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亭殘花”譯文及注釋
譯文
旅途上的微微春雨灑下陣陣清寒,郵亭邊的片片落花飄過我的馬旁。
試問亭前的旅客啊你們來來往往,可有幾人曾把家鄉的花細細欣賞。
注釋
郵亭:是古代設于沿途的館舍,供傳遞文書信件的郵使歇宿,來往旅客亦可借住。
征途:旅途。
動:牽動、引發。
馬上殘:指于旅途馬上看見郵亭春花凋殘。
來往客:來來往往的行人。
幾人:有幾個人。
“郵亭殘花”鑒賞
賞析
徐熥為閩人,他的詩秉承林鴻、高秉、鄭善夫等閩派詩人遺風,宗法盛唐,七絕質樸委婉,在明代詩人中,是佼佼者。
這首詩寫征途春寒,寫郵亭殘花,渲染的是冷寂的氛圍,抒發的是蕭索的情調,全然沒有春光明媚、春花艷麗的春天意象。在這里,春的意象之所以被詩人有意變形,旨在襯托“亭前來往客”,羈旅生涯之辛酸,反襯故園春花之可愛,安居家鄉之幸福。此詩反映的是無數旅途中人共有的孤單,清寂的心境。
首句交待季節與環境,渲染氣氛。詩人奔波于征途,碰上細雨蒙蒙的天氣,感到春寒料峭。次句自然地點示詩人為之感興的主要物象——殘花,并且是在片片地飛,飛到詩人的馬上麗殘了。這兩句通過細致具體的景物動態的刻畫,已將滿腔悵惘惜春之情寄寓其中。
三、四句陡轉,詩人突然向亭前來往客人發問:你們之中,能有幾人是在故園看花的呢?如此一問,立即使詩意升華到一個高度,從一般的惜春之情轉向懷鄉之情,并且是那樣地誠摯,那樣地濃郁。令人不覺要拍案叫絕。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在旅途中見殘花感興而作,亦是為抒發自己羈旅生涯之辛酸而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