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敦復
晏敦復(1120-1191,一作1071-1141、一作1075-1145)字景初。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南宋詩人、正直大臣。官至吏部尚書兼江淮等路經制使。敦復才思敏捷,詩文多已散佚,僅《宋詩紀事》存詩1首,《歷代名臣奏議》存奏議2篇。《宋史》卷三八一有傳。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吳承恩
(1500—1582)明小說家。山陽人,字汝忠,號射陽山人。科舉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后任浙江長興縣丞。恥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歸,專意著述。自幼喜讀野言稗史、志怪小說,善諧謔,晚年作《西游記》,敘述唐高僧玄奘取經故事。另有《射陽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啟功
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鑒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徐有貞
徐有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號天全,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進士,授翰林編修。因謀劃英宗復位,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后誣告殺害于謙、王文等,獨攬大權。因與石亨、曹吉祥相惡,出任廣東參政。后為石亨等誣陷,詔徙金齒(今云南保山)為民。亨敗,得放歸。成化初,復官無望,遂浪跡山水間。書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勁不凡,撰有《武功集》。
趙長卿
趙長卿號仙源居士。江西南豐人。宋代著名詞人。 宋宗室,居南豐。生平事跡不詳,曾赴漕試,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從作品中可知他少時孤潔,厭惡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辭帝京,縱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隱居,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鄉鄰,常作詞呈鄉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庫提要》云:“長卿恬于仕進,觴詠自娛,隨意成吟,多得淡遠蕭疏之致。”
薛媛
薛媛,晚唐濠梁(今安徽鳳陽)南楚材之妻。楚材離家遠游。潁(今河南許昌)地長官愛楚材風采,欲以女嫁之。楚材為仕途欲允婚,不顧夫妻情義命仆從回濠梁取琴書等物,表示不再歸家。隨后又施放煙霧彈,云“不親名宦,唯務云虛”,要到青城求道,上衡山訪僧。“善書畫,妙屬文”的薛媛,覺察丈夫意向,對鏡自畫肖像,并為寫真詩而寄懷。楚材讀后內心愧疚,終與妻子團聚。時人嘲之曰:“當時婦棄夫,今日夫棄婦;若不逞丹青,空房應獨守”。該詩《泗虹合志》中有記載,證明其人其事的真實。
謝翱
(1249—1295)建寧浦城人,字皋羽,一字皋父,號宋累,又號晞發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開府延平,率鄉兵數百人投之,任咨議參軍。及天祥兵敗,脫身潛伏民間,避地浙東。嘗過嚴陵,登釣臺,祭奠天祥,有《西臺慟哭記》傳世。后至浦江,與方鳳、吳思齊等結月泉吟社。卒,友人方鳳、吳思齊等從其初志葬于釣臺南。有《晞發集》,編有《天地間集》、《浦陽先民傳》等。
史萬歲
(?—600)京兆杜陵人。少英武,擅騎射,習兵書,精占候。以父蔭襲太平縣公。入隋,爾朱績以謀反誅,牽涉萬歲,坐除名,配敦煌為戍卒。竇榮擊突厥,萬歲請效命,馳斬突厥將,突厥大驚引去,由是顯名。文帝開皇末,突厥達頭可汗犯塞,萬歲從討,敵聞其名,懼而引去,萬歲追擊,大破之。后楊素忌其功,譖之,被殺。時人莫不惜之。
賈充
賈充(217年—282年),字公閭,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東北)人,三國曹魏末期至西晉初期重臣,曹魏豫州刺史賈逵之子。西晉王朝的開國元勛。賈充曾參與鎮壓淮南二叛和弒殺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馬氏信任。晉朝建立后,轉任車騎將軍、散騎常侍、尚書仆射,后升任司空、太尉等要職。更封魯郡公。咸寧末,為使持節、假黃鉞、大都督征討吳國。吳國平定后,增邑八千戶。太康三年(282年),賈充去世。西晉朝廷追贈他為太宰,禮官議謚曰荒,司馬炎不采納,改謚為武。有集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