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游魚的成語故事
拼音fǔ dǐ yóu yú
基本解釋釜:古時的一種鍋。開水鍋中尚在游動的魚。比喻處境非常危險或即將滅亡。
出處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暫未找到成語釜底游魚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釜底游魚)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游一豫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 |
一竹竿打到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我爺娘當初把我嫁給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拋?!?/td> |
一竿子捅到底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罵到了皇帝頭上?!?/td> |
一豫一游 | 明·宋濂《閱江樓記》:“存神穆清,與天同體,雖一豫一游,亦可為天下后世法?!?/td> |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說來上學,不過三日打魚,兩日曬網?!?/td> |
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因此也假說來上學,不過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白送些束修禮物與賈代儒?!?/td> |
不知底細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7回:“我也不知底細?!?/td> |
叢雀淵魚 | 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雀)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td> |
東游西蕩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回:“他因沒事干管理,東游西蕩?!?/td> |
東游西逛 | 《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四人幫’橫行時,有些學生基本上不上課,東游西逛,學得‘油腔滑調’?!?/td> |
東蕩西游 |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三卷:“焦贊不肯歇息,邀軍校乘著月色,東蕩西游。” |
喪膽游魂 | 老舍《駱駝祥子》:“祥子在街上喪膽游魂的走,遇見了小馬兒的祖父。” |
中流底柱 | 宋·朱熹《與陳侍郎書》:“而二公在朝,天下望之,屹立若中流之底柱,有所恃而不恐。” |
臨川羨魚 | 漢 揚雄《河東賦》:“雄以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網?!?/td> |
臨河欲魚 | 《文子·上德》:“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織網?!?/td> |
臨河羨魚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td> |
臨淵羨魚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td> |
為淵驅魚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 語出《孟子 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薄稌x書 段灼傳》引作“為川驅魚,為藪驅雀”。 |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大小文武官員,都是助紂為虐,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甚非計也?!?/td> |
烏衣之游 | 《宋書·謝弘微傳》:“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矅、弘微并以文酒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混五言詩所云‘昔為烏衣游,戚戚皆親侄’者也?!?/td> |
書囊無底 | 宋·黃庭堅《送王郎》詩:“連床夜語雞戒曉,書囊無底談未了。” |
云游天下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靜,原是祀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后因云游天下,來到此處?!?/td> |
云龍魚水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14卷:“宣宗幸萬壽山、玉瀾堂,錫宴十五老臣……云龍魚水,夫豈偶然?!?/td> |
井底之蛙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td> |
井底蝦蟆 | |
井底蛤蟆 | 明 陳汝元《金蓮記 彈絲》:“妾閱人多矣,皆是井底蛤蟆,未有中原麟鳳?!?/td> |
井底銀瓶 | 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樂府》:“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斷;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td> |