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簡介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書畫家。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沈周的詩文(6篇)沈周的名句(0條)〕書畫作品
沈周的代表作品現在多藏于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要的有《仿董巨山水圖》軸(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滄州趣圖》卷、《卒夷圖》、《墨菜圖》(這兩幅原為冊頁,后合裝成卷)、《臥游圖》等。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幾幅沈周精品,其中有《東莊圖》、《牡丹》軸,此畫作于 1506年,當時沈周已81歲。遼寧博物館藏有兩幅沈周的杰作,一幅是《盆菊幽賞圖》卷,畫面中樹石茅亭,亭中飲酒賞菊者三人,意態優閑,布勢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煙江疊嶂圖》卷,作于正德二年(1507年),筆墨之運用,隨心所欲,滿紙煙戀,誠屬沈周82歲晚年杰作。此外,臺灣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幅沈周極有名的《廬山高圖》軸。
沈周早年多畫小畫,40歲以后才畫大幅繪畫作品,中年畫法嚴謹,用筆沉著,晚年筆墨豪放,氣勢雄強。 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沈周的代表作品現在很多收藏在中國各大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重要的作品有:《仿董巨山水圖》軸、《滄州趣圖》卷、《卒夷圖》、《墨菜圖》、《臥游圖》等。中國南京博物院也收藏有幾幅沈周精品,其中有《東莊圖》、《牡丹》軸。遼寧博物館藏有兩幅沈周的杰作,一幅是《盆菊幽賞圖》卷,另一幅是《煙江疊嶂圖》卷,它們創作于明代正德二年(1507年),筆墨的運用隨心所欲,是沈周82歲晚年杰作。
藝術特色
沈家世代隱居吳門,居蘇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區陽澄湖鎮。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親沈恒吉,又是杜瓊的學生,書畫乃家學淵源。父親、伯父都以詩文書畫聞名鄉里。沈周一生家居讀書,吟詩作畫,優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視惡濁的政治現實,一生未應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他學識淵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廣,極受眾望,平時平和近人,要書求畫者“屨滿戶外”,“販夫牧豎”向他求畫,從不拒絕。甚至有人作他的贗品,求為題款,他也欣然應允。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圖其楹廡,搜羅畫家,沈周亦在其中,隸往攝之,沈周曰:“毋驚老母,旦夕往畫不敢后”客人頗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賤先生于此?渴貴游可勿往。”沈周答曰:“往役義也,豈有賤哉?謁而求免,乃賤耳。”沈周的書畫流傳很廣,真偽混雜,較難分辨。文征明因此稱他為飄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沈周在元明以來文人畫領域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他書法師黃庭堅,繪畫造詣尤深,兼工山水、花鳥,也能畫人物,以山水和花鳥成就突出。 在繪畫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后來博取眾長,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繼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的水墨淺絳體系。又參以南宋李、劉、馬、夏勁健的筆墨,融會貫通,剛柔并用,形成粗筆水墨的新風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歲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畫法嚴謹細秀,用筆沉著勁練,以骨力勝,晚歲筆墨粗簡豪放,氣勢雄強。 沈周的繪畫,技藝全面,功力渾樸,在師法宋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創造,發展了文人水墨寫意山水、花鳥畫的表現技法,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
慶樂園
太師本是椒房親,竊弄何憂天子嗔。喜把貳卿酬佞客,怒張一網打宗臣。
臺喉給舌不敢劾,桃李無言盡門客。珠翠夫人雜內嬪,煙花甲第齊宮掖。
轉服豪華一夢驚,葡萄零落犬無聲。也知竿首甘心死,得與朝廷謝北兵。
汎月辭
川之迥兮澹無風,月初出兮露橫空。汎樓船兮川上弄,明月兮川中鼓蘭。
槳兮揚彼素波光,出沒兮復見星河。清歌激兮觴屢進,夜未央兮歡樂多。
歡樂多兮百憂釋,百憂釋兮除疢疾。除疢疾兮安吾親,忘歲年兮游無極。
聽蕉記
夫蕉者,葉大而虛,承雨有聲。雨之疾徐、疏密,響應不忒。然蕉何嘗有聲,聲假雨也。雨不集,則蕉亦默默靜植;蕉不虛,雨亦不能使為之聲。蕉雨固相能也。蕉,靜也;雨,動也,動靜戛摩而成聲,聲與耳又能相入也。迨若匝匝??,剝剝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諷堂,如漁鳴榔,如珠傾,如馬驤,得而象之,又屬聽者之妙也。長洲胡日之種蕉于庭,以伺雨,號“聽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動靜之機者歟?
周較書宗道主吾塾自吾弟以及吾兒去就十余年因竹請題寓情有詠
一別清風又十霜,重來三徑未全荒。
此君已覺垂垂老,稚子今看稍稍長。
書簡漫消新歲月,漁竿不厭舊滄浪。
試呼濁酒歌淇澳,昨夜疏簾雨正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