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真覺賞瑞香二首”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與曹子芳宿于真覺院,子芳睡眼惺松,頭發零亂,睡得正沉,沒有感覺到瑞香花開,倒是我先聞到了一股花的芳香。一陣輕風吹過,帶來濃烈的瑞香花的芳香,仿佛當年楊妃領巾上飄落的香氣。芳香太酷烈了,竟然把正酣然人夢的曹子芳也從夢中驚醒。
瑞香花國色天香,堪與揚州后土祠中珍稀的玉蕊花及汴京蓬萊殿后的程紅牡丹相媲美。這瑞香花既清雅絕倫又纖柔濃麗,把酒賞花,那秀美的姿色和濃烈的異香,怎不令人神怡心動呢?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原唐教坊曲。
真覺:不詳,疑為寺觀名。
后土祠:指揚州后土祠。玉蕊:花名。
蓬萊殿:北宋汴京皇宮內殿名。紅:牡丹之一種。
纖秾(nóng):指花朵纖柔濃麗。
“西江月·真覺賞瑞香二首”鑒賞
賞析
上片寫奇香,渲染烘托,韻趣傳神。“公子眼花亂發,老夫鼻觀先通。”先從香氣刺激人的感官寫起,突現出花香之奇特,它不僅襲擊得友人曹子方“眼花亂發”,還沖通了詞人堵塞的鼻孔,使嗅覺頓時靈敏起來。“領巾飄下瑞香風,驚起謫仙春夢”,則更夸張出香氣的威力,其想象力之豐富,令人驚嘆。二句用唐朝楊貴妃和李白的故事,以奇鑄境。
下片專寫瑞香花的濃艷,落想新巧,淋漓博喻?!昂笸领糁杏袢?,蓬萊殿后輥紅?!蹦档v來被稱為花中之王,無與倫比,但瑞香花卻可與最名貴的牡丹品種相匹敵。人們都說古揚州后土祠中的玉蕊花極其艷麗,洛陽蓬萊殿后的富貴牡丹“程紅”舉世無雙,但是,“此花清絕更纖秾”,瑞香花的“清絕”和它的纖柔濃艷,卻都超過了“玉蕊”和“鞓紅”。末句“把酒何人心動”意謂對花飲酒哪一個人不為之心動。最后由花過渡到人,暗喻出詞人和友人曹子方的才華,都像瑞香花一般“靈草異芳,俟時乃出。詞人時因在朝中被群小讒陷,被迫“補外”知杭州,內心郁悶怨憤,壯志難酬,而借古所未有的廬山瑞香花自喻,可謂豪氣貫注,斫思靈運。含意深邃,象外有旨。
這是一首詠瑞香花詞。極寫瑞香花的奇香和濃艷,謂為花中祥瑞。全詞詠物兀傲,渲染烘托,層層遞進,環環相生,最后繁花落盡見真諦,感人至深。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東坡在杭州知州任上時的作品,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三月。當時福州路轉運判官曹輔權(字子方)回京過杭,東坡陪他游西湖,曾到龍山真覺院賞瑞香。 ?
蘇軾簡介
宋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的詩(156篇)〕猜你喜歡
玉燭新·白海棠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縞衣妝就。東風倦倚,憨憨態、不管敲殘更漏。嫩寒天氣,正睡穩、烏衣時候。深夜靜、銀燭高燒,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點芳心,占多少春光,問卿知否?紅妝莫斗。誰得似、凈骨天然清瘦。神娟韻秀。雅稱個、花仙為首。還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西子妝·蛾蕊顰深
蛾蕊顰深,翠茵蹴淺,暗省韶光遲暮。斷無情種不能癡,替消魂、亂紅多處。飄零信苦。只逐水、沾泥太誤。送春歸、費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嬌隨步。著意憐花,又怕花欲妒。莫辭身化作微云,傍落英、已歌猶駐。哀箏似訴。最腸斷、紅樓前度。戀寒枝、昨夢驚殘怨宇。
念奴嬌·宜雨亭詠千葉海棠
綠云影里,把明霞織就,千重文繡。紫膩紅嬌扶不起,好是未開時候。半怯春寒,半便晴色,養得胭脂透。小亭人靜,嫩鶯啼破清晝。
猶記攜手芳陰,一枝斜戴,嬌艷波雙秀。小語輕憐花總見,爭得似花長久。醉淺休歸,夜深同睡,明日還相守。免教春去,斷腸空嘆詩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