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簡介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xué)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于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 祝允明的詩文(1篇)祝允明的名句(0條)〕故事:巧破明珠案
祝枝山家中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光彩奪目,凡是有幸看到過這顆珠子的人,都贊賞不已。一日黃昏,總管急匆匆地跑來稟告祝枝山:“那顆夜明珠不見了!”他連忙隨總管在家里從里到外仔細(xì)地搜尋了幾遍,不僅夜明珠沒有找到,甚至連一點蛛絲馬跡都沒發(fā)現(xiàn)。他想:是什么人這樣狡猾,不露痕跡地就把珠子偷走了呢?他認(rèn)定是出了家賊,于是想出一個破案妙計。他命人把全體仆人叫到祠堂,祠堂里面黑黝黝的,隱約可見供桌前的凳子上有一個缽子。他說:“大家只知道我家有一顆夜明珠,卻不知道還有一個護(hù)寶的法器——察心缽。這缽,沒有做過虧心事的人摸了它,會覺得心涼指潤;做賊的人摸了它,會立即被它粘住,并且大叫起來?!?/p>
他叫大家依次走去摸缽,直到最后一個人摸過了,也沒人發(fā)出聲音來。他吩咐人把燈點亮之后,略一巡視,突然用手指著一個人,厲聲道:“他就是賊!”于是命人把那人抓了起來。
經(jīng)審問,果然是那人偷了夜明珠。祝枝山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呢?原來,他早在缽子上抹了一層厚厚的黑油,凡是摸過缽子的人,兩手黑黑的,偷珠子的人因為心虛不敢摸缽,兩手自然是白的,所以點亮燈后,賊很快就被發(fā)現(xiàn)了。
故事:寫聯(lián)罵財主
有一年除夕,一個姓錢的財主請祝枝山寫春聯(lián)。祝枝山想;這個錢財主平日搜刮鄉(xiāng)里,欺壓百姓,今日既然找上門來何不借機奚落他一番?于是,吩咐書童在錢財主的大門兩旁貼好紙張,揮筆寫下了這樣一副對聯(lián):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來年倒運少有余財。
過往的人們看到這副對聯(lián),都這樣念道: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來年倒運,少有余財。
錢財主聽了氣急敗壞;知道是祝枝山故意辱罵他,于是到縣衙告狀,說祝枝山用對聯(lián)辱罵良民,要求老爺為他作主處置。另外,錢財主還暗中給縣老爺送了些金銀財物。當(dāng)下,縣令便派人傳來祝枝山,質(zhì)問道:“祝先生,你為何用對聯(lián)辱罵錢老板?”
祝枝山笑著回答說:“大人差矣!我是讀書人,無權(quán)無勢,豈敢用對聯(lián)罵人?學(xué)生寫的全是吉慶之詞嘛!”于是,拿出對聯(lián)當(dāng)場念給眾人聽:
明日逢春好,不晦氣;
來年倒運少,有余財。
縣令和財主聽后,目瞪口呆,無言對答。好半天,縣老爺才如夢初醒,呵斥錢財主道,“只怪你才疏學(xué)淺,把如此絕妙吉慶之詞當(dāng)成辱罵之言,還不快給祝先生賠罪?”
錢財主無奈,只好連連道歉。祝枝山哈哈大笑,告別縣令,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