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花游·送春古江村”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園中池水清澈透碧,一夜驟雨花落飄零,竟使林島綠肥紅消。艷麗的春天過了,尚有金鈿、遺落于香塵芳草。漫步在初夏綠蔭的小道,漸漸發(fā)現(xiàn)枝葉繁茂交錯(cuò),路徑越來越狹窄。沉醉在這一片幽深的密林中,翠圓的綠葉招人喜愛,勝過三春賞花好。
花架下的落花還沒有清掃,嗔怪佳人已是清晨仍然還在睡懶覺。柳絲只系船棹不系春,閶門自古是送別之地,有誰知道送走了多少春天呢?疲倦的蝴蝶也懶得飛起,故意盯撲在簪花破帽。黃昏里傾杯為春祭酹,城門重重緊閉,隔斷那隱隱的鐘聲。
注釋
掃花游:詞牌名。雙調(diào),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韻,下片十句七仄韻。
古江村: 在蘇州西園。
林島: 指西園陂池中小島及陸地上的花木。
深窈: 深幽的樹林。
閶(chāng)門: 在今蘇州市。宋時(shí)西園所在處,亦即古江村所在處
簪(zān)花: 頭上插戴的花。
酹: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掃花游·送春古江村”鑒賞
賞析
這首詞抒寫了詞人對已經(jīng)成為往事的一段愛情生活的回憶與追戀。送春亦即送人,是向自己的青春與往日的愛情告別,雖然這層意思在詞中表現(xiàn)得含蓄吞吐,若隱若現(xiàn),但是感情的脈絡(luò)依然分明可見。
“水園沁碧,驟夜雨飄紅,竟空林島。”開頭三句從送春寫起,先推出這樣一組鏡頭:一夜春雨,萬花紛謝,只有滿浸的池塘沁出一片碧色。“沁碧”和“飄紅”兩個(gè)動(dòng)賓結(jié)構(gòu)的詞愛綠葉翠圓,勝看花好”,是無可奈何聊以自慰之辭。
“醉”字可以有兩重含義:一是飲酒園中,以至沉醉;二是面對一片新綠,被自然風(fēng)光和往事回憶所陶醉。句中似乎隱寓著這樣的含義: 成熟的愛情勝過少年的熱戀,耐人尋味。用“翠圓”二字形容樹葉間青嫩的果實(shí),也頗得其神。
過片“芳架雪未掃,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曉”三句,寫滿架如雪的茶靡,“開到茶蘼花事了”,這殿春的花,正意味著春光將逝。“柳絲系棹,問閶門自古,送春多少?”一句,由景及情,切題送春。“一絲柳,一寸柔情”,河邊系棹的絲絲垂柳,仿佛就是從心中吐出的寸寸柔情。閶門自古是送別之地,正是在這里,詞人送走了自己的青春,也告別了昔日的戀人,百感交集。
“倦蝶慵飛,故撲簪花破帽”二句,寫出了在經(jīng)歷過江湖飄泊,情場失意之后的頹唐心情。青春已逝,舊情難再,自己徒然在舊地徘徊,揀拾那些溫馨的回憶,正像一只慵飛的蝴蝶依然留戀著簪花破帽。蘇東坡詩有句“破帽多情卻戀頭”,又“老去簪花不自羞,花應(yīng)羞上老人頭”。“簪花破帽”四字,既有自喻之意,也含自嘲之謔,形象地表現(xiàn)了當(dāng)時(shí)環(huán)境中的復(fù)雜心態(tài)。
“酹?dú)堈?,掩重城,暮鐘不到?!痹谝黄φ罩?,酹酒于地,送春歸去,此時(shí)緊閉的城門已隔斷了遠(yuǎn)處隱隱的鐘聲。以景結(jié)情,余音裊裊,言盡而意猶未盡。
該詞上片先寫殘春景象、后寫入夏的景象。下片另開意境,分三層寫送春,最后說到自己送春時(shí)的情形,表達(dá)了孤苦寥落之情。全詞緊扣題意“送春”,運(yùn)用渲染、借景抒情等手法,描述了蘇州古江村周圍田園上春末夏初的景色和作者自己的感受?!?/p>
鑒賞
《掃花游》,詞牌名。雙調(diào),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韻,下片十句七仄韻。
“水園”三句,寫暮春園林景色?!八畧@”,即荷池。題曰“送春”,所以古江村的園中在遭到一夜的急風(fēng)驟雨摧殘后,岸上、池中小島上的花木盡都凋零,水上飄滿落英,只有池中長滿的碧綠的田田荷葉更顯精神。“艷春”三句,述春去而跡遺。既曰“送春”,所以此言萬紫千紅的春天雖已過去了,但是飄到頭飾上的微塵中還含有花的香味,在游園女子的身上能找到春草的氣息。“步繞”兩句,寫初夏景色。入夏之后,如果人們在綠蔭下散步,會(huì)發(fā)覺樹上的枝葉繁密交雜,使林中小徑顯得更加窄小?!靶 弊猪嵲仭靶玛帯比爰?xì)?!白砩铖骸比?,說明自己對濃綠的喜愛程度。因?yàn)榫G色表示生命,古今愛綠之心相同,所以詞人深深地沉醉在這深幽繁茂的濃綠蔭中,覺得那翠綠色的片片圓葉,比千姿百態(tài)的繁花具有更強(qiáng)大的生命力。故此,詞人在“送春”時(shí),對“落花流水春去也”,沒有留戀之意。“好” 字韻,寫“綠陰幽草勝花時(shí)”妙極。
“芳架”三句,再敘暮春之景。此言暮春時(shí)節(jié),花架上的白色花瓣還沒有來得及清掃掉,從窗口射入照在美人床上錦被的陽光已變得翡翠色了(此因陽光從濃綠中透入之故也),所以使床上佳人更感到神思困乏,懶于起床。此是寫佳人之春困,是第一層“送春”?!傲z”三句。“閶門”,即是西園,也就是“古江村”的所在地。此言在古江村近旁的閶門運(yùn)河邊、柳樹下,拴著即將離開的客船不知道在這條運(yùn)河上,也曾經(jīng)送別了多少個(gè)春天。古時(shí)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今柳絲終不能拴住客船,留住行人。這兒的“系棹”所想留住的實(shí)是詞人心中的去妾,即上句的“困迷清曉”的“佳人”,及“送春”中的“春”所暗示的伊人也。此為第二層行客之“送春”?!熬氲眱删?,言彩蝶受到和暖的陽光照射(即外界因素的影響),更懶于飛翔,所以它就只能就近挑選一處地方,如破帽上的簪花之類停下來休息。這里是指其也已年老力衰,離開這里(即“飛”)后,所能選擇的新家,也只能如破帽上的簪花一樣屬一時(shí)新鮮也。此潦倒中含有閑放也,是第三層詞人的“送春”?!磅?dú)堈铡眱删?,寫?shí)而兼影射。此言詞人迎著夕陽灑酒于地送別殘春。而古江村由于地處偏僻,受城墻阻隔,所以也聽不見暮鐘催晚的響聲。這兩句是夢窗化用周邦彥《掃花游》詞結(jié)尾“黯凝佇,掩重關(guān)、遍城鐘鼓”。而“酹?dú)堈铡币彩钦諔?yīng)上片“醉深窈”。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考證,此詞作于吳文英在蘇州倉幕供職之時(shí)?!肮沤濉?,在蘇州西園內(nèi)。西園中有張孝祥書寫的“古江村”匾額。 ?
吳文英簡介
宋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shí)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吳文英的詩(45篇)〕猜你喜歡
掃花游·送春古江村
水園沁碧,驟夜雨飄紅,竟空林島。艷春過了。有塵香墜鈿,尚遺芳草。步繞新陰,漸覺交枝徑小。醉深窈。愛綠葉翠圓,勝看花好。
芳架雪未掃。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曉。柳絲系棹。問閭門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飛,故撲簪花破帽。酹?dú)堈?。掩重城、暮鐘不到?/p>
過陰山和人韻
陰山千里橫東西,秋聲浩浩鳴秋溪。
猿猱鴻鵠不能過,天兵百萬馳霜蹄。
萬傾松風(fēng)落松子,郁郁蒼蒼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臺(tái)羅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巒突兀何雄雄。
古來天險(xiǎn)阻西域,人煙不與中原通。
細(xì)路縈紆斜復(fù)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風(fēng)蕭蕭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橋橫雁行,勝游奇觀真非常。
臨高俯視千萬仞,令人凜凜生恐惶。
百里鏡湖山頂上,旦暮云煙浮氣象。
山南山北多幽絕,幾派飛泉練千丈。
大河西注波無窮,千溪萬壑皆會(huì)同。
君成綺語壯奇誕,造物縮手神無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遙思山外屯邊兵,西風(fēng)冷徹征衣鐵。
高陽臺(tái)·將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歸吳下置酒話別離懷惘惘
暗水通潮,癡云閣雨,微陰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離聲。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纖、并坐調(diào)笙。莫多情,第一難忘,席上輕盈。
天涯我是飄零慣,任飛花無定,相送人行。見說蘭舟,明朝也泊長亭。門前記取垂楊樹,只藏他、三兩秋鶯。一程程,愁水愁風(fēng),不要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