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簡介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散文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淹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為建安吳興縣令。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并任為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受重用。
〔? 江淹的詩文(9篇)江淹的名句(0條)〕成語典故
夢筆生花
江淹在被權貴貶黜到浦城當縣令時,相傳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夢中,見神人授他一支閃著五彩的神筆,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當時人稱為“夢筆生花”。
江郎才盡
中年以后,江淹官運亨通,官運的高峰卻造就了他創作上的低潮,富貴安逸的環境,使他才思減退,到齊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傳世之作,故有“江郎才盡”之說。據《詩品》,傳說他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文學家),他對江淹說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筆留在你處已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從懷中取出,還給了那人。其后他寫的文章就日見失色。時人謂之才盡,于是便有“江郎才盡”一說?!赌鲜贰分谐擞涊d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文通殘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華。典出《南史·江淹傳》。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苯桶褞壮邭堝\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苯偷奈牟艔拇舜蟛蝗缜?。
文學貢獻
江淹突出的文學成就表現在他的辭賦方面,他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并稱。南朝辭賦發展到“江、鮑”,達到了一個高峰。江淹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可說是南朝辭賦的佳作。
江淹又是南朝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最為知名的當數他在獄中寫給建平王劉景素的《詣建平王書》,文章辭氣激揚,不卑不亢,真情實感流注于字里行間。劉景素看了江淹的這篇上書后,深受感動,立即釋放了他。另外,江淹的《報袁叔明書》、《與交友論隱書》等,均為當時名篇。 江淹的詩作成就雖不及他的辭賦和駢文,但也不乏優秀之作,其特點是意趣深遠,在齊梁諸家中尤為突出。善于擬古是江淹詩歌方面的突出特色,面貌酷似,幾可亂真。
南朝文學批評家鐘嶸在《詩品》中就說江淹“善于摹擬”。江淹努力學習古人的作品,確使他擺脫了一些綺麗之風,寫出了不少在流麗中帶有峭拔蒼勁之氣的詩篇。在江淹詩歌中,有一部分為樂府歌辭。江淹的樂府歌辭在南朝中雖不能技壓群雄,也算得是上乘之作。
秋至懷歸詩
帳然集漢北,還望岨山田。
沄沄百重壑,參差萬里山。
楚關帶秦隴,荊云冠吳煙。
草色斂窮水,木葉變長川。
秋至帝子降,客人傷嬋娟。
試訪淮海使,歸路成數千。
蓬驅未止極,旌心徒自懸。
若華想無慰,憂至定傷年。
游黃檗山
長望竟何極,閩云連越邊。
南州饒奇怪,赤縣多靈仙。
金峰各虧日,銅石共臨天。
陽岫照鸞采,陰溪噴龍泉。
殘杌千代木,廧崒萬古煙。
禽鳴丹壁上,猿嘯青崖間。
秦皇慕隱淪,漢武愿長年。
皆負雄豪威,棄劍為名山。
況我葵藿志,松木橫眼前。
所若同遠好,臨風載悠然。
劉太尉琨傷亂
皇晉遘陽九,天下橫氛霧。
秦趙值薄蝕,幽并逢虎據。
伊余荷寵靈,感激狥馳騖。
雖無六奇術,冀與張韓遇。
寧戚扣角歌,桓公遭乃舉。
荀息冒險難,實以忠貞故。
空令日月逝,愧無古人度。
飲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千里何蕭條,白日隱寒樹。
投袂既憤懣,撫枕懷百慮。
功名惜未立,玄發已改素。
時哉茍有會,治亂惟冥數。
恨賦
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人生到此,天道寧論?于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削平天下,同文共規,華山為城,紫淵為池。雄圖既溢,武力未畢。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斷,宮車晚出。
若乃趙王既虜,遷于房陵。薄暮心動,昧旦神興。別艷姬與美女,喪金輿及玉乘。置酒欲飲,悲來填膺。千秋萬歲,為怨難勝。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劍擊柱,吊影慚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門。裂帛系書,誓還漢恩。朝露溘至,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搖風忽起,白日西匿。隴雁少飛,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
至乃敬通見抵,罷歸田里。閉關卻掃,塞門不仕。左對孺人,顧弄稚子。脫略公卿,跌宕文史。 赍志沒地,長懷無已。
及夫中散下獄,神氣激揚。濁醪夕引,素琴晨張。秋日蕭索,浮云無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遷客海上,流戍隴陰,此人但聞悲風汩起,血下沾衿。亦復含酸茹嘆,銷落湮沉。
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綺羅畢兮池館盡,琴瑟滅兮丘壟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