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柳絮”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百花洲上柳絮像粉末隨風飄落,燕子樓中楊花的芬香仍然殘留。一團團的潔白柳絮互相追趕著結隊成球。飄泊不定就像人那樣命苦,難舍難分也沒有用處,再不要說過去的風流!
草木好像也知道憂愁,這樣年輕怎么就白了頭。可嘆這一生、誰舍棄了你誰又把你來收!跟著東風走,春光也不管,任憑你到處漂泊,怎忍心使你長久地逗留!
注釋
唐多令:唐多令,詞牌名,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箜篌曲”,雙調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韻。
粉:指柳絮的花粉。
百花洲:《大清一統志》:“百花洲在姑蘇山上,姚廣孝詩:‘水滟接橫塘,花多礙舟路。’”林黛玉是姑蘇人,借以自況。也有說,“粉墮百花洲”典出晉代石崇愛妾綠珠。石崇在金谷園百花洲建高樓藏納綠珠,因趙王司馬倫垂涎綠珠美貌,恃權強奪,綠珠在百花洲跳樓自殺,誓死不從。
燕子樓:典用白居易《燕子樓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關盼盼居住燕子樓懷念舊情的事。后多用以泛說女子孤獨悲愁。
逐對成球:形容柳絮與柳絮碰到時黏在一起。“球”諧音“逑”;逑,配偶。這句是雙關語。
繾綣(qiǎn quǎn):纏綿,情好而難分。風流,因柳絮隨風飄流而用此詞,說才華風度。小說中多稱黛玉風流靈巧。
誰舍誰收:以柳絮飄落無人收拾自比。
“嫁與東風”句:亦以柳絮被東風吹落,春天不管,自喻無家可依,青春將逝而沒有人同情。
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歸。
“唐多令·柳絮”鑒賞
賞析
全詞以飄泊的柳絮自比,抒發了林黛玉寄人籬下感懷傷逝的悲苦之情。這首詞以“粉墮’‘香殘”開篇,借柳絮的飄零映射自身的漂泊;用柳絮的“逐對成氈”對應自身空自纏綿而傷心絕望的愛情。過片將愁生白發的郁悶移注給柳絮。移情于物的運用有力烘托了“我”的哀愁。結尾在“憑爾去,忍淹留”以及“誰舍誰收”的無奈嘆息中道出了自身的凄慘結局及其周圍人物的冷酷無情。自比柳絮,托物感懷,物我交融,意蘊渾厚。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兩句均非實指其事,而是即景吟詠,但已將眼前的景和心中的情融合在一起了。《大清一統志》稱:“百花洲在姑蘇山上”,黛玉正是姑蘇人。而燕子樓的典故又常被前代文人用來泛說女子的孤獨悲愁,與黛玉以淚洗面的心境相合。因而這兩句的自況之意十分明顯,她 以“粉”、“香”暗指自己人格品質的潔白與芬芳,而以“墜”、“殘”隱喻自己任憑命運簸弄的不幸。
“一團團,逐對成球”,既是寫眼前柳絮粘連飄飛的實景,又語帶雙關,暗示出自己渴求和珍視的愛情。寶、黛二人情投意合,以心相知的愛情給黛玉以慰藉,但也帶來了無窮的煩惱和痛苦。他們的愛情沒有得到家庭統治者的認可,缺乏穩固的現實基礎,隨時都有被犧牲的可能。這與漂泊無定的柳絮多么相似。想到這些, 黛玉不禁發出“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的悲嘆。這表面上象是說柳絮命薄,隨風飄流,實際上卻是自嘆命薄,擔心情好雖難分,心事總成空。
下片的自傷之意就更濃了。黛玉曾自稱“草木之人”,而此處則承接上片嗟嘆命薄的愁苦之情徑說:“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看似寫楊柳草木之質也知愁,當美好春光即將結束的時候,白茫茫的柳絮掛滿樹冠,猶如愁白了頭;而詩行后面卻透露出自傷青春終將逝去的哀怨之情。她感到自己和柳絮一樣無法逆料最終的結局,因而“嘆今生、誰舍誰收!”柳絮飄墜, 無人收拾自比。如果說飄流無依的不幸已經苦不堪言,那么,與知己的生離死別則將更會令人心碎。
“嫁與東風春不管”,既是說柳絮被東風吹落,春光不管;更是擔憂自己將來不知被命運拋向何處,而知己無法過問。試想其時其境,相知無力保護所愛,也只能“憑爾去,忍淹留”而已。這種被強逼著割舍所愛的悲劇該是很凄慘的。
雪芹為黛玉擬的這首詞以物我合一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而又渾然無跡,表現出精美的藝術技巧。無怪乎“眾人看了,俱點頭感嘆說:太作悲了!——好是果然好的。”▲
創作背景
曹雪芹將《唐多令·柳絮》寫在了《紅樓夢》第七十回,柳絮詩會,是大觀園最后一次詩會。對四大家族來說,歷史時光的向前推移,和它衰敗命運的急轉直下是成正比的。賈府里更加明顯地呈現出了種種危機的征兆:奴隸們反迫害的斗爭逐漸明朗,大觀園里的叛逆者與封建衛道者的矛盾沖突,日益尖銳激烈,寶黛的叛逆思想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更加強烈地要求擺脫儒家傳統思想的束縛,并大膽地發展了他們以反對封建宗法秩序束縛為基礎的愛情關系。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也愈演愈烈,派系之間、嫡庶之間、夫妻之間、婆媳之間,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上層統治集團分崩離析,局面難撐;生活上的揮霍無度,造成了經濟上的入不敷出。這一切都標志著“聲威赫赫”的賈府,已是江河日下,瀕臨崩潰。這首詞正是封建貴族階級沒落時期的生活在曹雪芹頭腦中反映的產物。
曹雪芹簡介
清代·曹雪芹的簡介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后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曹雪芹的詩(43篇)〕猜你喜歡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茍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
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真想初在襟,誰謂形跡拘。
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
章臺柳·寄柳氏
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金明池·詠寒柳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總一種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縱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悲士不遇賦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顧影而獨存。恒克己而復禮,懼志行而無聞。諒才韙而世戾,將逮死而長勤。雖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陳。何窮達之易惑,信美惡之難分。時悠悠而蕩蕩,將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天道微哉,吁嗟闊兮;人理顯然,相傾奪兮。好生惡死,才之鄙也;好貴夷賤,哲之亂也。炤炤洞達,胸中豁也;昏昏罔覺,內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選。沒世無聞,古人唯恥;朝聞夕死,孰云其否!逆順還周,乍沒乍起。理不可據,智不可恃。無造福先,無觸禍始。委之自然,終歸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