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簡介

李治(1192—1279),字仁卿,號敬齋。真定欒城(今屬河北)人。金末正大進士,辟知鈞州(今河南禹縣一帶)。金哀宗開興元年(1232),蒙古軍來攻,城潰,乃微服北渡,流落忻、崞間。忽必烈在藩邸,聞其賢,遣使召至,問天下當如何治之,頗嘉納其言。晚家元氏,學徒益眾。忽必烈即位,復聘之,欲處以清要之職。辭以老病,懇請還山。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再以學士召,就職期月,復辭去。卒于家。學優才贍,為人所稱。有《敬齋文集》等。存詞五首,附見于元好問《遺山樂府》。
〔? 李治的詩文(2篇)李治的名句(4條)〕暫無更多詳細簡介
邁陂塘·為多情和天也老
大名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者。后三日,二尸相攜出水濱。是歲陂荷俱并蒂。
為多情和天也老,不應情遽如許。請君試聽雙蕖怨,方見此情真處。誰點注,香瀲滟,銀塘對抹胭脂露。藕絲幾縷。絆玉骨春心,金沙曉淚,漠漠瑞紅吐。
連理樹,一樣驪山懷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婦三生夢,幽恨從來艱阻。須念取,共鴛鴦翡翠,照影長相聚。秋風不住。悵寂寞芳魂,輕煙北渚,涼月又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