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宣和三年八月十日來到萊州,自己一人獨自坐在室內(nèi),個人喜歡的書籍史典,這間房內(nèi)都沒有。案頭上有本《禮韻》,因此隨手翻開,擬以所翻開頁上的字為韻來寫詩。偶爾翻到“子”字,于是以“子”字為韻,寫了一首感懷詩。
破舊的窗臺和書案上沒有一本詩書和史集,給人感覺就像袁術(shù)窮途末路生出的感慨:一無所有。
趙明誠每天奔波于酒宴之中,醉心于錢財當(dāng)中,整日鬧鬧哄哄的無事生非。
寫詩需要閉門謝客,在自己的住處焚香靜思才會有好的構(gòu)思。
在平靜中我得到兩個好朋友,一個是烏有先生、一個是子虛先生。
注釋
宣和辛丑:宋徽宗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萊:萊州,今山東萊州市。當(dāng)時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任萊州知州,李清照到萊州探望趙明誠。
幾上:案頭。《禮韻》:宋代官頒韻書《禮部韻略》,共五卷。
約:擬定。
公路:袁術(shù)字公路。
青州從事:指好酒。
生事:惹出事端。
燕寢:指官員住所。
烏有、子虛:司馬相如《子虛賦》中虛擬的人物。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鑒賞
賞析
詩的序言部分寫李清照到丈夫趙明誠任知州的萊州探望。但卻被趙明誠冷落一旁,而且夫婦倆平生愛好金石之物,在趙明誠的官邸中卻一樣也沒看到。可以想像李清照心中的不滿和失落。李清照無聊到隨手翻案頭上的《禮韻》,以翻到的字為韻,來作詩,而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場景下誕生的。
詩的開頭兩句首先描繪了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寒窗敗幾、空無所有,從寫生活環(huán)境中反映出詩人心境。而且用典袁術(shù)走投無路,身無一物來比喻丈夫所處的環(huán)境。雖然明寫趙明誠物質(zhì)上的缺失,但實寫趙明誠在精神層次上的缺失。
接著轉(zhuǎn)入議論,對酒與錢這類世人皆為之吸引的東西,表示了輕蔑。在李清照的眼中趙明誠應(yīng)酬就一個字“俗”,所以李清照說這是喜生事,也就是惹事非。
后四句絕非賦閑之篇,李清照寫出了自己向往的生活。閉門謝客、凝香佳思、偶得佳句、人生知己。李清照把自己的情操、品格、皆融于詩中。在這首詩中她不僅僅是調(diào)侃自己的丈夫,也是展現(xiàn)她自己追求的生活情趣。
其實,趙明誠雖處仕宦,其風(fēng)雅素心不曾稍減。有知淄州時所書《白居易<楞嚴(yán)經(jīng)>跋》為證、趙明誠不以“州守”為重,而以“有素心之馨”為得;復(fù)從其夫婦“相對展玩,狂喜不支”的情景尤可想其為人,實為李清照的要求甚高。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清照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赴萊州探望趙明誠時所作,李清照在詩中流落出對趙明誠的不滿。大抵趙明誠出任郡守不久,忙于應(yīng)酬,未能擺撥常務(wù),反為“青州從事孔方兄”所累,使李清照有受冷落之感。
李清照簡介
宋代·李清照的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jì)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qiáng)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fēng)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李清照的詩(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