島與南海諸島的地區。
華曄曄
華曄曄,固靈根。
神之斿,過天門,車千乘,敦昆侖。
神之出,排玉房,周流雜,拔蘭堂。
神之行,旌容容,騎沓沓,般縱縱。
神之徠,泛翊翊,甘露降,慶云集。
神之揄,臨壇宇,九疑賓,夔龍舞。
神安坐,翔吉時,共翊翊,合所思。
神嘉虞,申貳觴,福滂洋,邁延長。
沛施佑,汾之阿,揚金光,橫泰河,莽若云,增陽波。
遍臚歡,騰天歌。
李夫人賦
美連娟以修嫭兮,命樔絕而不長。飾新官以延貯兮,泯不歸乎故鄉。慘郁郁其蕪穢兮,隱處幽而懷傷。釋輿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陽。秋氣憯以凄淚兮,桂枝落而銷亡。神煢煢以遙思兮,精浮游而出畺。托沈陰以壙久兮,惜蕃華之未央。念窮極之不還兮,惟幼眇之相羊。函荾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章。的容與以猗靡兮,縹飄姚虖愈莊。燕淫衍而撫楹兮,連流視而娥揚。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歡接狎以離別兮,宵寤夢之芒芒。忽遷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飛揚。何靈魄之紛紛兮,哀裴回以躊躇。勢路日以遠兮,遂荒忽而辭去。超兮西征,屑兮不見。寖淫敞,寂兮無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亂曰:佳俠函光,隕朱榮兮。嫉妒闟茸,將安程兮。方時隆盛,年夭傷兮。弟子增欷,洿沫悵兮。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虛應,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嘆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仁者不誓,豈約親兮?既往不來,申以信兮。去彼昭昭,就冥冥兮。既不新宮,不復故庭兮。嗚呼哀哉,想魂靈兮!
天馬二首·其二
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
天馬徠,出泉水,虎脊兩,化若鬼。
天馬徠,歷無草,徑千里,循東道。
天馬徠,執徐時,將搖舉,誰與期?
天馬徠,開遠門,竦予身,逝昆侖。
天馬徠,龍之媒,游閶闔,觀玉臺。
天地
天地并況,惟予有慕,爰熙紫壇,思求厥路。
恭承禋祀,缊豫為紛,黼繡周張,承神至尊。
千童羅舞成八溢,合好效歡虞泰一。
九歌畢奏斐然殊,鳴琴竽瑟會軒朱。
璆磬金鼓,靈其有喜,百官濟濟,各敬厥事。
盛牲實俎進聞膏,神奄留,臨須搖。
長麗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況皇章。
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清。
發梁揚羽申以商,造茲新音永久長。
聲氣遠條鳳鳥翔,神夕奄虞蓋孔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