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崧簡介

(1321—1381)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jīng)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fù)征為國子司業(yè),卒于官。謚恭介。博學(xué)工詩,江西人宗之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劉崧的詩文(12篇)劉崧的名句(0條)〕人物生平
劉崧(1321~1381)字子高,原名楚,號槎翁,元末明初文學(xué)家,泰和珠林(今屬江西泰和塘洲鎮(zhèn))人,為江右詩派的代表人物,官至吏部尚書。卒年六十一,謚恭介。
劉崧家境一般,自幼努力向?qū)W,史載他七歲能詩。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中舉。明洪武三年(1370年)舉經(jīng)明行修科,朱元璋在奉天殿召見,授兵部職方司郎中,奉命到鎮(zhèn)江征糧。鎮(zhèn)江多功臣之田,租賦主要由普通百姓承擔(dān),劉崧力奏朝廷,才得以減免。隨后改任北平按察司副使,當(dāng)時推翻元朝統(tǒng)治不久,北平作為元朝的故都,管理難度大,他上任后,輕刑省事,招集流亡百姓恢復(fù)生產(chǎn),并在學(xué)宮旁立文天祥祠激勵世風(fēng),又立石碑昭示各府縣不要以徭役繁累百姓。后因上奏減少宛平驛馬之政,為宰相胡惟庸所忌,在一事中被坐罪貶官,不久被放回鄉(xiāng)。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誅后,劉崧被復(fù)用,拜為禮部侍郎,不久又升為吏部尚書。當(dāng)年發(fā)生了雷擊謹(jǐn)身殿之事,朱元璋召集群臣論施政得失,劉崧答之以“修德行仁”。不久致仕,再次回鄉(xiāng)。第二年三月,再被朱元璋征用,拜國子司業(yè),賜鞍馬,以朝夕晉見皇帝。當(dāng)年六月,因病逝世。病發(fā)時,他還堅持教導(dǎo)學(xué)生,逝世前,國子祭酒李敬問他有何遺言,他沒有一句話言及家事,只是回答說:“天子派我教導(dǎo)國子監(jiān)學(xué)生,希望我能成功,我卻就要死了”。逝世后朱元璋親自撰文祭奠他。
劉崧自幼博學(xué),天性廉潔謹(jǐn)慎。他兄弟三人在泰和有一棟房子,五十畝田,升官后卻從來沒有增加。一條布被用了十年,直到被鼠咬爛才換掉,但仍改成衣服給他的兒子穿,為官期間,從來都不帶家眷相隨,赴北平任職時,僅帶一書僮。每日晚上都堅持讀書。著有詩文集《槎翁集》、《職方集》等。
游白沙廟歌
青青芙蓉峰,可望不可招。我本山中人,因之憶歸樵。
朝朝看山五云上,劃見長江落危嶂。黃公灘險昔所聞,白沙祠古今誰訪。
乃有好奇卓越之孫郎,吊古往往探窮荒。重憐沙下白云冢,為買江上秋風(fēng)航。
洑灘奔迅萬馬疾,涼霧吹霜石屏出。躋攀甕口未分寸,倒截魚梁已尋尺。
長篙戛石鏗有聲,神潭在望難為情。青天高懸鴻鵠遠(yuǎn),落日下照魚龍驚。
童童青松枝,矯矯出云嶠。彩鳳騰輝瑣闥重,寒螭竦鬣觚棱峭。
艤舟祠下風(fēng)搖搖,纜以垂蔓防驚漂。撞鐘撾鼓告祭酒,紙灰飛雪寒飄蕭。
玉冠雙峨形貌古,蛛網(wǎng)蟲絲閟靈戶。精靈尚想入夢寐,漂溺終能托墟墓。
極知孝友天所藏,墨家孫子今何鄉(xiāng)。山川有時出云雨,朝家自昔隆封王。
群鴉飛鳴日欲暮,天際微茫起煙霧。楓林竹樹何蕭颼,風(fēng)佩霓旌自來去。
亂山四合如游龍,贛水百折爭朝東。漁郎敲火青葦外,賈客駕舶蒼煙中。
長風(fēng)送人下山址,猿狖悲號靈籟起。半痕明月上遙汀,一片青天入流水。
流水不可極,夜色寒更深。船頭酌酒船尾吟,鯉魚饌列雙黃金。
就中賓客皆豪俊,鄒子神情更清夐。擲帽狂歌不顧人,奪杯放飲先成醉。
人生會合自有時,此日不樂將奚為。飛仙早傳赤壁賦,錦袍更賦郎官詩。
津亭邊,石盤路,歸騎翩翩失來處。燈火低迷下遠(yuǎn)樓,星河璀璨飛寒露。
我有磊磈不盡之心懷,棹船載酒須重來。酒醒書閤梅花冷,月落江城畫角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