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婦嘆”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天織婦養蠶剝繭抽絲又織成絹,夏季再次養蠶剝繭織絹。
絹尚未織成就打算拿去繳納官府所征賦稅,絲還在紡車上就考慮拿它去贖回典押的東西。
織婦一春一夏忙于養蠶織絹,到頭來自己卻仍穿著布制衣裙。
能有布衣穿的時候還算可以,但今年無麻織布,只怕連布衣也穿不上了。
注釋
絹:絲織品。
夏蠶:夏季開始養的第二茬蠶。
擬:打算、準備。輸官:繳納官府所征賦稅。
車:紡車。圖:計劃。贖典:贖回典押的東西。典:抵押。
布衣仍布裳:仍穿著布制衣裙。“仍”字因音節關系后置。古時上衣為衣,下身裙為裳,男女都穿。
得:能。著(zhuó):穿。猶自:還。
愁殺我:猶今言“愁死我”。殺:也寫作“煞”,甚詞。
“織婦嘆”鑒賞
賞析
此詩敘述了織婦終年辛苦而生活艱難,在官府租稅和高利貸剝削下,連麻布衣都穿不上的情形,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表現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詩以第一人稱來寫,緊緊圍繞織婦的勤與貧著墨,層層遞進,對比鮮明,語言質樸自然,一字一句,讀來感人肺腑。
首聯是詩人的口吻,客觀描述了織婦的辛勞。它通過勞作的重復性、貫性和緊張性透析而出。這兩句雖與織婦之嘆無關,卻注入了詩人嘆其所忙、嘆其所苦。以“夏”與“春”字對舉,以“重”與“復”字相照應,突出織婦之勤。
頷聯是織婦的口吻,但仍未見出所嘆。相反卻道出了她的希望、熱切的希望。絹未脫軸、絲未落車就想著如何用它們去輸官、贖典,惟獨沒想到自己。她織的是希望。
頸聯又是詩人的口吻。前句綰結首聯,言其年復一年、整春整夏為蠶而忙。后句寫她的衣著一布衣、布裳。為了強調,詩人虛去了動詞,又著一“仍”字。這就使詩人嘆其所忙、所苦的心態更為突出。
尾聯深沉的詩句,抒發了織婦心中的愁情,表明織婦的生活每況愈下,與唐代詩人于濆的詩句“窗下拋梭女,手織身無衣”(《辛苦行》)一脈相承。這又是織婦的口吻。前句“猶自可”表明她對布衣布裳并不在乎,還多少帶有滿足之感。只是在“今年無麻”的情況下,她才發出“愁我”的喟嘆。詩至此戛然而止。
詩人如此寫“嘆”,確實很精到。一方面,寫織婦之“嘆”不在“輸官”、不在養蠶人無羅綺穿,也不在“布衣仍布裳”,這就不僅獨到新穎,而且也相當深刻。遠比張俞《蠶婦》“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來得深刻。另一方面,寫自己“嘆織婦”也很靈活,既可嘆其未嘆,如嘆其所忙、嘆其所苦,又可嘆其已嘆,愁其已愁,如結尾兩句。這就拓寬了“嘆”的內容,增強了詩的感染力。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南宋以來,在夏秋二稅之外,新立的稅目和附加稅目繁多,賦稅之重,較之北宋增加了好幾倍。養蠶織絹的婦女辛苦了一春一夏,不但穿不上絹,連麻布衣裳也穿不上。詩人以布衣終身,泛涉江湖,多見此情形,極感嘆而有此詩。
戴復古簡介
宋代·戴復古的簡介

戴復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臺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歸家隱居,卒年八十余。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 戴復古的詩(6篇)〕猜你喜歡
雁門道中書所見
金城留旬浹,兀兀醉歌舞。
出門覽民風,慘慘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一昔營幕來,天明但平土。
調度急星火,逋負迫捶楚。
網羅方高懸,樂國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擇肉非一虎。
呼天天不聞,感諷復何補?
單衣者誰子?販糴就南府。
傾身營一飽,豈樂遠服賈?
盤盤雁門道,雪澗深以阻。
半嶺逢驅車,人牛一何苦!
水龍吟·題文姬圖
須知名士傾城,一般易到傷心處。柯亭響絕,四弦才斷,惡風吹去。萬里他鄉,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對黃沙白草,嗚嗚卷葉,平生恨、從頭譜。
應是瑤臺伴侶,只多了、氈裘夫婦。嚴寒觱篥,幾行鄉淚,應聲如雨。尺幅重披,玉顏千載,依然無主。怪人間厚福,天公盡付,癡兒騃女。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打麥
打麥打麥,彭彭魄魄,聲在山南應山北。
四月太陽出東北,才離海嶠麥尚青,
轉到天心麥已熟。
鶡旦催人夜不眠,竹雞叫雨云如墨。
大婦腰鐮出,小婦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為樂,敢憚頭枯面焦黑!
貴人薦廟已嘗新,酒醴雍容會所親;
曲終厭飫勞童仆,豈信田家未入唇!
盡將精好輸公賦,次把升斗求市人。
麥秋正急又秧禾,豐歲自少兇歲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
將此打麥詞,兼作插禾歌。
胡十八·刈麥有感
其一
八十歲老莊家,幾曾見今年麥!又無顆粒又無柴。三百日旱災,二千里放開。偏俺這臥牛城,四下里忒毒害。
其二
不甫能大開鐮,閃的個嘴著地。陪了人工陪飯食,似這般忒癡,真個是罕希。急安排種豆兒,再著本還圖利。
其三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間便開倉,里正哥過堂,花戶每比糧。賣田宅無買的,典兒女陪不上。
其四
往常時收麥年,麥罷了是一儉。今年無麥又無錢,哭哀哀告天,那答兒叫冤?但撞著里正哥,一萬聲可憐見。
詠三良
彈冠乘通津,但懼時我遺。
服勤盡歲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謬獲露,遂為君所私。
出則陪文輿,人必侍丹帷。
箴規響已從,計議初無虧。
一朝長逝后,愿言同此歸。
厚恩固難忘,君命安可違!
臨穴罔惟疑,投義志攸希。
荊棘籠高墳,黃鳥聲正悲。
良人不可贖,泫然沾我衣。
勞歌
暑天三月元無雨,云頭不合惟飛土。
深堂無人午睡余,欲動身先汗如雨。
忽憐長街負重民,筋骸長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飽兒女。
人家牛馬系高木,惟恐牛軀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艱,誰知不如牛馬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