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舟宿蘭灣”譯文及注釋
譯文
櫻桃才紅熟,芭蕉又綠了。春天已去,人還未歸。昨晚還在生長谷物的水邊,今晚已到生長蘭草的涯岸。只是天氣陰晴不定,風雨蕭瑟,讓人惆悵頓生。
歸家后定要時時焚香彈笙,家中親人是否在急急盼我歸去呢?這樣翻來覆去的想著,心中的離愁別恨越釀越濃,只想借一江春水把這滿腔愁緒沖淡、流走。渡過那窈娘隄、秋娘渡、泰娘橋就歸家。
注釋
蘭灣:或謂蘭溪之灣。蘭溪:水名,即今浙江之蘭江,江岸多生蘭芝,故名。但從結句“秋娘渡、泰娘橋”等地名看,似是吳江上泊舟處。
蓬飄:即飄蓬,謂客子行蹤如蓬草之漂泊無定。
谷水:非指河南洛陽或安徽碭山之谷水,與下句蘭皋對用,似當解作生長谷物之水邊近是。
蘭皋:生長蘭草的涯岸。
溶溶:云盛貌。
銀字笙:樂器名。調:調弄樂器。
心字香:亦為當時名品。其制作過程就是在一個干凈密閉的容器中,用白茉莉的花骨朵與沉香木薄片層疊擺放,相互熏染,花骨朵每日一換,直到茉莉花期結束。如此熏制出來的沉香木薄片,就是所謂的“心字香”了。
流光:時光如水流逝。
悰:心情、情緒。
隄:同堤。
“行香子·舟宿蘭灣”鑒賞
賞析
此詞作于漂泊旅途,抒思鄉思親之情。
上片寫旅途艱辛。起句“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描寫春末夏初的特色鮮明的景物,暗示季節變化,流光拋人。“送春歸,客尚蓬飄”兩句承上轉折,感慨春歸人未歸?!白蛳人?,今夜蘭皋”具體落實“蓬飄”二字,“昨宵”、“今夜”在時間上連續,“谷水”、“蘭皋”在地點上變換,時間的連續與地點上的變換,正見出詞人漂泊旅途的輾轉流離,居無定所?!澳巍弊诸I起,“云溶溶、風淡淡、雨瀟瀟”三組疊字排句,蟬聯而下,慨嘆陰晴不定,風雨蕭瑟的天氣,更增添旅途漂泊的困頓艱辛。
下片抒旅途鄉思?!般y字”二句,是關于往昔的回憶也是關于未來的想像,風中飄蓬般流徙的詞人,對焚香調笙的恬適家居生活,有著起乎尋常的強烈心理期待。他知道,這種期待也是家人共有的。“料芳悰,乍整還調。”即以客代主,透過一層,想像家人盼歸乍喜的復雜心情。這樣翻來覆去的想著,心中的離愁別恨越釀越濃,越來越多了,水上漂泊的詞人,準備把這滿腹的“春恨”、一股腦兒“都付春潮”,借一江春水把“春恨”沖淡、流走,這是無奈之際觸景生情的消解辦法。結句連用三個水上地名,回應上片的“客尚蓬飄”,形象地展示詞人的不停漂泊和歸心似箭。女性化的地名,也透漏了思鄉的詞人某種特定的心理訴求。
這首詞和《一剪梅·舟過吳江》中所寫的內容基本相同,“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銀字笙調、心字香燒”、“秋娘渡、泰娘橋”等,都是《一剪梅·舟過吳江》中的句子意象,拿到這里再次使用,但表現效果似有不同,尤其是“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兩句,用為《一剪梅·舟過吳江》的結句,是整首詞情的凝聚,給人的印象飽滿而鮮明;放在這首《行香子》起句的位置上,感覺并不特別醒目。可見名句一旦和原作的剝離,藝術魅力也會稍打折扣。這就像北宋晏殊《浣溪沙》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情況一樣,“無可奈何”兩句,也曾初晏殊再次用為七律《示張寺丞王??薄返母孤?,在原作本中是“音調諧婉,情致纏綿”的千古名句,寫入七律初認為“氣格纖弱”,并不見佳(張宗橚《詞林紀事》)
蔣捷簡介
宋代·蔣捷的簡介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先世為宜興巨族,咸淳十年(1274)進士。南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隱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發故國之思、山河之慟 、風格多樣,而以悲涼清俊、蕭寥疏爽為主。尤以造語奇巧之作,在宋季詞壇上獨標一格,有《竹山詞》1卷,收入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疆村叢書》本;又《竹山詞》2卷,收入涉園景宋元明詞續刊本。
...〔? 蔣捷的詩(6篇)〕猜你喜歡
掃花游·送春古江村
水園沁碧,驟夜雨飄紅,竟空林島。艷春過了。有塵香墜鈿,尚遺芳草。步繞新陰,漸覺交枝徑小。醉深窈。愛綠葉翠圓,勝看花好。
芳架雪未掃。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曉。柳絲系棹。問閭門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飛,故撲簪花破帽。酹殘照。掩重城、暮鐘不到。
過陰山和人韻
陰山千里橫東西,秋聲浩浩鳴秋溪。
猿猱鴻鵠不能過,天兵百萬馳霜蹄。
萬傾松風落松子,郁郁蒼蒼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臺羅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巒突兀何雄雄。
古來天險阻西域,人煙不與中原通。
細路縈紆斜復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風蕭蕭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橋橫雁行,勝游奇觀真非常。
臨高俯視千萬仞,令人凜凜生恐惶。
百里鏡湖山頂上,旦暮云煙浮氣象。
山南山北多幽絕,幾派飛泉練千丈。
大河西注波無窮,千溪萬壑皆會同。
君成綺語壯奇誕,造物縮手神無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遙思山外屯邊兵,西風冷徹征衣鐵。
高陽臺·將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歸吳下置酒話別離懷惘惘
暗水通潮,癡云閣雨,微陰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離聲。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纖、并坐調笙。莫多情,第一難忘,席上輕盈。
天涯我是飄零慣,任飛花無定,相送人行。見說蘭舟,明朝也泊長亭。門前記取垂楊樹,只藏他、三兩秋鶯。一程程,愁水愁風,不要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