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雜詠·夏
[元代]:薛昂夫
晴云輕漾,熏風(fēng)無浪,開樽避暑爭相向。
映湖光,逞新妝。 笙歌鼎沸南湖蕩,今夜且休回畫舫。
風(fēng),滿座涼;蓮,入夢香。
晴雲(yún)輕漾,熏風(fēng)無浪,開樽避暑爭相向。
映湖光,逞新妝。 笙歌鼎沸南湖蕩,今夜且休回畫舫。
風(fēng),滿座涼;蓮,入夢香。
“西湖雜詠·夏”譯文及注釋
譯文
西湖的夏日天空白云萬里,微風(fēng)輕輕的吹拂,是人們喝酒避暑爭著去的好地方。倒映在水里的都是漂亮的新妝 ,在歡樂地歌舞聲下西湖的水都在振動。今晚這么高興就留在這里不要把船搖回去了,在這里到處吹的都是帶著蓮花香味的涼風(fēng)。不如就在這兒枕著蓮花的香味入夢。
注釋
薛昂夫:元代散曲家。他用(山坡羊)的曲調(diào)寫了春、夏、秋、冬的西湖四季景色。這是第二首。
晴云輕漾:晴空白云輕輕飄蕩,
熏風(fēng)無浪:帶著香氣的微風(fēng)不起風(fēng)浪。
笙歌鼎沸南湖蕩:各種樂器聲和歌聲把湖水振得就像鍋里在沸騰的水一樣,喻西湖夏夜十分熱鬧。
入夢香:指聞著蓮花的香氣入睡。
“西湖雜詠·夏”鑒賞
賞析
寫出夏日西湖云散風(fēng)輕,是避暑的好地方,歌女的華麗衣服,倒映水中,湖面歌舞飄蕩,涼風(fēng)滿座,蓮香入夢,讓人陶醉其中,樂而忘返。
元代·薛昂夫的簡介

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佞X(即今維吾爾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為姓。先世內(nèi)遷,居懷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陽)。祖、父皆封覃國公。漢姓為馬,又字九皋,故亦稱馬昂夫、馬九皋。據(jù)趙孟頫《薛昂夫詩集序》(《松雪齋文集》),他曾執(zhí)弟子禮于劉辰翁(1234~1297)門下,約可推知他生年約在元初至元年間。歷官江西省令史,僉典瑞院事、太平路總管、衢州路總管等職。薛昂夫善篆書,有詩名,詩集已佚。詩作存于《皇元風(fēng)雅后集》、《元詩選》等集中。
...〔
? 薛昂夫的詩(11篇)〕
唐代:
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邊聲怨思長。
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邊聲怨思長。
驚起暮天沙上雁,海門斜去兩三行。
宋代:
楊萬里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五代:
歐陽炯
畫舸停橈,槿花籬外竹橫橋。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
畫舸停橈,槿花籬外竹橫橋。水上遊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裡住。
唐代:
杜甫
秋窗猶曙色,落木更天風(fēng)。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
圣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殘生事,飄零任轉(zhuǎn)蓬。
秋窗猶曙色,落木更天風(fēng)。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
聖朝無棄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殘生事,飄零任轉(zhuǎn)蓬。
宋代:
陸游
局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嘆學(xué)齊優(yōu)。
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
萬里羈愁添白發(fā),一帆寒日過黃州。
君看赤壁終陳跡,生子何須似仲謀!
局促常悲類楚囚,遷流還歎學(xué)齊優(yōu)。
江聲不盡英雄恨,天意無私草木秋。
萬裡羈愁添白發(fā),一帆寒日過黃州。
君看赤壁終陳跡,生子何須似仲謀!
元代:
趙孟頫
渺渺煙波一葉舟,西風(fēng)落木五湖秋。
盟鷗鷺,傲王侯,管甚鱸魚不上鉤。
渺渺煙波一葉舟,西風(fēng)落木五湖秋。
盟鷗鷺,傲王侯,管甚鱸魚不上鈎。
清代:
惲敬
廬山據(jù)潯陽、彭蠡之會,環(huán)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敵其大以蕩潏之,則靈;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曠,與海水異。故并海諸山多壯郁,而廬山有娛逸之觀。
嘉慶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絕宮亭,泊左蠡。庚辰,艤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過小三峽,駐獨(dú)對亭,振鑰頓文會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葉方茁。月出后,循貫道溪,歷釣臺石、眠鹿場,右轉(zhuǎn)達(dá)后山,松杉千萬為一桁,橫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峽澗陟歡喜亭。亭廢,道險(xiǎn)甚。求李氏山房遺址不可得。登含鄱嶺,大風(fēng)嘯于嶺背,由隧來風(fēng),上攀太乙峰。東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澤,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頃之,地如卷席漸隱;復(fù)頃之,至湖之中;復(fù)頃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隱矣。始知云之障,自遠(yuǎn)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萬成陣,起山后,相馳逐布空中,勢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窺玉淵潭,憩棲賢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勢相倚負(fù),返宿于文會堂。
壬午,道萬杉寺,飲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見瀑布在天中。既及門,因西瞻青玉峽,詳睇香爐峰,盥于龍井,求太白讀書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繞白鶴觀,旋至寺,觀右軍墨池。西行尋栗里臥醉石;石大于屋,當(dāng)澗水途中。訪簡寂觀,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頭陀。
甲申,吳蘭雪攜廖雪鷺、沙彌朗圓來,大笑排闥而入,遂同上黃巖。側(cè)足逾文殊臺,俯玩瀑布下注盡其變。叩黃巖寺,跐亂石,尋瀑布源,溯漢陽峰,徑絕而止。復(fù)返宿秀峰寺。蘭雪往瞻云,一微頭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曉望瀑布倍未雨時(shí)。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蒼釅一色,巖谷如削平。頃之,香爐峰下,白云一縷起,遂團(tuán)團(tuán)相銜出;復(fù)頃之,遍山皆團(tuán)團(tuán)然;復(fù)頃之,則相與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蒼釅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云者,水之征,山之靈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歷,皆類記之。而于云獨(dú)記其詭變足以娛性逸情如是,以詒后之好事者焉。
廬山據(jù)潯陽、彭蠡之會,環(huán)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敵其大以蕩潏之,則靈;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曠,與海水異。故并海諸山多壯郁,而廬山有娛逸之觀。
嘉慶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絕宮亭,泊左蠡。庚辰,艤星子,因往遊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過小三峽,駐獨(dú)對亭,振鑰頓文會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葉方茁。月出後,循貫道溪,曆釣臺石、眠鹿場,右轉(zhuǎn)達(dá)後山,松杉千萬為一桁,橫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峽澗陟歡喜亭。亭廢,道險(xiǎn)甚。求李氏山房遺址不可得。登含鄱嶺,大風(fēng)嘯于嶺背,由隧來風(fēng),上攀太乙峰。東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澤,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頃之,地如卷席漸隱;複頃之,至湖之中;複頃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隱矣。始知雲(yún)之障,自遠(yuǎn)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雲(yún)千萬成陣,起山後,相馳逐布空中,勢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窺玉淵潭,憩棲賢寺?;赝謇戏?,乃夕日穿漏,勢相倚負(fù),返宿于文會堂。
壬午,道萬杉寺,飲三分池。未抵秀峰寺裡所,即見瀑布在天中。既及門,因西瞻青玉峽,詳睇香爐峰,盥于龍井,求太白讀書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雲(yún),迂道繞白鶴觀,旋至寺,觀右軍墨池。西行尋栗裡臥醉石;石大于屋,當(dāng)澗水途中。訪簡寂觀,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頭陀。
甲申,吳蘭雪攜廖雪鷺、沙彌朗圓來,大笑排闥而入,遂同上黃巖。側(cè)足逾文殊臺,俯玩瀑布下注盡其變。叩黃巖寺,跐亂石,尋瀑布源,溯漢陽峰,徑絕而止。複返宿秀峰寺。蘭雪往瞻雲(yún),一微頭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曉望瀑布倍未雨時(shí)。出山五裡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蒼釅一色,巖谷如削平。頃之,香爐峰下,白雲(yún)一縷起,遂團(tuán)團(tuán)相銜出;複頃之,遍山皆團(tuán)團(tuán)然;複頃之,則相與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蒼釅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雲(yún)者,水之征,山之靈所洩也。敬故于是遊所曆,皆類記之。而于雲(yún)獨(dú)記其詭變足以娛性逸情如是,以詒後之好事者焉。
五代:
顧敻
楊柳舞風(fēng),輕惹春煙殘雨。杏花愁,鶯正語,畫樓東。
錦屏寂寞思無窮,還是不知消息。鏡塵生,珠淚滴,損儀容。
楊柳舞風(fēng),輕惹春煙殘雨。杏花愁,鶯正語,畫樓東。
錦屏寂寞思無窮,還是不知消息。鏡塵生,珠淚滴,損儀容。
清代:
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連亙數(shù)州,其奇?zhèn)バ沱惤^特之區(qū),皆在吾縣。縣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園林池沼之勝。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間,群山逶邐,溪水瀠洄,其中有徑焉,樵者之所往來。數(shù)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奧,巖石之間,茂樹之下,有屋數(shù)楹,是為潘氏之墅。余褰裳而入,清池洑其前,高臺峙其左,古木環(huán)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疇蒼莽,遠(yuǎn)山回合,風(fēng)含松間,響起水上。噫!此羈窮之人,遁世遠(yuǎn)舉之士,所以優(yōu)游而自樂者也,而吾師木崖先生居之。
夫科目之貴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艷羨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適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滿天下三十年,亦嘗與諸生屢試于有司。有司者,好惡與人殊,往往幾得而復(fù)失。一旦棄去,專精覃思,盡究百家之書,為文章詩歌以傳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間者求賢之令屢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猶然山澤之癯,混跡于田夫野老,方且樂而終身,此豈徒然也哉?
小子懷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過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為記之。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連亙數(shù)州,其奇?zhèn)バ沱惤^特之區(qū),皆在吾縣??h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園林池沼之勝。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間,群山逶邐,溪水瀠洄,其中有徑焉,樵者之所往來。數(shù)折而入,行二三裡,水之隈,山之奧,巖石之間,茂樹之下,有屋數(shù)楹,是為潘氏之墅。餘褰裳而入,清池洑其前,高臺峙其左,古木環(huán)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疇蒼莽,遠(yuǎn)山回合,風(fēng)含松間,響起水上。噫!此羈窮之人,遁世遠(yuǎn)舉之士,所以優(yōu)遊而自樂者也,而吾師木崖先生居之。
夫科目之貴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豔羨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適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滿天下三十年,亦嘗與諸生屢試于有司。有司者,好惡與人殊,往往幾得而複失。一旦棄去,專精覃思,盡究百家之書,為文章詩歌以傳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間者求賢之令屢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猶然山澤之癯,混跡于田夫野老,方且樂而終身,此豈徒然也哉?
小子懷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過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為記之。
五代:
李珣
歸路近,扣舷歌,采真珠處水風(fēng)多。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
歸路近,扣舷歌,采真珠處水風(fēng)多。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