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寄嚴蓀友”譯文及注釋
譯文
藕蕩橋邊你手執釣竿靜坐沉醉其間,偶爾抬頭,苧蘿山就從西邊出現,回首又看見太湖在東邊流淌。于是,你執筆研磨,描畫江山綠水、飛鳥香荷,更有旁邊茶爐白煙裊裊、清香四溢。
斜斜細雨滋潤著矮墻邊的銀杏樹,書架上的玉蘭花也散發出清新芳香,這樣閑適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顏,執畫筆輕掃蛾眉,然后一起泛舟湖上。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五平韻。
嚴蓀友:即嚴繩孫,字蓀友,一字冬蓀,號秋水,自稱勾吳嚴四,復號藕蕩漁人。
藕蕩橋:嚴繩孫無錫西洋溪宅第附近的一座橋,嚴繩孫以此而自號藕蕩漁人。
釣筒:插在水里捕魚的竹器。
苧蘿:苧蘿山,在浙江諸暨市南。
五湖:即太湖,《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吳,戰于五湖。”韋昭注:“五湖,今太湖。”
筆床: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
茶灶:烹茶的小爐灶。
從容:鎮定,不慌張。
短墻:矮墻。
銀杏:即白果樹,又名公孫樹、鴨腳等。
高閣:放置書籍、器物的高架子。
玉蘭:花木名,落葉喬木,花瓣九片,色白,芳香如蘭,故名。
“浣溪沙·寄嚴蓀友”鑒賞
賞析
這首詞詞人從想象出發,滿懷深情地描繪了南歸故里的友人嚴繩孫的生活場景,從藕蕩垂釣、五湖泛舟,到執筆揮墨、烹茶品茗,無不彰顯著友人的隱逸生活,描繪出友人怡然自得、自在陶然的情態。
上闋開首一句,言蓀友過著隱逸高致的生活,橋邊垂釣,五湖泛舟,自在陶然之極。“埋”字表現出欣于垂釣,陶然忘機的沉醉情形,讓人生出無限向往之心。“西”、“東”二字,分明有著蘇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瀟灑飄逸,不禁令人歆羨。“五湖”作為詩歌套語,有歸隱不仕的之意,詞人用五湖詩詞意象,苧蘿指向西施,湖指向范蠡,歸隱的意思就這樣表達出來了。此處明寫地點,暗述隱逸情懷,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接下是“筆床茶灶太從容”,典出《新唐書·陸龜蒙傳》,龜蒙不喜歡與世俗之流交往,便人家登門造訪他也不肯相見,行總會帶著書籍、茶灶、筆床、釣具。此言友人或執筆寫寫畫畫,烹茶品茗,容自樂。這種徜徉山水、從容度日的方式,是自來遁跡山林者所樂的境界。
夏日的藕蕩橋邊,綠水青青,河柳依依,湖面上荷葉亭亭玉立,你坐在湖畔,執一竿釣竿,沉醉于湖底魚群的自由之態。偶爾抬頭,苧蘿山就從西邊出現,回首,又看見太湖在東邊流淌。于是,你執筆研磨,描畫江山綠水、飛鳥香荷,更有旁邊茶爐白煙裊裊、清香四溢。
這種從容度日、歸隱山林的方式,如此的閑適超脫。上片由景入筆,又以景寫人,很好地刻畫了蓀友的山水性情,也透露出容若對蓀友這種瀟灑悠閑生活的贊賞和向往。
下片“況有短墻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二句繼續承襲上片的閑適之意。“短墻銀杏”、“高閣玉蘭”有了“雨”和“風”,顯得更加動人。“況有”和“更兼”二詞更是把這種怡然自得的閑適情懷表露無遺。末句“畫眉閑了畫芙蓉”。“眉”在這里歷來注解引用的是“張敞畫眉”的典故,“芙蓉”當做“荷花”解,意指蓀友家庭生活和諧,夫妻和美。其實“芙蓉”指無錫的“芙蓉湖”,意指閑暇之余游逛芙蓉湖,寄情山水,妙哉妙哉,更能照應前面的“藕蕩橋邊埋釣筒,苧蘿西去五湖東”的意境,矮墻邊的銀杏樹,在雨水的滋潤下,嬌俏可愛地招搖著;書架上的玉蘭花也散發出清新芳香,這樣閑適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顏,執畫筆輕掃蛾眉,然后一起泛舟湖上。
縱覽全詞,詞人采用了對寫法,且全篇皆為想象之語,此種寫法便顯得更為深透,更好地表達出詞人對南歸友人的思念之情。畫眉閑了畫芙蓉橋邊垂釣,五湖泛舟,縱情山水自得陶然之趣;寄情筆墨,烹茶品茗,身無旁騖平添從容之樂。一想那矮墻內銀杏在雨中搖曳,高閣上玉蘭在風中彌香,人生的恬淡、志趣的高遠皆盡于此。更得佳人相伴,筆墨閑情之外平添畫眉之樂,足以讓人心神向往。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夏天嚴繩孫南下歸鄉時懷念友人所作。嚴繩孫在客居京城求取功名期間,曾兩番回鄉,分別在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和公元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納蘭性德簡介
清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納蘭性德的詩(220篇)〕猜你喜歡
望黃鶴樓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田家謠
麥上場,蠶出筐,此時只有田家忙。
半月天晴一夜雨,前日麥地皆青秧。
陰晴隨意古難得,婦后夫先各努力。
倏涼驟暖蠶易蛾,大婦絡絲中婦織。
中婦輟閑事鉛華,不比大婦能憂家。
飯熟何曾趁時吃,辛苦僅得蠶事畢。
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明年愿得如今年,剩貯二麥饒絲綿。
小婦莫辭擔上肩,卻放大婦當姑前。
美人賦
司馬相如,美麗閑都,游于梁王,梁王悅之。鄒陽譖之于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辭取悅,游王后宮,王不察之乎?”
王問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車,譬猶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長西土,鰥處獨居,室宇遼廓,莫與為娛。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豐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翹翹而西顧,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于茲矣,臣棄而不許。
“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途出鄭衛,道由桑中。朝發溱洧,暮宿上宮。上宮閑館,寂寞云虛,門閣晝掩,曖若神居。臣排其戶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帳高張。有女獨處,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艷光。睹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乎?’遂設旨酒,進鳴琴。臣遂撫琴,為幽蘭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獨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有美人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托身兮長自思。’玉釵掛臣冠,羅袖拂臣衣。時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慘冽,素雪飄零,閑房寂謐,不聞人聲。于是寢具既陳,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裀褥重陳,角枕橫施。女乃馳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脈定于內,心正于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