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簡介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 盧照鄰的詩文(5篇)盧照鄰的名句(4條)〕軼事典故
盧照鄰小的時候非常聰明,獲得賞識,獲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風疾”(可能是小兒麻痹癥或痳瘋病),因此不得不退職。
孫思邈曾悉心為盧照鄰調治風疾,照鄰問曰:“高醫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居,和為雨,怒為風,凝為雨霜,張為虹霓,天常數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覺一寐,吐納往來,流為榮衛,章為氣色,發為音聲,人常數也。陽用其形,陰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雖然他還試圖做門客,但后來他的病越來越嚴重,雙腳萎縮,一只手也殘廢了。他買了幾十畝地來養老,但終因疾病的痛苦,決定與親屬道別,投潁水自殺。由于盧照鄰投江自盡的同一年,他的師父孫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認為,盧照鄰是為了追隨他的師傅而去的。
生平
盧照鄰,唐初詩人。字升之,號幽憂子,“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的具體生卒年,史無明載。后人只能據其詩作及聯系相關事件等,推測其生卒時間:《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載:“約635-約689年,一說約636-695年后”;《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稱:“634-686年,一說635-689年”;《唐詩匯評》則記:“約630-約680年后”。都各有說法。
盧照鄰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讀詩書,曾師從曹憲、王義方受小學及經史,博學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為鄧王李裕府典簽(據張鷟《朝野僉載》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經對別人說:“此吾之相如(司馬相如)也。”即是將盧照鄰視為西漢文學大家司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淵的第十七子,是當時皇帝李治的叔父,藏書甚豐,盧照鄰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簽掌書冊簿疏,類似于文書工作),得以博覽群書,獲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龍朔末)初,盧照鄰調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說,盧照鄰任益州新都渭時間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總章二年)底,盧照鄰二考秩滿去官。
盧照鄰離開蜀地后,寓居洛陽。曾被橫禍下獄,因友人救護得免。后染風疾,居長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時間一說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后轉少室山中之東龍門山,又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十畝,疏鑿潁水,環繞住宅,預筑墳墓,偃臥其中。他“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后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書》本傳)。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長期病痛的折磨,盧照鄰最后自投潁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無梁鎮龍門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盧照鄰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長安古意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百尺 一作:百丈)
游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
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云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
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
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
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
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
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
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
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
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
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惟見 一作:唯見)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