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吟·虞姬”譯文及注釋
譯文
聽到烏騅迎著夜風悲鳴令人斷腸,恨對雙瞳的丈夫有如死別的悲傷。
反復無常的黥彭得到醢刑的下場,他們不如虞姬飲劍那樣忠貞堅強。
注釋
虞姬:項羽的侍妾。楚漢戰爭的最后階段,項羽被劉邦軍圍于垓下,夜聞漢軍四面楚歌,感到絕望,對虞姬作悲歌說:“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作歌相和(事見《史記·項羽本紀》)。
“腸斷”句:夜聞駿馬嘶鳴,令人腸斷。烏騅(zhuī):史載項羽有“駿馬名騅”即是。程高本改作“烏啼”,大誤。如此則“夜嘯風”必解成夜風如嘯方通,但這一來,整句全無史實根據了。其實“嘯風”是指馬鳴,也常說“嘶風”。
虞兮:用項羽歌中原詞。兮,啊。重瞳:指項羽。《項羽本紀》:“又聞項羽亦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兩個眸子)。”
“黥(qíng)彭”句: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將來被剁為肉醬而投降了劉邦。黥布、彭越原來都是項羽部將,降劉邦后,破楚有功,黥布被封為淮南王,彭越被封為梁王。后來黥布舉兵叛變,被劉邦所殺;彭越野心搞分裂,也被誅,剁尸。甘受:本意為甘愿承受。這里引申為罪有應得。醢(hǎi):肉醬,這里指剁尸剮肉的醢刑。
飲劍:自刎。虞姬自刎于楚帳,當是《楚漢春秋》等書據《史記》中基本史實敷演而成的。何如:哪里比得上。
“五美吟·虞姬”鑒賞
賞析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在小說中由林黛玉所作。詩的前兩句概括垓下之戰的悲壯歷史情景,后兩句揭示了反復無常的將軍英布和彭越的可恥下場。這首詩表達了對虞姬的崇敬和頌揚之情,寄托了林黛玉自己正直倔強的思想品格。這首詩運用對比的手法,通過虞姬與黥布、彭越的對比,加深了對虞姬的贊美之情。
此詩贊美了虞姬忠貞的高尚品格,并抒發了作者自己同樣的理想。林黛玉作《虞姬》,贊美虞姬,寄托了自己正直倔強的思想品格。
第一句寫名騎烏騅迎著夜風悲鳴怎么不令人摧肝斷腸。虞姬將死,項羽的坐騎為之悲鳴。烏騅悲鳴為虞姬自刎誼染了悲慘的氛圍。第二句寫虞姬含恨對著項羽悲傷。此句承接上句,敘述虞姬的悲嘆。句中的“恨”字,似有埋怨項羽在“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時沒把劉邦殺掉之意。第三句指出,黥布彭越反復無常身敗名裂得到應有的可恥下場。此句表明了黛玉對黥彭反復無常的鄙視,反襯了黛玉對虞姬的崇敬。第四句,黥彭比不上虞姬在軍帳中拔劍自刎那樣忠貞堅強在對比中突出、頌揚虞姬的忠貞高尚品德。
這首詩運用對比的手法,贊美了虞姬忠貞矢志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反復無常的黥彭。作者頌揚虞姬的用意在于:寧可像虞姬自刎,也不學黥彭叛變自已初衷那樣鄙劣。在《葬花辭》中,黛玉曾表示:“質本結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這是林黛玉贊美虞姬的思想基礎。此詩寄托了對封建禮教壓迫不屈服的叛逆精神。從《虞姬》可以看出黛玉寫《五美吟》并不是什么“胡亂揍幾首詩”,而“以寄感慨”是真。
創作背景
曹雪芹將《虞姬》寫在了《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是小說人物林黛玉所作。這一時期,賈府里已經呈現出了種種危機,“聲威赫赫”的賈府,已是江河日下,瀕臨崩潰。而封建貴族階級叛逆者林黛玉的思想,處處同封建正統思想格格不入。她的叛逆行動,同賈府的統治秩序和家世利益,直接沖突。賈府的衛道者們逐漸撕下了籠罩在家族骨肉關系之上的溫情脈脈的紗幕,對她的冷淡與孤立也隨之而加深,這雖然未能迫使她俯首屈從,卻使她精神苦悶,感情抑郁,而又骨鯁在喉,無處傾吐。于是她便借《虞姬》這首詩言志,自我悲嘆,以抒發早已郁積在內心的憤懣和理想。
曹雪芹簡介
清代·曹雪芹的簡介

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說家。先祖為中原漢人,滿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達,曾身雜優伶而被鑰空房。愛好研究廣泛: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敗飽嘗人世辛酸,后以堅韌不拔之毅力,歷經多年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 曹雪芹的詩(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