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鷲的詩詞
成鷲(1637-1722),清朝初年廣東肇慶鼎湖山慶云寺僧。又名光鷲,字跡刪,號東樵山人。俗姓方,名覬愷,字麟趾,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出身書香仕宦世家。年四十一,從本師西來離幻即石洞和尚披剃。繼法于碩堂禪師,系憨山大師徒孫。與陶環(huán)、何絳等南明抗清志士為生死之交。與屈大均、梁佩蘭唱酬,粵中士人多從教游。先后主持澳門普濟(jì)寺、肇慶慶云寺、廣州大通寺,終于大通。其為人豪放倜儻,詩文亦卓厲痛快,盡去雕飾,頗有似莊子處。沈德潛譽(yù)為詩僧第一。作品有《楞嚴(yán)直說》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剛直說》一卷、《老子直說》二卷、《莊子內(nèi)篇注》一卷等。
〔? 成鷲的詩文(2篇)成鷲的名句(14條)〕仙城寒食歌·紹武陵
亢龍賓天群龍戰(zhàn),潛龍躍出飛龍現(xiàn)。
白衣蒼狗等浮云,處處從龍作宮殿。
東南半壁燕處堂,正統(tǒng)未亡垂一線。
百日朝廷沸似湯,十郡山河去如電。
高帝子孫隆準(zhǔn)公,身殉社稷無牽戀。
粵秀峰頭望帝魂,直與煤山相后先。
當(dāng)時藁葬漢臺東,三尺荒陵枕郊甸。
四墳角立不知名,云是諸王殉國彥。
左瞻右顧冢壘壘,萬古一丘無貴賤。
年年風(fēng)雨暗清明,陌上行人淚如濺。
尋思往事問重泉,笑折山花當(dāng)九獻(xiàn)。
悵望鐘山春草深,誰人更與除壇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