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雜詠·秋”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秋來了,落木蕭蕭,原先茂密的樹林看上去變得稀疏了。但是,那山上的紅葉,還有那即將謝去的芙蓉,這時卻格外惹人喜愛。周圍的群山,造化成了秋天的屏障,一重一重,千姿百態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晚霞被遮斷,夕陽斜照在山坡上,山腰間又忽然顯露出悠悠然的令人神往的亭榭。
啊,多么美好的景色呵!畫船上的艄公,請你慢慢的劃,讓我再看看。唱歌的,請繼續唱,不要停下來。寫詩的,請乘著自己興致,盡情的寫吧,千萬不要停筆。
注釋
秋屏:秋天的屏障。
亭榭:亭閣臺榭。
分付:囑咐;命令。
“西湖雜詠·秋”鑒賞
賞析
這首寫西湖秋景的小令,一開始渲染深秋景色,稀疏樹林,被秋霜染紅的楓葉,將要凋謝的木芙蓉。但是,作者要強調的,不是這蕭瑟的景象,而是天然裝點成的秋天特有的重重疊疊的山巒的可愛。深秋時節,有的樹木雖然落葉,而不落葉的樹木依然翠綠,加上經霜的紅葉,那秋山被點綴得何等斑斕,因而使人沒有絲毫傷感。接著寫晚霞映在山坡上,寫山腰間驀然露出的亭榭,晚霞前用一個“斷”字,亭榭前用一個“閃”字,這都使自然界的景象機趣盎然,活靈活現,令人感到儀態萬方,千姿百態。在亭榭閃出后,又用一個“閑”字。一“閃”一“閑”,既驀然,又悠然,想象豐富,意境悠遠。作者薛昂夫是維吾爾族詩人,對漢文化造詣頗深。當時的評論者稱“其詩詞新嚴飄逸”(王德淵《薛昂夫詩集序》),就這首小令而言,也可見他的文字功夫非同一般。薛昂夫簡介
元代·薛昂夫的簡介

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回鶻(即今維吾爾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為姓。先世內遷,居懷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陽)。祖、父皆封覃國公。漢姓為馬,又字九皋,故亦稱馬昂夫、馬九皋。據趙孟頫《薛昂夫詩集序》(《松雪齋文集》),他曾執弟子禮于劉辰翁(1234~1297)門下,約可推知他生年約在元初至元年間。歷官江西省令史,僉典瑞院事、太平路總管、衢州路總管等職。薛昂夫善篆書,有詩名,詩集已佚。詩作存于《皇元風雅后集》、《元詩選》等集中。
...〔? 薛昂夫的詩(11篇)〕猜你喜歡
過陰山和人韻
陰山千里橫東西,秋聲浩浩鳴秋溪。
猿猱鴻鵠不能過,天兵百萬馳霜蹄。
萬傾松風落松子,郁郁蒼蒼映流水。
六丁何事夸神威,天臺羅浮移到此。
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巒突兀何雄雄。
古來天險阻西域,人煙不與中原通。
細路縈紆斜復宜,山角摩天不盈尺。
溪風蕭蕭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
四十八橋橫雁行,勝游奇觀真非常。
臨高俯視千萬仞,令人凜凜生恐惶。
百里鏡湖山頂上,旦暮云煙浮氣象。
山南山北多幽絕,幾派飛泉練千丈。
大河西注波無窮,千溪萬壑皆會同。
君成綺語壯奇誕,造物縮手神無功。
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
遙思山外屯邊兵,西風冷徹征衣鐵。
高陽臺·將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歸吳下置酒話別離懷惘惘
暗水通潮,癡云閣雨,微陰不散重城。留得枯荷,奈他先作離聲。清歌欲遏行云住,露春纖、并坐調笙。莫多情,第一難忘,席上輕盈。
天涯我是飄零慣,任飛花無定,相送人行。見說蘭舟,明朝也泊長亭。門前記取垂楊樹,只藏他、三兩秋鶯。一程程,愁水愁風,不要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