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棹艤,柳條帶雨穿雙鯉。
出自宋代:謝逸的《漁家傲·秋水無痕清見底》
秋水無痕清見底。蓼花汀上西風起,一葉小舟煙霧里。蘭棹艤,柳條帶雨穿雙鯉。
自嘆直鉤無處使。笛聲吹徹云山翠,鲙落霜刀紅縷細。新酒美,醉來獨枕莎衣睡。
“蘭棹艤,柳條帶雨穿雙鯉。”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水無痕清澈見底,開滿蓼花的小洲上吹起了西風。漁翁在煙霧里劃著一葉小舟,緩緩靠岸,在細雨中拎著用柳條串著的兩條鯉魚。
感嘆空有直鉤卻無用武之地。他吹起笛子,笛聲縈繞在青山白云間。用鋒利的刀切碎鯉魚,露出細嫩的魚肉,飲上一壺美酒。醉意來時,枕著蓑衣獨自入眠。
注釋
漁家傲:詞牌名,又名“漁歌子”“漁父詞”等。
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淡紅色或白色。
汀(tīng):小洲。
蘭棹(zhào):蘭木做的船槳,指代船。
艤(yǐ):劃般靠岸。
直鉤:相傳姜太公隱居垂釣,用直鉤釣魚,意不在魚也。這里意謂懷才不遇,無用武之地。
鲙(kuài):切碎的魚塊或肉塊。
紅縷細:指細嫩的魚肉。
莎衣:即蓑衣。
“蘭棹艤,柳條帶雨穿雙鯉。”鑒賞
賞析
這首詞是他歌詠隱逸生活之作,表達了他的高潔情操和高遠志趣。上片寫清遠之景,下片抒隱逸之情。水塘瀲滟,煙雨空濛,水色清淺,倒影涵空。生活在這般如畫如詩的自然環境中,詞人自然感到寵辱皆忘,心淡神遠。全詞寫得空靈雋永,飄逸瀟灑,讀其詞如見其人。
上片寫秋江獨釣。西風颯颯,秋江澄碧,細雨使天地間一片朦朧。漁翁拔蓑獨坐船頭,凝成一座塑像,開頭三句展現了一幅清新的圖景。歇拍“柳條帶雨穿雙鯉”一句,刻畫細致真切,栩栩如生,漁夫取得勞動果實的興奮心情昭然若揭。
下片寫懷才不遇的主人公品嘗新鮮的鯉魚,痛飲美酒,一醉方休。漁翁的生活有快樂,也有憂愁,最大的遺憾是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施展的機會。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情緒低沉,一蹶不振。聽,他悠揚的笛聲在青山白云間縈繞。“膾落”句寫切魚的細節。“霜刀”是那么鋒利,魚又是那么新鮮。這里“霜刀”之銀白與魚肉之鮮紅互相映照,畫面色彩鮮明,生動逼真。結拍“醉來”句寫醉態,最能體現漁翁的瀟灑與曠逸。
創作背景
據史載,謝逸與弟弟謝薖終生沒有做官,二人共同過著布衣生活,流連山水,漁樵為樂。這首詞當是作者自身經歷和精神境界的寫照,創作時間不詳。
謝逸簡介
宋代·謝逸的簡介

謝逸(1068-1113,一說1010-1113)字無逸,號溪堂。宋代臨川城南(今屬江西省撫州市)人。北宋文學家,江西詩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與其從弟謝薖并稱“臨川二謝”。與饒節、汪革、謝薖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 曾寫過300首詠蝶詩,人稱“謝蝴蝶”。生于宋神宗趙頊熙寧元年,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與汪革、謝薖同學于呂希哲,刻苦磨礪,詩文俱佳。兩次應科舉,均不第。宋徽宗趙佶政和三年以布衣終老于故土,年四十五。
...〔? 謝逸的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