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戴名世的詩 > 河墅記

      河墅記

      [清代]: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連亙數州,其奇偉秀麗絕特之區,皆在吾縣。縣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園林池沼之勝。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間,群山逶邐,溪水瀠洄,其中有徑焉,樵者之所往來。數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奧,巖石之間,茂樹之下,有屋數楹,是為潘氏之墅。余褰裳而入,清池洑其前,高臺峙其左,古木環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疇蒼莽,遠山回合,風含松間,響起水上。噫!此羈窮之人,遁世遠舉之士,所以優游而自樂者也,而吾師木崖先生居之。

      夫科目之貴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艷羨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適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滿天下三十年,亦嘗與諸生屢試于有司。有司者,好惡與人殊,往往幾得而復失。一旦棄去,專精覃思,盡究百家之書,為文章詩歌以傳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間者求賢之令屢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猶然山澤之癯,混跡于田夫野老,方且樂而終身,此豈徒然也哉?

      小子懷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過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為記之。


      “河墅記”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江下游以北的群山,蜿蜒起伏,磅礴雄偉,連綿橫臥于皖、豫、鄂三省好幾個州縣的境內,其中雄奇魁偉秀麗和特別突出的區域,都在桐城縣。縣城依山而建,城外林壑幽深,有許多園林沼澤的勝境。出城沿山腳走過西北方向的間隙,群山連綿曲折,溪水曲折環繞,其中有條小道,是供打柴人往來的。轉幾個彎進山,步行二三里,在一條小河的拐彎處,在山巒高聳,巖石壁立的峽谷深處,茂密的林木下,有幾排房屋,這就是潘木崖先生的別墅。我將長袍下擺提起走進去,一泓清流在庭前緩緩流淌,左邊高臺峙立,宅旁參天大樹環繞。于是,登上高處遠望,田野青碧,一望無際,遠山重巒疊嶂,松濤陣陣,水起波瀾。噫!這就是困頓不得志而避世隱居人士,所賴以優游而自得其樂的良宅,而我的老師木崖先生正是居住在這里。

      科舉考試被尊貴得很久了,天下讀書人沒有不為之追求艷羨的,早已深入于膏肓、肺腑之中,全都要求得從這里出身,可未必有適用于天下的地方。其中落第者,未必都不是人才;考中的人,未必都是人才。居于上位的人因此而憂患,于是廣泛地搜索尋訪,從而涉及到那此隱居于山林中的布衣之士;而士子中也有趁機通過其他途徑走了捷徑的人,常常可以獲取大官的權位。潘先生名聲傳遍天下三十,也曾與諸生一道屢次參加有司主持的科考。主考官們的好惡與普通百姓不同,常常想著就要高中卻又落第了。一旦放棄并遠離科考,專下心來深入地思考,精心探究諸子百家之書,創作文章和詩歌而傳播于世,世上沒有不知道先生大名的。近來朝廷求賢的詔令屢屢頒下,士人獲得功名利祿的途徑多得很,可先生還是隱跡山澤的清貧之士,與田夫野老打成一片、和睦相處,并將以此種方式安度晚。難道此生只能空手而歸嗎?

      在下懷有隱居的念頭已經很久了,可是掙扎在世俗社會的沉浮之中,并不能馬上順遂如愿,經過先生的別墅而頓生羨慕之心,于是寫下了這篇游記。

      注釋

      江北:這里指長江下游以北地區。

      絕特:超出尋常。

      吾縣:指桐城縣。現為安徽省桐城市。

      縣治:縣衙所在地,指縣城。

      郭:城墻。

      逶邐(wēi lǐ):連綿曲折。

      瀠洄(yíng huí):曲折環繞。

      奧:深處。

      潘氏:潘江,字蜀藻,號木崖,戴名世之師末清初文學家、詩人。

      墅:別墅。

      褰裳(qiān cháng):將長袍下擺提起。

      袱:流水回旋貌。

      疇(chóu):田畝。蒼莽:田野青碧,一望無際的樣子。

      羈窮:窮困不得志。

      遁世遠舉之士:避世隱居、去避遠方的人。

      科目:指唐代以來分科選拔官吏的名目。唐代以科舉取士,有秀才科、明經科、進士科等名目,故稱科目。后世即以科目指科舉考試。

      上之人患之:一些官高位顯的人對科舉制度的弊端深表憂慮。患,憂慮。

      諸生:清代已入學的生員。

      覃:深。

      間者:官吏名。這里指主考官。

      猶然山澤之癯(qú):仍然是隱跡山澤的清貧之士。癯,清瘦。

      “河墅記”鑒賞

      創作背景

      河墅是戴名世老師潘木崖在桐城郊外的住宅。潘木崖在科場屢次失意之后,便放棄了入仕的念頭,隱居于此。作者對此非常羨慕,于是作了這篇雜記。

      賞析

      這篇散文借記河墅之景,頌揚隱居山林,高潔不污的河墅主人——他的老師潘木崖先生。思想內容十分可取,藝術手法獨具特色。

      文章分為三段,首段記游寫景,中段議論抒情,最后統括全篇,卒章顯志。外在形式與思想內容高度統一,實為桐文講究“義法”之范文。文章“因聲求氣”,造句上以四言為主,雜以三,五、七言,既有古歌行韻味,又有韓柳遺風,音律俱佳,字句傳神。如第一段寫河墅眭境,文筆清新優美,富有詩情畫意。開頭兩句:“江北之山......多有園林池沼之勝。”是閑大寫意的筆法把桐城河山和盤托出,有如登高鳥瞰,全景盡收眼底。接著避虛就實,去粗取精,細描木崖住宅環境,如“出郭循山之麓......是為潘氏之墅。”如此由表及里,精雕細刻,還嫌語不驚人,又“升高而望”,用遠景烘托渲染,如“平疇蒼莽,遠山回合,風含松間,響起水上。”近于潑墨。翹首遠望,景色錯落,十分開闊壯觀;側耳靜聽,風嘯水吼,難以捉摸的大自然之聲寫得漸瀝蕭颯,奔鵑澎湃,可聽,可感,可見。至此,大丈夫不遇于時的安適生活環境描畫得美不勝美。先秦的哲學家荀子在他的《樂論》中說:“不全不粹不勝美。”看來,戴氏對前人的這個美學觀念是心領神會的。他在描寫河墅時,既豐富地全面地表現自然環境,又去粗取精,經過錘煉、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現自然環境,難愛是很大的。“全”和“粹”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只遠望求“全”,不近觀頤“粹”,是自然主義,只講“粹”而不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臣式主義的道路。

      《河墅記》的寫作,求全而不失粹,確切地說,是概“全”以精“粹”。如果我們再將第一段把玩一番,我們就會發現戴氏筆下的河墅,如同一幅出神入化的“龍圖”,云中雖只露出一鱗一爪,然而全貌宛然可見。戴氏把握“全”與“粹”的關系如此之嫻熟,自然得益于桐文的“義法”之說。因為桐城古文義法本身就有兩種意義:“就文之整體言之,則包括內容與形式的調劑,而融合以前道學家與古文家之文論。就文之局部而言之,即專就學文方式而言,則又能融合秦漢派之從聲音證人以摹擬昔人之語言,與唐宋派之從規矩證人以摹擬昔人之體式”。中國的山水散文萌芽于兩晉,產生于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戴名世繼承了前人記游記景的散文傳統,模山范水,體物圖貌,技巧很高,為桐城散文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篇散文還不同于當時士大夫娛情山水的閑情逸致,風雅倜儻之作,戴氏在這篇文章中棄鋪陳擒藻之常法,求淡描點畫之奇功,其目的在于債河墅之美,贊頌河墅主人潘木崖光明峻潔的人格和獨立不群、不同世俗的高尚品質。潘先生應試不第后,從科場回到山莊,托懷玄勝,遠詠老莊,過上清淡、閑適、幽雅的生活,與世俗之徒斷絕了來往,這也是戴氏所傾慕的。在他看來,介人迫名逐利的官場,“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既然科場失意,棄絕了入仕的念頭,“結廬在入境,而無車馬喧”,有何不好。

      他在文章的第二段中的議論,情緒激昂,氣勢恣縱,他為先生的際遇鳴不平,矛頭直指貽誤人才的科舉制度。如“夫科目之貴久矣,天下之土莫不奔走而艷羨之,中于膏盲,人于肺腑”,寥寥數筆,使那些追名逐利的官迷丑態畢現;而“猶然山澤之瘤,混跡于田夫野老,方且樂而終身”,則贊揚了潘木崖不為利祿所誘惑的高潔風貌。“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持論公允,愛憎分明,作者在描寫這種超脫塵俗的河墅之中,也流霡了磊落不平之氣,深化了自己的思想。

      最后“小于懷遁世之恩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升華了文章的主旨。作為一個封建知識分子不逃避現實,為將胸中書數百卷形成文字而奔走四方,歷歲逾時而不罷手,單就這點精神,也是難能可貴的。

      戴名世簡介

      清代·戴名世的簡介

      戴名世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別號憂庵,晚號栲栳,晚年號稱南山先生。死后,諱其姓名而稱之為“宋潛虛先生”。又稱憂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榜眼。康熙五十年(1711年),左都御史趙申喬,據《南山集·致余生書》中引述南明抗清事跡,參戴名世 “倒置是非,語多狂悖”,“祈敕部嚴加議處,以為狂妄不敬之戒”由是,《南山集》案發,被逮下獄。五十三年三月六日被殺于市,史稱“南山案”,戴名世后歸葬故里,立墓碑文曰“戴南山墓”。

      ...〔? 戴名世的詩(4篇)

      猜你喜歡

      河墅記

      清代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連亙數州,其奇偉秀麗絕特之區,皆在吾縣。縣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園林池沼之勝。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間,群山逶邐,溪水瀠洄,其中有徑焉,樵者之所往來。數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奧,巖石之間,茂樹之下,有屋數楹,是為潘氏之墅。余褰裳而入,清池洑其前,高臺峙其左,古木環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疇蒼莽,遠山回合,風含松間,響起水上。噫!此羈窮之人,遁世遠舉之士,所以優游而自樂者也,而吾師木崖先生居之。

      夫科目之貴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艷羨之,中于膏肓,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適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滿天下三十年,亦嘗與諸生屢試于有司。有司者,好惡與人殊,往往幾得而復失。一旦棄去,專精覃思,盡究百家之書,為文章詩歌以傳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間者求賢之令屢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猶然山澤之癯,混跡于田夫野老,方且樂而終身,此豈徒然也哉?

      小子懷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過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為記之。


      鷓鴣天·樓宇沉沉翠幾重

      金朝劉仲尹

      樓宇沉沉翠幾重,轆轤亭下落梧桐。川光帶晚虹垂雨,樹影涵秋鵲喚風。

      人不見,思何窮,斷腸今古夕陽中。碧云猶作山頭恨,一片西飛一片東。


      早渡淮詩

      隋代楊廣

      平淮既淼淼,曉霧復霏霏。

      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暉。

      晴霞轉孤嶼,錦帆出長圻。

      潮魚時躍浪,沙禽鳴欲飛。

      會待高秋晚,愁因逝水歸。


      浪淘沙·極目楚天空

      宋代幼卿

      極目楚天空,云雨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唐代沈佺期

      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云。

      洛浦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

      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

      兩地江山萬余里,何時重謁圣明君。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隴因題

      唐代許渾

      海燕西飛白日斜,天門遙望五侯家。

      樓臺深鎖無人到,落盡東風第一花。


      浣溪沙·一半殘陽下小樓

      清代納蘭性德

      一半殘陽下小樓,朱簾斜控軟金鉤。倚闌無緒不能愁。

      有個盈盈騎馬過,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


      行香子·舟宿蘭灣

      宋代蔣捷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送春歸、客尚蓬飄。昨宵谷水,今夜蘭皋。奈云溶溶,風淡淡,雨瀟瀟。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料芳悰、乍整還凋。待將春恨,都付春潮。過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橋。


      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

      宋代辛棄疾

      稼軒居士花下與鄭使君惜別醉賦,侍者飛卿奉命書。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還記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對花渾醉夢,而今醒眼看風月。恨牡丹笑我倚東風,頭如雪。

      榆莢陣,菖蒲葉。時節換,繁華歇。算怎禁風雨,怎禁鵜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棲棲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閑愁,因離別。


      送楊長史赴果州

      唐代王維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鳥道一千里,猿聲十二時。

      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別后同明月,君應聽子規。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男人第一无码aⅴ网站|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亚洲午夜av影院|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黄色高清视频| 亚洲色图校园春色|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亚洲视频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AV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站|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动态图|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在线观看|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尤物|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 亚洲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