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歲六月中遇火”譯文及注釋
譯文
茅屋蓋在僻巷邊,遠避仕途心甘愿。
當(dāng)夏長風(fēng)驟然起,林園宅室烈火燃。
房屋焚盡無住處,船內(nèi)遮蔭在門前。
初秋傍晚景遠闊,高高明月又將圓。
果菜開始重新長,驚飛之鳥尚未還。
夜半久立獨沉思,一眼遍觀四周天。
年少守操即謹嚴,轉(zhuǎn)眼已逾四十年。
生命托付與造化,內(nèi)心恬淡長安閑。
我性堅貞且剛直,玉石雖堅遜色遠。
遙想東戶季子世,余糧存放在田間。
飽食終日無憂慮,日出而作日入眠。
既然我未逢盛世,姑且隱居澆菜園。
注釋
寄:寄托,依附。甘:自愿。辭:拒絕,告別,華軒:指富貴者乘坐的車子。軒:占代一種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輕便車,“華軒”在這里是代指仕途之功名富貴。
當(dāng):時當(dāng),恰在。長風(fēng):大風(fēng)。林室:林木和住宅。從此詩“果菜始復(fù)生”句可知,大火不僅焚毀了房屋,連同周圍的林園也一并遭災(zāi)。頓:頓時,立刻。燔(fán煩):燒。
宇:屋檐,引申為受覆庇、遮蓋處。航(f áng仿):船。蔭門前:謂遮蔭于門前。林室皆焚毀,只有門前的航舟內(nèi)尚有遮蔭處。
迢迢:遙遠的樣子。這里形容秋夕景象的空闊遼遠。新秋夕:初秋的傍晚。亭亭:高貌。
始復(fù)生:開始重新生長。驚鳥:被火驚飛的鳥。
中宵:半夜。佇(zhǜ往):長時間地站立。遙念:想得很遠。盼:看。周:遍,遍及。九天:這里指整個天地。
總發(fā):即“總角”,稱童年時代。古時兒童束發(fā)于頭頂。孤介:謂操守謹嚴,不肯同流合污。奄:忽,很快地。出:超出。
形跡:身體,指生命。憑:任憑。化:造化,自然。往:指變化。靈府:指心。
貞剛:堅貞剛直。自:本來。質(zhì):品質(zhì)、品性。乃:卻。
仰想:遙想。東戶:東戶季子,傳說中上古太平時代的君主。宿:存放。中田:即田中。
鼓腹:飽食。無所思:無憂無慮。
遂:就。灌我園:澆灌我的田園。這里指隱居躬耕。
“戊申歲六月中遇火”鑒賞
鑒賞
“草廬寄窮巷,甘以辭華軒。”起頭這兩句是寫他這幾年的平靜生活。“草廬”即他歸田后營建的“草屋八九間”。“窮巷”,偏僻的村巷。“華軒”,達官乘坐的漂亮的車子,這里代指仕宦生活。居陋巷而絕功名之念,這樣的意思在歸田后許多詩中屢見陳述。這里用一個“甘”字,見出他這種態(tài)度出于自覺自愿,也顯見他心情的平靜自然。可是,“正夏長風(fēng)急,林室頓燒燔。”天炎風(fēng)息,叢集在一起的房子頓時燒掉了。著一“頓”字,見出打擊的沉重。“一宅無遺宇,舫舟蔭門前。”他的住宅沒有剩下一間房子,只好將船翻蓋在門前,以遮蔽風(fēng)雨。“舫舟蔭門前”一般解釋為寄居在船上,似非確。《歸園田居》“榆柳蔭后檐”與這句結(jié)構(gòu)相同,“蔭”也為覆蓋的意思。在陸地上以舟作棚,現(xiàn)時還常見著。以上可謂第一段,寫“遇火”情況。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曰“新秋”,曰“月將圓”,見出是七月將半的時令,離遇火已近一個月了。“迢迢”,意同遙遙,顯出秋夜給人漫長的感覺。“亭亭”,高遠的樣子,這是作者凝視秋月的印象。這兩句既寫出了節(jié)令的變化,又傳出了作者耿耿不寐的心情。這是火災(zāi)予他心理的刺激。“果菜始復(fù)生,驚鳥尚未還。”遭火熏烤的周圍園圃中的果菜又活過來了,但受驚的鳥雀還沒有飛回。從“果菜始復(fù)生”見出他生計還有指望,而后一種情況又表示創(chuàng)巨的痛深。在這樣的秋夜里,他的心情是很不平靜的:“中宵佇遙念,一盼周九天。”半夜里他佇立遙想,顧盼之間真是“心事浩茫連廣宇”了。以上是第二段,寫“遇火”后心情的不平靜。
下面第三段,所寫是“中宵佇遙念”的內(nèi)容。作者先是自述平生操行:“總發(fā)抱孤介,奄出四十年。”他說:我從小就有正直耿介的性格,一下子就是四十年了(作者此時四十四歲)。“形跡憑化往,靈府長獨閑。”形體、行事隨著時間的過去而衰老、而變化,可心靈一直是安閑的,沒有染上塵俗雜念。“孤介”、“獨閑”,都表示他不同于流俗。“貞剛自有質(zhì),玉石乃非堅。”這兩句意思說:我具備的貞剛的稟性,玉石也比不上它堅固。這六句是對自己平生的檢點,自慰的口吻里又顯出自信。他是在遭遇災(zāi)變之時作如此回想的,這也表示了他還將這樣做,不因眼下困難而動搖。接著他又想起一種理想的生活:“仰想東戶時,余糧宿中田。”“東戶”,指傳說中的古代帝王東戶季子,據(jù)說那時民風(fēng)淳樸,道不拾遺,余糧儲放在田中也無人偷盜。“中田”即田中。“鼓腹無所思,朝起暮歸眠。”這是說,那時候人們生活無憂無慮,人人都安居樂業(yè)。這些“仰想”,表現(xiàn)了作者的向往之情,他當(dāng)時處于那種艱難境地作這種聯(lián)想,實在也是很自然的。但是,這畢竟是空想。“既已不遇茲,且遂灌我園。”意思是說:既然已經(jīng)遇不上這樣的時代了,還是灌我的園、耕我的田吧。這表現(xiàn)了作者面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想起“東戶時”,他的情緒不免又波動起來,但他又立即回到眼前的現(xiàn)實,心情又平靜下來了。后兩句似乎還有這樣的意思:豐衣足食不能憑空想,要靠自己的勞動。這就與兩年后寫的《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所表達的思想相一致了。
這首詩寫作者“遇火”前后的生活情景和心情,很是真切,也很自然。比如遇火前后作者心情由平靜到不平靜,是幾經(jīng)波折,多種變化,但都顯得入情入理,毫不給人以故作姿態(tài)之感。火災(zāi)的打擊是沉重的,不能不帶來情緒的反應(yīng),此詩若一味曠達,恐非合乎實際了。詩人的可貴,就是以平素的生活信念來化解災(zāi)變的影響,以面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堅定躬耕的決心,他終于經(jīng)受住這次考驗了。
創(chuàng)作背景
戊申歲是晉安帝義熙四年(408),陶淵明四十四歲。此時淵明居上京,六月中旬,一場火災(zāi)將其居室焚燒殆盡,便只好住在門前的船中。至新秋之時,寫下這首詩。房屋焚毀,似乎并沒有使詩人感到更多的痛苦,他安居舟中,依舊悠然地生活。
陶淵明簡介
魏晉·陶淵明的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guān)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陶淵明的詩(114篇)〕猜你喜歡
四塊玉·閑適
適意行,安心坐,渴時飲,饑時餐,醉時歌,困來時就向莎茵臥。日月長,天地闊,閑快活!
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閑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閑快活!
意馬收,心猿鎖,跳出紅塵惡風(fēng)波,槐陰午夢誰驚破?離了利名場,鉆入安樂窩,閑快活!
南畝耕,東山臥,世態(tài)人情經(jīng)歷多,閑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甚么?
美人賦
司馬相如,美麗閑都,游于梁王,梁王悅之。鄒陽譖之于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辭取悅,游王后宮,王不察之乎?”
王問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車,譬猶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長西土,鰥處獨居,室宇遼廓,莫與為娛。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fā)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翹翹而西顧,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于茲矣,臣棄而不許。
“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途出鄭衛(wèi),道由桑中。朝發(fā)溱洧,暮宿上宮。上宮閑館,寂寞云虛,門閣晝掩,曖若神居。臣排其戶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帳高張。有女獨處,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zhì)艷光。睹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乎?’遂設(shè)旨酒,進鳴琴。臣遂撫琴,為幽蘭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獨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有美人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托身兮長自思。’玉釵掛臣冠,羅袖拂臣衣。時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fēng)慘冽,素雪飄零,閑房寂謐,不聞人聲。于是寢具既陳,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裀褥重陳,角枕橫施。女乃馳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脈定于內(nèi),心正于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
悲憤詩
漢季失權(quán)柄,董卓亂天常。
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
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疆。
海內(nèi)興義師,欲共討不祥。
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
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
斬截?zé)o孑遺,尸骸相撐拒。
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
長驅(qū)西入關(guān),迥路險且阻。
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
所略有萬計,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語。
失意幾微間,輒言斃降虜。
要當(dāng)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豈復(fù)惜性命,不堪其詈罵。
或便加棰杖,毒痛參并下。
旦則號泣行,夜則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
彼蒼者何辜,乃遭此厄禍。
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
處所多霜雪,胡風(fēng)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
感時念父母,哀嘆無窮已。
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
迎問其消息,輒復(fù)非鄉(xiāng)里。
邂逅徼時愿,骨肉來迎己。
己得自解免,當(dāng)復(fù)棄兒子。
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
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
人言母當(dāng)去,豈復(fù)有還時。
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
見此崩五內(nèi),恍惚生狂癡。
號泣手撫摩,當(dāng)發(fā)復(fù)回疑。
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
慕我獨得歸,哀叫聲摧裂。
馬為立踟躕,車為不轉(zhuǎn)轍。
觀者皆歔欷,行路亦嗚咽。
去去割情戀,遄征日遐邁。
悠悠三千里,何時復(fù)交會。
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敗。
既至家人盡,又復(fù)無中外。
城廓為山林,庭宇生荊艾。
白骨不知誰,縱橫莫覆蓋。
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
煢煢對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遠眺望,魂神忽飛逝。
奄若壽命盡,旁人相寬大。
為復(fù)強視息,雖生何聊賴。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勵。
流離成鄙賤,常恐復(fù)捐廢。
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