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 袁枚的詩文(18篇)袁枚的名句(0條)〕文學成就
文風簡介
袁枚的古體詩長期以來更是受到忽略。實際上,古體詩創作集中體現了袁枚詩歌的天才特色,激情澎湃,縱橫恣肆,充滿生命力和創造性,呈現出不同于近體詩創作的美學特征,是我們全面認識袁枚詩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袁枚是清代中葉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詩人,居“乾隆三大家”之首,執詩壇牛耳近50年。他在考據成風的乾嘉時期,在重經學、重學問的詩壇上,以充滿創造精神、洋溢著天才之氣的詩作,獨樹一幟,非同凡響。
文學著作
袁枚著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16卷及《補遺》10卷;《新齊諧》24卷及《續新齊諧》10卷;散文 ,尺牘等30余種。
袁枚之妹袁機亦甚具學識,《如皋縣志》、《杭州府志》、《清史稿·列女傳》皆有傳。袁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袁枚八年后寫成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摯,流傳久遠,古文論者將其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袁枚收錄了許多鬼怪故事,以簡潔明了的筆法,寫成筆記小說《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袁枚也是一位美食家,寫有著名的《隨園食單》,是清朝一部系統地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該書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江蘇古籍出版社已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
其中《小倉山房集》中的《黃生借書說》收錄到上教版初二語文第一學期(第22課)
文學主張
袁枚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追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相結合,創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發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后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家”。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并重,認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二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系是雙峰并峙,兩水分流。詩歌清新雋永,流轉自如。寫景詩飄逸玲。其中,和他的詩歌主張與風格相似的詩人還有鄭燮、趙翼、張問陶和黃景仁。朱庭珍評述袁枚:“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靈為宗,專法香山、誠齋之病,誤以鄙俚淺滑為自然,尖酸佻巧為聰明,諧謔游戲為風趣,粗惡頹放為豪雄,輕薄卑靡為天真,淫穢浪蕩為艷情,倡魔道妖言,以潰詩教之防。”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沖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華。
觀點主張
袁枚一生,歷任溧水、沭陽、江浦、江寧知縣,除了贏得賢明政聲之外,留下的文學著作也很多,有《小倉房詩文集》、 《隨園詩話》、《隨園隨筆》和筆記小說《子不語》等?!峨S園詩話》是他的代表作,有獨特的文學見解。他提出“性靈說”,對儒家詩教提出異議。部分詩篇對漢儒和程朱理學發難,并宣稱“《六經》盡糟粕”。他主張直抒胸臆,詞貴自然,反對泥古不化,強調自創精神,這在我國文學史上是具有進步意義的。袁枚論詩主張抒寫性情,繼明公安派之后揭橥“性靈說”。這種文學論調與當時的吳敬梓、曹雪芹、鄭燮、張問陶等人的進步文學思潮、哲學思潮、史學思潮相互對應著。他認為詩必須有詩人不失赤子之心的“真我”,反對儒家傳統詩論,認為艷詩可作。他的詩論為清代詩壇帶來一股清新之風,對掃除擬古之作有積極作用。其詩多抒發個人的閑情逸致或嘆古諷今,往往隨性而發,富于情趣與意境,追求明白曉暢、清新靈巧的藝術風格。散文思想穎銳,部分作品直接揭露現實黑暗與官場腐敗。抒情作品則情感真摯,富于感染力,具有清新自然,文筆生動的特點。 他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肌理派是“玲。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沖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會內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滑。
價值貢獻
袁枚是個重視生活情趣的人,他愛金陵靈秀之氣,在他任江寧縣令時,在江寧小倉山下以三百金購得隨園。隨園舊為織造園(即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當時「園傾且頹,……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够膹U已久,袁枚購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挂虼朔Q為「隨園」。他在《雜興詩》描寫隨園景致:「造屋不嫌小,開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魚長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愛荷花,未敢張網羅?!谷绱嗽娗楫嬕猓钊讼胪?,也難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聲色,不復作出仕之念。隨園四面無墻,每逢佳日,游人如織,袁枚亦任其往來,不加管制,更在門聯上寫道:「放鶴去尋山鳥客,任人來看四時花?!?/p>
袁枚手植藤
袁枚以文學為終身事業,是清代的文學家,性靈派創作理論的提倡者。性靈即性情也。他以為「詩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無詩。」又說:「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他認為詩歌是內心的聲音,是性情的真實流露。文章以駢體最為擅長,頗得六朝體格,享文章之盛名數十年。其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討厭矯情,卻極重情義,其友沈鳳司死后,因無后嗣,袁枚每年為他祭墳,三十年未曾間斷,對友人的情義深重,令人感動。
袁枚致力為文,著述頗豐,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隨園隨筆》《隨園食單》……。其中《隨園食單》是一部有系統的論述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著作,全書分須知單、戒單、海鮮單、雜素菜單、點心單、飯粥單……茶酒單等十四個方面。在須知單中他開宗明義地說:“學問之道,先知而后行,飲食亦然,作須知單?!贝似勺鳛轱嬍惩▌t,而戒單云:“為政者興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飲食之弊,則思過半矣,作戒單?!贝似门c須知單互為表里。
評價
“通天老狐,醉輒露尾”,這是洪亮吉在《北江詩話》中對袁枚的評價。
紀念場所
袁枚墓
袁枚死后即葬于隨園。其墓位于小倉山南嶺隨家倉的百步倉上,原為省級文件保護單位。墓原有石牌坊,上刻“清故袁隨園先生墓道”九字,并樹“皇清誥授奉政大夫顯考袁簡齋之墓”石碑一塊,碑文為古文家姚鼐所撰?!笆陝觼y”中均被全部毀壞。1974年3月,因建五臺山體育館,經批準,由南京市文件保管委員會對該墓進行了清理。3月18日開始,歷時3天,共清理墓葬三座。皆為磚室,長2.5米左右,其寬度僅容木棺一具,除葬袁枚本人以外,其余兩座均為女墓,當屬袁枚妻、妾。隨葬物有金簪3枚,金耳環2副,玉帶片20塊。以及玉管、銅鏡、瓷罐等。
袁枚故居
隨園,位于南京清涼山東,小倉山麓,乃清學者袁枚故居。
峽江寺飛泉亭記
余年來觀瀑屢矣,至峽江寺而意難決舍,則飛泉一亭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悅,其體不適,勢不能久留。天臺之瀑,離寺百步,雁宕瀑旁無寺。他若匡廬,若羅浮,若青田之石門,瀑未嘗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從容以觀,如傾蓋交,雖歡易別。
惟粵東峽山,高不過里許,而磴級紆曲,古松張覆,驕陽不炙。過石橋,有三奇樹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結為一。凡樹皆根合而枝分,此獨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飛瀑雷震,從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飛泉亭也??v橫丈馀,八窗明凈,閉窗瀑聞,開窗瀑至。人可坐可臥,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筆研,可瀹茗置飲,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取九天銀河,置幾席間作玩。當時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與之對枰。于是水聲、棋聲、松聲、鳥聲,參錯并奏。頃之,又有曳杖聲從云中來者,則老僧懷遠抱詩集尺許,來索余序。于是吟詠之聲又復大作。天籟人籟,合同而化。不圖觀瀑之娛,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帶玉堂。正對南山,云樹蓊郁,中隔長江,風帆往來,妙無一人肯泊岸來此寺者。僧告余曰:“峽江寺俗名飛來寺?!庇嘈υ唬骸八潞文茱w?惟他日余之魂夢或飛來耳!”僧曰:“無征不信。公愛之,何不記之!”余曰:“諾?!币阉焓鰯敌?,一以自存,一以與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