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人 > 近現代詩人 > 陳衡恪

      陳衡恪簡介

      陳衡恪

      陳衡恪(1876.3.12—1923.9.17),又名陳師曾,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陳師曾出身書生門第,祖父是湖南巡撫陳寶箴,父親是著名詩人陳三立。1902年東渡日本留學,1909年回國,任江西教育司長。從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南通張謇之邀,至通州師范學校任教,專授博物課程。1913年又赴長沙第一師范任課,后至北京任編審員之職。先后兼任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美術專門學校教授。1923年9月為奔母喪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終年僅47歲。

      ? 陳衡恪的詩文(1篇)陳衡恪的名句(0條)

      人物生平

      1876年(清光緒二年 丙子)1歲,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鳳凰縣。乳名師曾,名衡恪,后以字行,號朽道人,又號槐堂。祖父陳寶箴,清末維新派著名人物,官至兵部侍郎,湖南巡撫。父陳三立,字伯嚴,號散原。清進士,官至吏部主事,著名詩人。

      1880年(清光緒六年 庚辰)5歲

      祖父陳寶箴遷官,全家由湖南長沙遷至河南河北道。生母羅氏病逝。

      1883年(清光緒九年 癸未)8歲

      全家隨陳寶箴遷官至杭州。

      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 丙戌)11歲

      陳寶箴罷官,全家復居長沙。隨尹和伯(金陽)入門學畫。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 甲午)19歲

      陳寶箴任湖北布政使,遷居武昌。從周大烈、范仲霖習詩文、法書。冬,與范肯堂之女成親。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 乙未)20歲

      長子封可生。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 戊戌)23歲

      戊戌變法失敗,陳寶箴、陳三立被革職。陳三立攜家定居南京。陳師曾考取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

      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 辛丑)26歲

      轉至上海法國教會學校學習外語。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 壬寅)27歲

      與二弟寅恪同赴日本留學,先在東京弘文學院,后入高等師范學校學習博物學。

      1910年(清宣統二年 庚戌)35歲

      歸國。先就職于江西教育廳,不久轉赴江蘇南通師范學校任教。從吳昌碩學畫。

      1912年(民國元年 壬子)37歲

      翻譯《歐西畫界最近之狀況》。

      1913年(民國二年 癸丑)38歲

      應聘于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學校。同年秋赴北京任教育部編審,兼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及北京女子師范學校博物教員。

      1916年(民國五年 丙辰)41歲

      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手工圖畫專修科國畫教員。

      1917年(民國六年 丁巳)42歲

      結識齊白石。

      1918年(民國七年 戊午)43歲

      應聘為北大畫法研究會中國畫導師。

      1919年(民國八年 己未)44歲

      在北京的多所美術專門學校任國畫教授。

      1920年(民國九年 庚申)45歲

      與周肇祥等發(fā)起“中國畫學研究會”。在《繪畫雜志》發(fā)表《清代山水畫之派別》、《清代花卉畫之派別》、《中國人物畫之變遷》等文。《陳朽畫冊》出版。

      1921年(民國十年 辛酉)46歲

      發(fā)表《文人畫之價值》。《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出版。

      1922年(民國十一年 壬戌)47歲

      應日本畫家之邀赴日參加中日繪畫聯合展覽會。

      1923年(民國十二年 癸亥)48歲

      9月17日,病逝于南京。

      主要成就

      繪畫藝術

      陳師曾畢生致力于中國傳統繪畫的創(chuàng)作,留學日本的經歷則使其對西洋繪畫有相當的接觸和研究,他曾畫過少量的西畫作品,因此在對事物的觀察以及繪畫技法的運用上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由此形成了個人的藝術風格。他的繪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風俗等皆有涉及。

      篆刻藝術

      清末民國初年時,金石文字學盛興,篆刻也隨之發(fā)展,至吳昌碩、齊白石而達到頂峰。篆刻將中華文字的結構之美、書寫之美、布局之美融為一體。篆刻家多是文學書畫等多方面修養(yǎng)并蓄的文藝家。陳師曾的篆刻早期受蔣仁、黃易、奚岡等浙派影響,后得益于趙之謙、吳昌碩等近代篆刻名家,又從漢銅、鼎彝、磚瓦、陶文等古文字中廣泛汲取營養(yǎng),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吳昌碩又名吳倉碩,陳師曾的齋號之一就是“染倉室”,表明了他與吳昌碩在藝術上的淵源,其印譜即稱《染倉室印存》。與繪畫一樣,陳師曾的篆刻亦學吳,但又不全然類吳,他的篆刻筆姿剛健婀娜,拙中見巧,出奇造意,于古樸中富靈秀之氣。

      美術史研究

      陳師曾不僅是一位畫家,更是一位美術史家和美術教育家,他在繪畫創(chuàng)作的同時還在美術史研究和美術教育領域取得了不斐的成就。

      《中國繪畫史》

      陳師曾在藝校講授中國繪畫史,他的授課講義在他去世后刊印出版,成為近代出版的中國繪畫史的開山之作。全書共分三編:第一編上古史,分六章,敘述三代至隋的繪畫;第二編中古史,分四章,敘述唐至元的繪畫;第三編近世史,分兩章,敘述明清兩代繪畫。全書約4萬字,梳理歷代畫史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以及重要的畫派、畫家等,內容提綱挈領,文字簡明扼要,是一本極好的美術史普及讀物。他還撰寫了大量有關畫史的專題論文,如:《中國人物畫之變遷》、《清代山水畫之派別》、《清代花卉畫之派別》等。

      《中國繪畫史》 濟南翰墨緣出版 1925年

      《中國繪畫史》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年

      《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東方雜志》 第18卷第17號 1920年9月

      《清代山水畫之派別》 《繪學雜志》 1920年6月

      《清代花卉畫之派別》 《繪學雜志》 1920年6月

      《中國畫是進步的》

      在繪畫理論方面,陳師曾針對當時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藝術、全盤否定中國傳統繪畫的論調寫了《中國畫是進步的》一文,引證大量歷史事實,有論有據地擺明了自己的觀點——中國畫是進步的。該文體現出陳師曾實事求是和勇于堅持自我的學術態(tài)度。陳師曾又根據自己對繪畫起源的研究和習畫并教畫的經驗寫成《繪畫源于實用說》和《對于普通教授繪畫科的意見》兩文,對藝術教育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

      《中國畫是進步的》 《繪學雜志》第三期 1921年6月

      《繪畫源于實用說》 《繪學雜志》 1920年6月

      《對于普通教授繪畫科的意見》 《繪學雜志》 1920年6月

      《文人畫之價值》

      陳師曾最有影響的文章應屬《文人畫之價值》。對于何為“文人畫”,陳師曾在文中寫道:“即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工夫,必須于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對文人畫的特點,他如此分析:“文人畫首貴精神,不貴形式,故形式有所欠缺而精神優(yōu)美者,仍不失為文人畫。文人畫中固亦有丑怪荒率者,所謂寧樸毋華,寧拙毋巧,寧丑怪毋妖好,寧荒率毋工整;純任天真,不假修飾,正足以發(fā)揮個性,振起獨立之精神,力矯軟美取姿,涂脂抹粉之態(tài),以保其可遠觀不可近玩之品格。”陳師曾最后歸結文人畫的四要素,一為人品,二為學問,三為才情,四為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蓋藝術之為物,以人感人,以精神相應者也。有此感想,有此精神,然后能感人而能自感也。”這篇文章不僅表達了陳師曾對文人畫的理解和評價,同時也體現了陳師曾自身所追求的藝術理想。

      《文人畫之價值》 《繪學雜志》第二期 1921年1月

      《文人畫之價值》 《中國文人畫之研究》 上海中華書局 1922年

      《文人畫之價值》 《美術論集》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6年

      題春綺遺像

      清代陳衡恪

      人亡有此忽驚喜, 兀兀對之呼不起。

      嗟余只影系人間, 如何同生不同死?

      同死焉能兩相見, 一雙白骨荒山里。

      及我生時懸我睛, 朝朝伴我摩書史。

      漆棺幽閟是何物? 心藏形貌差堪擬。

      去年歡笑已成塵, 今日夢魂生淚泚。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日本亚洲视频在线 |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91亚洲性爱在线视频|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国产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人成www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亚洲AV午夜成人影院老师机影院| 亚洲色图黄色小说| 四虎必出精品亚洲高清|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老年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